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艳晖
(威海职业学院 生物与化学工程系,山东 威海 264210)
随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步伐不断加快,新农村的建设也提上日程。农村与城市有较大区别,新农村建设既要保持农村耕地生产为主的自然特征,又要充分体现农村景观建设与保持的重要性。
保护原有耕地景观,使农业相关的设施应与耕地景观的整体环境相协调,并更为系统,实现生态循环。农村灌溉水系是构成农村自然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农村文化有机组成部分。农村灌溉水系的整治能优化农村生活空间,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重要意义。作为灌溉设施的农村灌溉水系,亦是农村田园景观不可缺少的景观要素。目前对灌溉水系只考虑到其设施功能,而忽视了景观艺术效应。以观光农业为主导的新农村建设,此元素应尽快融入农村特有的景观中来。
胶东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作为灌溉流经的河流及大小水库等,构成了村的村主要水系。村内水系大部分保持着原有的特征,人为干扰的痕迹少,除道路桥梁以及水闸用石头砌成外,其他路口、闸门的地方基本上保持原有的自然景观特征。而人工设施区域也无景观可言,无休闲设施配置。桥梁闸门设施,大都是20世纪70年代修砌,且保护不完善,蓄水和排水上有一定的安全隐患。河道的植物以自然生长的小灌木为主,种类较单一,没有合理的设计和搭配,缺乏层次。
水塘,除有灌溉的功能,还兼有养殖的功能,大部分的水塘都放养具经济效益的动物,相对河水,水塘是静水,其来源主要是地表水储蓄。周边的植物以自然生草、灌木为主,没有景观效果。人工设施只有防护堤,水泥铺成,护堤上寸草不生,破坏水边景观环境。
水库相对来说好于前两者,水库地势较高,且放养的鱼类无专人饲养,水质好,周围有山体,稍加改造,增设一些休闲设施娱乐设施,便可成为旅游观光圣地。
针对分析出主要水系问题,应从以下几方面改造:
1)加强农民的环保意识。通过多种方式,对当地居民进行环境知识的宣传,使之了解农村环境现状,加强居民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增强居民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感。
2)加强农民节水意识。实现对灌溉水的合理利用,现有设施功效发挥出来,提高节水意识。
3)通过规章制度规范行为。相关部门制订条例,严格制定奖惩方法,明确破环水域生态的处罚条例,杜绝生态破坏现象出现。
4)加强相关设施维护和修缮。化清淤、疏河道污泥恢复和加大蓄水量,使水体有机污染得到减少,水系变清。闸门等设施经常进行检验,杜绝安全隐患。
5)控制污染源和增加污水处理设施。治理污水首先控制污染源,因污染主要是生活污水,因从这几个方面入手:与城市污水管工程建设相呼应,加快农村污水收集工程建设,实行雨水和污水分开排放,加大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的覆盖面,加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改造农村厕所,清除农村的露天垃圾,杜绝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入河道。改良垃圾和收运装备以及收运设施,实行定点倒放垃圾制度,增加垃圾投放点,改进垃圾收集方式。
6)放养生物。每年对水渠河道各个种生物进行取样调查,统计生物密度,对生物进行补充投放,恢复生态平衡。
对河流,尽可能的保持河道、水边植被的原始状态,保持曲折的流水形态。根据河势,营造出河底线、河坡线,在与河边绿化结合的地方,修建蜿蜒曲折的水路、水面,营造丰富的水边环境,改变原来呆板单调的水泥石砌河道模式。尽量采用接近自然的工程方法,不大量使用混凝土、浆砌石块等硬质材料,改用大块石等通透材料,并覆土促进植物生长。改变护坡类型,使之形成以植物为主的护坡,加固河道护坡,杜绝水土流失,充分发掘丘陵的特点,开发自然景观的潜力,点缀人工小品发展亲水环境,结合休憩观赏功能。
对村庄水塘引进生态养殖,实行无公害水产生态养殖模式。经济水生动物与水生植物相结合,相互依存,构建和谐的水体生态系统。对于水塘护坡尽量减少混凝土、混凝土石板浆砌材料的使用,采用大块石覆土来代替,种植乡土植物。搭配丰富,有层次点缀人工小品发展亲水环境。
对于水塘的淤泥,要做定期的清理,淤泥所含矿物元素多,是农作物生长的有效肥料,清理出来的淤泥可以直接送往农田。
对于水库,除了应有的蓄水灌溉功能,把休闲休憩功能与之协调,做一个主题与之协调的规划,运动、休闲、娱乐设施可以参与进来。
农村灌溉水系综合整治不单是水利工程,而应运用景观的全局思维看待,同时也需水利、城建、环保、农林渔等多行业协调配合。全民共同提高生态景观意识,具前瞻的思路,使农村灌溉水系真正回归自然。
实施以上措施,因地制宜、动态保护、并遵循可持续发展等自然生态原则,在农村灌溉水系的保护利用与整治的过程中,将周围山体、田野等自然生态更多的引入到农村水系的建设之中,达到与自然的融合,使大龙口村村内的灌溉水环境有了初步的提升。首先,对于农田的灌溉能力,起到了加强作用,保证了用水时节灌溉水流的畅通和农作物的正常生长。河道的景观整治,减少了硬质材料的运用,以乡土植物来代替。既节省材料的投入,又能达到维护景观的作用,结合休憩观赏功能,提高农村景观品位。其次,加强了村内水域景观,恢复水环境的生态平衡,使之达到可持续发展。水库的优越景观条件吸引了大批来休闲渡假的游客,拉动经济,给农民带来其他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