周 渊 周 蓉 高娟玉
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因其切口小、视力恢复快等优点逐步成为治疗白内障的首选手术方式,使无数患者重见光明,但经临床观察发现,部分患者在术后出现干涩、异物感、烧灼感和视物模糊等干眼症状,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我科采用中药熏蒸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症患者30例,取得满意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1年1~12月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干眼症患者60例,男25例,女35例。年龄57~83岁,平均72.5岁。老年性白内障52例,继发性白内障8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疾病类型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病症诊断标准:目珠干燥失去莹润光泽,白睛微红,黑睛生翳;西医诊断标准: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test,ST) <10 mm/5 min,角膜荧光素染色实险阳性,泪膜破裂时间(tear break-up time,BUT) <10 s,以及患者眼部症状:眼干涩,异物感,畏光等。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用玻璃酸钠滴眼液,1滴/次,5~6次/d。观察组在用玻璃酸钠滴眼液的基础上采用中药熏蒸,中药外熏方:生地10 g、麦冬10 g、枸杞10 g、菊花10 g、薄荷10 g,每日熏蒸1次,每次15 min。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1周后以及1个月后的ST和BUT。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0统计学软件包。重复测量资料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资料设计的方差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UT比较(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UT比较(s,±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UT比较(s,±s)
注:两组患者BUT治疗前、治疗后1周组间、不同时间点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1个月观察组组间、不同时间点均高于对照组,P <0.05
个月观察组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1周 治疗后1 30 3.17 ±0.25 6.67 ±0.28 7.37 ±0.22 30 3.30 ±0.24 7.23 ±0.27 8.67 ±0.33对照组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T比较(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T比较(mm/5 min,±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T比较(mm/5 min,±s)
注: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T比较,治疗前与治疗后1周组间与不同时间点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1个月观察组组间、不同时间点均高于对照组,P<0.05
个月观察组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1周 治疗后1 30 2.77 ±0.23 7.03 ±0.26 8.10 ±0.21 30 3.00 ±0.23 7.57 ±0.23 10.33 ±0.34对照组
干眼症即白涩症,是目珠干燥之症,病机以肝肾阴虚为主,如肝失调和,肾气亏虚,则致目珠失于濡润,日久则目珠干燥。白内障术后干眼症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泪液分泌减少,泪膜稳定性下降、破裂时间缩短,从而导致术眼产生干涩、异物感、烧灼感、视物不清等症状,是现代白内障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术眼的舒适度[1]。中医认为白内障多存在肝肾不足,脾气虚衰之症,致使精气不能上荣于目,晶体营养障碍[2]。因此,中医的治疗主要抓住肝肾阴虚的特点[3,4]。我科自拟方药中,生地清热生津,滋阴养血;麦冬养阴润肺,益胃生津;枸杞、菊花、薄荷滋养肝肾,兼以清热。以上诸药合用,共成养阴生津,兼以清热之剂。
清代吴师机《理瀹骈文》曰:“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中医药熏蒸疗法是中医外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药熏蒸具有物理湿热敷及药物直达病所治疗的双重作用,以促进眼部血液循环,从而促使泪液分泌,更好地改善眼部组织的营养状况,补充内服药的不足[5,6]。但是中药熏蒸也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如患者接触后交叉感染,中药配方单一等。相信随着中药熏蒸疗法的逐渐推广,这些问题也将被逐步解决。
[1]李学明,赵 欣,胡力中,等.白内障患者手术前后干眼的临床观察[J].中华眼科杂志,2007,43(1):10 -13.
[2]王中林,何慧琴.干眼症中医分型规律初探[J].江苏中医药,2005,26(5):14 -15.
[3]姚 靖,王佳娣.中医治疗干眼症的临床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1,8(9):143 -144.
[4]夏睦谊.中医药治疗干眼症近况[J].河南中医,2008,28(1):82-84.
[5]周利舜,吴大力,黄红胜.中药内服外熏治疗干眼症的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8(1):64 -66.
[6]李民坚.中药熏蒸治疗干眼症70例[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4,7(4):24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