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Ⅰ本刊记者 文叶飞 张凤琴 特约记者 蒋先成
(责任编辑/哈文丽)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赵克志在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体会议上强调,要把贵州建设成为中国人才创业首选地,要树立无中生有、借船过河的理念;要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理念;要树立赢在学习、胜在改变的理念。
2013年7月23日,在铜仁市委一届四次全会上,市委书记刘奇凡发出坚定号召,要求全市各级各部门坚定不移地贯彻好、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尽其能”新要求,真正做到引进人才的政策更加优惠、成就人才的平台更加有效、人才创业的环境更加良好、服务人才的机制更加完善。力争用3年的努力,确保全市人才总量达到22万人,年均增长5.2%;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年均增长25%以上,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和科技进步贡献率分别达到35%和42%,初步建成一支总量充足、门类齐全、专业配套、结构合理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全力创建“人才培养引进科技创新示范市”,努力把铜仁建设成为优秀人才的云集之地、创业之地、圆梦之地,为实现同步小康铜仁“中国梦”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长期以来,人才短缺是制约铜仁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越是落后的地区,越要树立‘抓发展首先要抓人才、抓人才就是抓发展’的意识” ,铜仁市委书记刘奇凡说。
从铜仁市发改委副主任到工信委副主任,博士王仲瑀经历的不仅仅是岗位的变动,而是从“挂”到“任”的转变。
今年,铜仁市再度引进13名博士和博士后到铜仁挂职。两次大规模引进博士挂职副县级干部,省内鲜见。
引进外来高端人才,就是铜仁“战略性的投资”的重要举措。为此,该市拿出重要岗位,让可用之才有位子、有权力、有平台。
大兴高新区主任胡永佳来自贵阳,市发改委主任项长权来自省直部门……铜仁市对人才的渴望和重视由此可见一斑。
近两年,铜仁市通过优化工作环境成就人才、创新政策吸引“外才”,共引进财政、金融、工程管理等紧缺专业的24名博士、博士后前来挂职,其中3名现已留下任职。近5年来,全市共引进各类紧缺急需高层次人才300余名,其中博士或副高职称人员90余人,为铜仁的发展输入了新鲜血液,储备了高级人才资源。
新近出台的铜党发〔2013〕15号《关于加强人才培养引进加快科技创新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实施人才培养引进科技创新引领九大工程(党政人才素质提升工程、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工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工程、高层次人才“三个一”引进工程、重点岗位“六个一批”引进工程、“三个五”人才特区建设工程、科技成果转化工程、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工程、产学研战略联盟建设工程),构建人才培养引进科技创新五大平台(建立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建立住房保障制度、完善创新创业政策、实行税收优惠政策、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强化人才培养引进科技创新制度保障。
近期,铜仁市公选团市委书记成为该市年轻干部关注的焦点,共有来自全市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及人民团体的14名考生参与角逐。
早在2009年,为改善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结构,铜仁就开始探索公选县级政府科技副职。去年,全市首批7名科技副县长试用期满全部考核合格,明确为副县级领导干部,其中有3人进入县委领导班子。
今年以来,该市先后面向全市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公选10名县(区)政府科技副职;面向全国公选畜牧兽医局总畜牧兽医师等9个岗位;拿出9个副县级岗位进行适岗评价差额比选;面向全国公选4名驻外招商分局局长……全市以公选为重点开展竞争性选拔县级领导干部5次,共33个县级领导岗位,涉及多个领域。
1. 钢琴演奏中的心理因素(Psychological Factors)。人的大多行为都会受到心理活动的影响,心理活动即心理意识,它通过技巧把音乐的各要素如节奏、旋律、和声等融合为音响,其音响的振动、泛音等充分体现出演奏者的心理感觉、听觉、直觉和意志。演奏中会产生一系列心理活动,包括欲望、动机、情感、记忆、想象、应变心理、临场状态等心理因素,随之可能会产生各种演奏心理问题。例如,心理学研究常发现一种“特殊社交恐惧症”,表现在与人的一般交往并无异常,但演奏时就感到恐惧而出现脸红、口干、结巴、颤抖、演奏“抛锚”等现象,实为心理因素作祟,往往因过于紧张、焦虑导致压力丛生,然心理作用是也。
