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金玲(渤海大学文理学院 辽宁 锦州 121000)
2011年11月发布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实施十五年白皮书指出,当前我国全民健身事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不高,2007年底仅仅是28.2%;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结构不合理,中青年和在职员工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相对较少;学校体育开展不均衡,不少学校对体育工作摆位不当;青少年儿童锻炼普遍不足,体质状况令人担忧。面对上述问题,建立长效的全民健身监督体系尤为重要和紧迫。
全民健身是一种终身体育理念,从幼儿到老年的一生都进行适合的体育锻炼,是我国推行全民健身、增进全民族身体健康水平的初衷。然而在这样一个以生命为时长的锻炼过程中,如果缺乏有效的监督体系,人的惰性就会取代锻炼的热情而放弃坚持健身锻炼。
我国实行的是政府推行全民健身同时监督全民健身的形式,这样的监督体系缺乏客观性;《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并未对监督指标进行有效的细节量化,各地方政府不能对全民健身状况进行有效监督。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如英国聘请专门机构每三个月进行公众体育满意度调查,美国建立专门机构进行全民健身效果评估。我国可以借鉴其成功经验建立一种长效监督体系,使学校、社会成为监督者,监督从学前至退休的健身锻炼效果,作为升学、工作的考核内容,将笼统的指标细化,将复杂的测试简化,使人人可自我监督、人人可互相监督、人人有社会监督,促进健身行为成为生活习惯而贯穿人生的始终。
全民健身国民体质测定的指标过多,从普通大众的角度如果想在日常生活中增进各指标,练习的项目过于繁琐。当工作以后,如果测试指标过多、设备要求过高、测试细节过于精细,各单位很难自己进行测试。如果将全民健身国民体质检测的指标(身高、体重、肺活量、台阶试验、握力、男俯卧撑、女1分钟仰卧起坐、纵跳、坐位体前屈、选择反应时、闭眼单脚站立)都作为监控指标,实施起来非常麻烦,很难每年都进行。因此选择单一指标更有可行性。本研究选择的指标是1500m跑。
1500m跑是一种有氧无氧双项供能的典型项目。对有氧供能和无氧供能的要求都很高,因此,训练既要改善心脏和循环系统功能,增强有氧供能能力;又要改善肌肉工作能力,增强无氧供能的能力。跑步是一种简单易行,较少受限制的运动项目。选择跑步作为全民体育锻炼评价指标有利于进行长期监督。跑步可以提高心肺适能,也可以提高肌肉适能。心肺适能提高,有利于降低冠状动脉心脏病的发病率、减少血小板的粘附力、增进心血管及呼吸功能、提升心输出量、降低焦虑及沮丧感、增强工作表现及运动活力、促进生活质量提高。肌肉适能提高可以增加骨密度、预防骨质疏松,可以促进日常生活的动作能力,提高新陈代谢、减缓肌肉退化。
在训练过程中既需要进行有氧耐力训练,又需要进行肌肉力量和耐力训练。而目前我国青少年心肺适能和肌肉适能状况不容乐观。中国教育部学生体质健康网新闻报道,初二、初三年级的男生1500m大概要跑10分钟,能够跑完全程的仅有20%。每秒只跑2.2m,也就比走路的速度稍微快一点。而在中老年阶段,由心脏、肺脏和血管疾病致死的比例却在逐年上升。选择1500m作为终身体育锻炼的评价指标能够促进全民将跑步运动融入在日常生活中,另外,1500m跑无论是学校还是工作单位,都有能力把该项测试组织好、测试好,能够完成监督任务。
学生阶段的监督以学校为主体。高考是目前我国基础教育的指挥棒,学生、家长、老师、学校都随着这个指挥棒的挥动而前行。我国素质教育提倡了很多年,但因为高考科目没有改变,重文轻武的高考模式使得大部分学生放弃体育而选择文化课的学习。如果能将体育考试列入高考考试科目,相信体育锻炼将在学校中真正得到落实。著名教育家王修文曾经向江苏省人大提出“将体育作为江苏高考的重要一科,推动素质教育开展”的议案。
本研究提出的学校监督体系有类似的想法,将1500m跑作为中考、高考的考试科目之一,同时作为学生在校期间每学年的测试内容,不达标不予升级。中高考的考试实行分数制,将测试分钟数进行等级划分,类似于《国家学生体质评价标准》高中部分的800m,不同时间段对应不同分值。在校期间每学期的测试采用达标制,小学各年级的升级、初中各年级的升级、高中各年级的升级、大学各年级的升级、硕士研究生各年级的升级,都将1500m作为测试科目,不同年龄设定不同的达标成绩,达到标准设定的时间,允许升入下一年级,否则留级学习。
工作阶段的监督由工作单位负责。在工作阶段选择1500m跑,也考虑到了测试的简易性。如果进行类似全民健身体质测试的指标,在学校有条件、设备和人员支持尚可进行测试,但各工作单位就需另购设备、另配人员,给单位造成额外负担。选择1500m跑作为测试指标,各单位无需额外增加负担,也无需过多费心费力的去培训和组织,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单位配合的积极性。
各单位每年进行职工1500m达标测试,国家根据年龄制定统一的测定标准。达标作为升职、加薪的硬性指标,不达标准处以资金惩罚,此资金全国统一管理,作为全民健身管理资金。例如,国家规定单位招聘新人,当场进行1500m测试(可以用跑步机,也可以在运动场测试),所有应聘人员都参加,不达标准不能录用。应聘者在参加测试的同时也拥有了监督权,能够增进公平竞争度。
国家成立专门组织,对学校、单位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同时也监督政府的执行情况。建立专门的全民健身效果反馈网站,在网站中设定专门的健身试卷,以身份证号为通行证号码实名制自愿考试,考试过程全程录像,得分100分者国家以予奖励。员工获奖者多的单位,在竞标、政府拨款等有不同比例的优惠。
各地方政府统筹全民健身的监督,对学校监督、工作单位监督、专门机构的监督进行协调,对遇到的问题进行及时合理解决,使多方监督发挥最大效能。
全民健身的效果评价是一个长期的、连续的过程。需要学校、工作单位、政府和专门机构的协调配合,共同监督。当然,最主要的是使人民大众自发、自觉、自主的走出居室,动起来。在群众意识尚未成熟的时期,主管部门应加大监管力度,简化监督指标,使人民大众容易活动、愿意活动、会监督活动效果,只有将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走出去、动起来”的问题。
[1]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实施十五年白皮书[R].国家体育总局,2011,11.
[2]Mary Yoke.个人体适能训练理论与实践[M].美国体适能协会,2008,6.
[3]王修文.给孩子最好的家庭教育[M].浙江教育出版社,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