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因为使用山寨苹果充电器引起的安全事故频发,虽然这些事件和苹果没有直接关系,但是苹果官方还是出台了一个折中的解决方案:持任何品牌类型的山寨充电器,再加68元即可换购苹果原装充电器。
发达的信息资讯让我们再次关注“山寨”—一个颇有些历史的新兴社会现象用语。
山寨文化在中国IT业的崛起,如同任何一部中国传统武侠小说所演绎的故事那样:先是以非常规手法游走于主流圈子的边缘,然后逐渐坐大,最终向正统势力发起挑战,甚至取而代之。
山寨文化是以极低的成本模仿主流品牌产品的外观或功能,并加以创新,最终在外观、功能、价格等方面全面超越这个产品的一种现象。其特点主要表现为仿造性、快速化、平民化。主要表现形式为通过小作坊起步,快速模仿成名品牌,涉及手机、数码产品、游戏机等不同领域。
有人认为山寨现象是市场经济培育期的必然现象,民间俗称的“山寨文化”为一种民间的智慧和创新;有人则认为这就是纯粹的剽窃文化。
在美国崛起之初,其抄袭仿冒行为曾经盛极一时。在18和19世纪,英国是美国偷艺的首要对象,美国人的经济间谍活动集中在英国纺织工业。美国企业家试图把英国的纺织机和工厂设计的秘密资料抄过来,而美国政府随时准备帮助他们。
很多律师和经济学家都认为,知识产权之所以重要,是由于它保证了创新所带来的经济回报由原创者获得。没有这样的保障,抄袭者就能半道截上,反超原创者。而这又将反过来耗尽对创新的投资。
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通过了第一部现代的专利法和商标法,并在1990年颁布了首部著作权法。对于这样一个正专注于快速发展经济和保持社会稳定的国家,知识产权还是一个相对较新的概念。
其实无论山寨精神多么富于产品再次创新的蛊惑力,市场规范、法律法规以及商业伦理都是不应该被破坏的,尤其是在涉及消费者人身财产安全的时候。
这是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