同时,铜仁市大力实施紧缺人才引进培养工程,从省直综合经济部门和中央驻黔金融单位引进8名熟悉金融经济工作的处级领导干部挂任经济金融副区(县)长,有效地缓解了全市金融经济人才紧缺问题,促进了金融业务的创新发展。
在人才选拔中,该市先行先试,从公开选拔区县科技副职到半结构化面试,从扩大初始提名到适岗评价差额比选,从遴选程序优化到大评委制选人用人,一项项创新,一次次 “试水”,彰显的是更加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要义。在公选4名驻外招商分局局长时,71人参加考试,面试成绩排名当天公布,次日体检,整个公选过程仅用了17天。
铜仁通过大规模公开选拔(聘)干部,树立了正确的用人导向,为实现后发赶超选拔了一批优秀年轻领导人才,培养了一支敢执行、能执行、会执行、善执行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在加大干部公开选拔力度的同时,铜仁市还注重对干部的培养和锻炼。近年来,全市共选派169名干部到乡镇挂职锻炼,在10个区县各选择一名乡镇党委书记实行跨县交流任职。同时启动发展型人才梯队培养计划,2012年开始,每年推荐遴选20~30名学历高、年纪轻、懂经济的副县级或科级干部进行重点培养。
2010年以来,全市先后引进人才2056名,其中大学本科1749名,硕士研究生280名,博士研究生28名。
“今后,铜仁市人才工作在政策层面上将形成‘1+5’配套体系。在本土人才培养方面,明确每年选派400名左右的优秀年轻干部到国外、发达地区、省内外高校挂职、培训、深造。在外来高层次人才引进方面,提出力争用3年时间,引进10名左右领军人才、100名左右创新创业人才、1000名左右专业技术人才。在科技创新方面,到2015年,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平台2个以上,实施科技成果引进和转化20项以上,重点科技创新主体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年均增长20%以上,培育省级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和知识产权优势企业10家以上。”铜仁市市长夏庆丰表示。
2010年以来,铜仁市先后引进人才2056名,其中大学本科1749名,硕士研究生280名,博士研究生28名。
铜仁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长皮贵怀说:铜仁到2020年要与全国、全省同步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奋力走出一条符合实际的追赶型、调整型、跨越型、可持续发展路子。要找到并走好此路,关键在人才,希望在人才,出路也在人才。
为此,铜仁市加强对人才工作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问题的研究和谋划。今年2月,该市颁布实施《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结合市情围绕重点领域建设人才队伍,为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描绘了科学的“路线图”。
目前,铜仁市全面启动10项重大人才工程,即“四个一百”人才计划、“铜仁青年英才”开发计划、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文化人才培养计划、党政干部素质提升工程、优秀企业家培养工程等,优先抓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科技领军人才、文化旅游人才、技能人才和社会工作者五支人才队伍建设,以此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形成强大合力。
在财力十分有限的情况下,该市加大对人才工作专项经费的投入,2012年共投入人才工作经费1196万元,为人才工作提供重要保障。加强对人才的管理与服务,组织开展优秀人才评选活动,建设重大决策专家咨询库,组织开展“博士硕士下基层,服务社会促发展”社会实践活动等。
据悉,铜仁市已经出台了《关于建设大龙开发区人才特区的意见》、《铜仁市引进高层次人才绿色通道实施办法(试行)》、《铜仁市引进人才到党政机关挂职管理办法(试行)》、《铜仁市“百千万”和“六个一批”人才引进实施方案(试行)》、《关于进一步加强技术技能人才队伍培养使用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拟在碧江区、万山区、大龙开发区、大兴新区建设人才特区,实施“5515人才计划”,即力争用5年时间,为能源建设等五大产业引进和培养10名掌握国际国内领先技术、引领产业发展的科技型创业领军人才或人才团队,500名从事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高层次人才。
有了源源不断的人才活力,动力竞相迸发的铜仁加快发展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