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效果研究

2013-08-15 00:52:12许晓莉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教学效果职业

张 琦,许晓莉

一、问题的提出

近几年来,高校不断扩招,使得高校毕业生人数急剧增长,大学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也日益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在当前的就业环境下,大学生的职业教育、就业指导是高等院校学生工作的重心。教育部于2007年专门印发《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要求各级高等院校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但就业指导课程在落实过程中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甚至在某些高校仅仅是以辅导员老师的一次讲座简单了结,这使得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长久以来并没有得到显著改善。在认识到就业指导课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后,高校相关部门意识到就业指导应该贯穿在从入学至毕业的整个培养过程中,尤其是从入学时的职业生涯规划抓起,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大学生顺利就业。

对学生来说,大学是职业生涯的重要转型期,也是职业生涯发展的最佳时期。积极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够使大学生充分认识自己,了解客观环境,明确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并针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有目的、有计划地学习。因此,对高校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职业生涯规划也叫职业生涯设计、职业生涯辅导,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征,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作出行之有效的安排[1]。对当代大学生而言,职业生涯规划就是在充分了解自身兴趣、爱好、能力及价值观的基础上,结合社会要求,联系自身的专业领域、知识结构、理论水平,综合以上各方面因素实施规划,制定出符合自身实际并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某省属高校自2008年开始面向大一新生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课程内容包括认识职业生涯规划、自我认知、探索工作世界、决策与目标设立、评估及行动五个方面,共计20课时。课程开设至今的四年时间里,对学生产生了一定的积极效应。为了更好地了解目前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育教学情况,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提供建议,本研究拟从职业生涯规划课带给大学生的变化以及学生对这门课程的满意程度两方面来研究职业生涯规划课的教学效果,分析出现的问题,探讨其发生的原因,找出相应的对策。

二、讨论

(一)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效果的现状

1.大学生群体对课程不够重视

调查发现,职业生涯规划课并没有得到大学生群体的足够重视,绝大多数学生缺乏明确的奋斗目标,在大学期间学习目标不清晰、学习动力不足,甚至没有人意识到职业生涯规划对自己今后的帮助程度有多大。不少学生对自己今后的发展茫然无知乃至惊慌失措,不知大学的生活何去何从,只好随波飘荡。于是往往就把时间浪费于看小说、上网、游戏、过度的社会交往等行为中,怀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面对学习[2],这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效果不达标的表现之一。

2.现行课程内容宽泛,缺乏针对性

时代的快速发展进一步导致大学生群体的思想不断趋于成熟,而职业规划课程对生涯规划内容的安排多年来停留在同一个高度上,越来越不能满足广大学生的需要。而且有越来越多不同专业的学生呼吁课程内容契合自己所学专业,针对不同专业设置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对教学效果的提升起着重要作用。

在现阶段,我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重实践操作、轻理论研究的倾向[3]。同时教学内容的缺失在教学过程中也是一项不容忽视的问题,课程体系中包括“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职业素养提升”和“就业指导”三个主要环节。受到上课时间和课时的客观因素限制,教学内容几乎都会被压缩或删减,形同虚设的实践环节让学生越发地抗拒枯燥的理论课程。

3.教学内容不能满足各年级学生的需求

课程需求分析表明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表现出强烈的需求和极高的兴趣。对于课程内容的需求,各年级的学生也不尽相同,低年级的大学生希望在课程中增加更多的职业生涯规划案例的分析;高年级的大学生则更希望课程中的求职技巧及就业政策能够紧跟当下的社会现状,以便更好地面对就业与择业。在课程形式上,学生普遍希望增加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以及意义深远的课堂活动。同时,学生也非常期待能与授课教师在课后有更多的个性化交流,以获取针对个性化问题的指导。

4.学生的规划执行能力较差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所传授的方法和思想能够应用到学生的发展与适应中,是课程设计的归宿[4]。在现有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课堂活动基本都集中于课上进行,课后作业并没有很好地得到应用,这使得课堂的内容很少在课后得到巩固。另外即使设计了课后作业或实践活动,学生由于没有得到足够的指导和帮助,课后任务往往也很难完成,这大大降低了课程的有效性。

(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问题的原因分析

1.大学生自身原因

很多大学生由于对自身认识不足,学习缺乏积极主动性,更有甚者整个规划基本要素缺失,条理不清,思维混乱[5]。不少大学生还没有真正理解职业规划确切含义,对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规划流于形式,或不顾主客观条件任意“规划”,导致职业生涯规划中出现诸多问题[6]。几乎所有被访谈的学生都提到,以往大多是埋头学习,很少关注社会环境对自我未来发展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对学校所提供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给予的关注度过低,从而导致课程教学效果降低。

