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叶飞
(杭州绿城育华学校 浙江杭州 310000)
主体参与是指学生作为教育主体参与教育教学活动,主体参与教学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一种教学活动形式,是教师发展和培养学生主体意识、主体能力的一种教学策略。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作为体育教育的主要组织形式,由于长期受传统体育教育思想、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忽略了对学生主体性的培养,达不到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效果和教学目的。本文通过对影响主体参与因素的概述,以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去粗取精,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主体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学校的办学思想、校风、学风对体育教育有着深刻的影响,是影响学生能否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环境因素。学校应端正办学思想,全面贯彻“三育”并重的教育方针;学校领导应正确认识学校体育的地位、意义和功能,摈弃“智育第一”的旧观念,注重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加强对体育的正面宣传与引导,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体育的氛围,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体育意识,为学生的主体参与创造良好的外部体育环境。
由于体育教学的特殊性,对场地设施的要求较高,因此学校应加大对体育的投入,进一步完善现有的场地设施,为体育教学提供有利于主体参与的客观条件。
体育教学模式就是在一定的体育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各种类型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和框架。以往的教学模式基本是学习—复习—巩固—考试,虽然教学是师生共同的活动,但教师占主导作用,学生则是教学的对象和接受教育的客体。教师在教学活动时,只注重学生是否掌握所授知识,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自主选择等都被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参与也被也大大削弱。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更多的重视,因此建立符合素质教育理念的、体现学生主体参与的体育教学模式成为必然的要求。在实践中,许多学校和教师都作了一定的创新,如引导——发现教学模式、目标——调控教学模式、自练习——指导教学模式、俱乐部制体育教学模式等。这些实践探索都突出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参与的特点,值得广大中小学校借鉴和吸收。
体育教学方法是教师在组织教学时采用的各种教学方法及手段,以往传统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主要内容,以学生掌握运动技术为主要目标来开展教学活动,尽管也有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但运用的较为生硬。忽视了师生间的相互交流,忽视了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培养。在课堂中完全听从老师,服从老师的指令,因此改变这种模式是很多学校一直在探讨的。
课堂教学形式与氛围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总是掌控整堂课,学生很少有参与教学的机会。因此,只有当教师在教学中转变角色,改“一言堂”为“群言堂”,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在教学中建立起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既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学生的主体参与才能够真正实现。
课堂教学在形式上要灵活多样,就不能局限于某种形式,比如多媒体运用、游戏、群体练习、分组竞争、小组互帮、师生互相磋商等等。旧教材,教教材,使得课堂了无生趣,教师要注重体育资源的开发,引进新的教学内容,共同探讨内容的设置,丰富学生的课堂,让学生觉得他是课堂的主人,在这里可以充分展现自己的才能和个性,在愉悦的活动中开展教学。
课堂教学在手段上要多样化、现代化。如果运用得当,许多时候现代化的教学辅助手段能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特别是现代化的教学可以把各种运动技术、动作的重难点以及易犯的错误做成课件展示出来,让学生针对课件讨论,分析并总结解决方法,在课堂实践中可以更好掌握技术,这对学生的主动参与的引导也起到积极的作用。
体育教学内容是为了实现体育教学目标而选用的体育卫生保健基本知识和各种运动动作,是学习活动的客体。选择适合学生生理心理需要的教学内容,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教学活动。就目前学校试行的体育教学内容而言,存在着一些不利于学生主体参与的因素。(1)由于受现有师资力量及教学设施的影响,学校开设的体育项目尚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需求;(2)在现有内容的教学上,轻理论重技术,表现为理论课时数偏低,加上广大体育教师较注重学生在课中的练习机会,往往使学生的体育实践活动缺乏有效的理论支持与指导;(3)现行教学内容局限于学校教学,真正能用于社会实践的并不多,与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脱节,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后劲。因此学校应科学、合理地确定教学内容,加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趣味性,更好地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体育教师的教学思想、个人魅力和业务能力是影响主体参与的重要因素。
体育教师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较深,在体育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只注重学生体能以及身体素质的培养,围绕体育考试展开各种教学,学生只是被动的练习,严重忽视学生的主体性。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局面,体育教师必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运用各种方法,把趣味和素质融合在一起,提高学生体能的同时也给学生带来了乐趣,既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体育教师的个人魅力是实施体育教学活动的外在因素,对学生有着很强的感染力,也极大的影响着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如果教师具备良好的形象、整洁的服饰、大方的言行和举止以及丰富的知识,这将成为吸引学生的魅力,使学生能看到学习的结果,从而使之“亲其师,信其道”,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体育教师的业务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体育教师应该具有一定的业务能力,比如一专多能,又懂得跨课目的知识,自身素质又高,这些将是影响学生积极参与的重要因素。学生会学习和模仿体育教师,从而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为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供持久的动力。
[1]王升.论教学中的主体参与[J].教育研究与实践,2001.
[2]翟兵.课堂教学实施“主体参与”的探索与研究[J].教育科学,2002,2.
[3]何伦忠.影响学生主动参与的因素[J].四川教育,1999,4.
[4]刘建新.体育教学中实施“主体参与”之探析[J].科技信息,2011(3).
[5]吴燕.对体育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参与作用的思考[J].黑河学刊,2012(1).
[6]郭鸣威.论中职体育教学中对男女学生的“差别教育”[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2(8).
[7]朱晓春.论在体育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J].南京师专.南京教院学报,1995(1).
[8]严爱鸣.学生主体参与体育教学的意义与实施方法[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8(S1).
[9]邵震宇.体育教学中学生主体参与的策略研究[J].体育世界,2006(10).
[10]章前.体育教学中实施“主体参与”的探索与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11]胡庆山.体育课程实施主体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9.
[12]柳新海,申荣芳,左健.主体参与过程的开放性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体现[J].石家庄学院学报,2005(3).
[13]刘成兵.关于合作教学模式背景下的学生主体性的体现[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
[14]刘晓鹏,王升.关于教学中主体参与的思考[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4(5).
[15]巴彦久.主体教育:教学中主体参与的教学策略研究[J].辽宁教育研究,2004(9).
[16]汤利军.我国基础教育新体育课程实施效果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
[17]李秋平.体育教学中主体参与的再认识[J].卫生职业教育,2005(16).
[18]翟寅飞.体育教学中的师生专注力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
[19]邱奉来.体育教学中学生主体参与的探索与思考[N].江苏教育报,2011-12-29.
[20]袁梅君.基础教育体育课程中的主体参与探论[J].贵州体育科技,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