2.学校原因

就目前情况来看,有些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指导并没有起到实质上的指导作用,有的甚至形同虚设,出现了“盲区”[7]。高校就业指导机构的工作大多停留在就业信息提供、就业政策宣讲、求职技巧培训和就业手续办理等事务性工作的层面上,面向全体学生的高层次、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明显不足,因而很难从根本上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8]。作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管理者和规划者,高校对课程的管理和引导有限,对旷课的查处也很轻,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3.教师原因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开展才会取得预期的课程设置效果。在当前课程的情况下,职业生涯规划教师要在掌握最新就业政策及就业技巧的同时对教育学、心理学以及管理学等方面有很好的掌握。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起步较晚,专业的授课教师较为缺乏。目前,高校从事生涯规划的教师大多数是由学校就业指导机构或基层学生工作部门和政务部门的教师兼任,专业领域的授课教师极其缺乏。而在这些兼任性质的生涯规划教师中,部分教师在接受一两次相关培训后就走上讲台进行授课,直接结果是他们对就业和就业管理工作的要点掌握得比较好,但从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角度来说,这些兼任教师并没有得到专业的技能培训,也没有系统了解过业务知识,并且从教老师素质参差不齐,在信息获取以及知识储备方面都无法达到专业生涯规划课授课教师应有的水平。

另外,由于兼任教师多数时间要处理自己的本职工作,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授课业务水平被忽略一边。仅仅是在课前匆忙的备课,导致教学质量下降。在教学过程中,授课形式枯燥乏味,教学方法单一无趣,教学内容空洞泛泛,过多地侧重于理论阐述,却忽略了最重要的实践能力的培养。职业生涯规划授课教师的大面积缺乏人员和素质良莠不齐,严重影响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开展。这些问题与当今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师的高期望之间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因此,提高职业生涯规划教师的专业水平和业务素质成为目前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三)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的建议

1.课程需要注入本校特色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要从高校自身的实际出发,注入本校特色,与学校学生的就业情况进行有效结合,对学生的择业观教育要与学校的育人理念相一致,避免千篇一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也是一个系统性、长期性和全程性的工程。在现阶段,高校应该多形式地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逐渐形成完备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成功搭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平台[9]。

2.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

新生入学存在“目标定位、人际交往、学习问题、就业压力”四方面的问题。可见,就业问题不仅困扰着面临毕业的学生,更对刚入学的新生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因此,职业生涯规划课应从新生入学开始,实现课程教学的全程化、全员化,面向全体学生,贯穿在学生整个大学学习期间。并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阶段安排不同侧重的课程内容。如,大一大二期间帮助学生树立合理的就业观念,增强就业意识,强化竞争意识,培养创业精神,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培养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通过生涯规划课进一步明确学习目的,加强学习的主动性。大三年级着重就业政策的学习,就业形势的分析,就业信息的搜集,求职准备、择业技巧、自主创业、心理调适等具体问题的指导和训练。

3.师资队伍建设

高校应成立专门的职业规划指导服务机构,建立具有较高水平的既要专业化又要专家化的职业规划队伍[10]。要实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者的全员化和专业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的全程化必然也要求其工作的全局性,要求所有人员的全力参与和配合,形成一套以职业生涯规划中心为核心的队伍显得意义深远而重要。

[1]王毅.对当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0(24):88-89.

[2]祝治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执行困难的干预研究[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5):110-112.

[3]曹虹.当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探讨[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7:14-16.

[4]陈健源,于海琴.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中存在的问题与实践探索[J].阅江学刊,2011(3):100-105.

[5]蒋嵘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J].湘潭大学学报,2004(5):139-142.

[6]高燕定.人生设计在童年[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0):381.

[7]贺江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现状及思考[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8(1):158-160.

[8]李江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改革与开放,2009(8):185-186.

[9]刘朋朋.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与发展探索[J].时代教育,2011(6):294-295.

[10]汪素芳,卓玉国,郝东.当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问题和对策[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84-87.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教学效果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金桥(2021年8期)2021-08-23 01:06:44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活力(2019年17期)2019-11-26 00:43:18
职业写作
文苑(2018年20期)2018-11-09 01:36:00
我爱的职业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高校就业指导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6:52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
浙江人大(2014年5期)2014-03-20 16:20:30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以人为本,深化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