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家俊 张朋飞
(1.城乡规划和城市管理局,河南 新郑 451100;2.河南农业大学 林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2)
工厂又称制造厂,是一类用以集中生产货物的工业建筑物。工厂的建设对我国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增加地方经济收入。随着工厂的建设,地方政府的税收有很大的提升,政府拥有了更多的经济能力来维持与保障社会健康稳定发展。
(2)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一个工厂建设后,必然要有一定的服务配套设施与其相适应,依赖于工厂的道路、餐馆、服装、洗浴等行业都会得到一定的发展,从而活跃了地方区域经济。
(3)提升就业率,增加地方人民家庭收入。工厂建立后,会需要大量的工作人员,为一个地方提供了很多的就业机会。
工业的发展同样也给地方带来了负面的影响,主要表现的环境的破坏方面:空气的污染,河流的破坏与水资源的污染,森林、植被、地形地貌的破坏,矿产资源的低利用率与高消耗,自然斑块的破碎等。这些负面结果给地方生态造成了不可修复的损伤,使人类的居住环境质量下降,身心健康受到严重的影响。
工厂在人民特别是城市居民的社会生活中一直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其与城市和人民的关系可用图1表示。
城市的发展和人民的需要产生了工厂。工厂的建设与发展对城市产生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是带动城市物质建设发展,使城市经济繁荣,二是对城市环境造成破坏,使城市环境恶化;工厂的建设与发展对人民尤其是工人同样产生了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是对人民物质上的影响,使人民的经济收入增加,人民逐步富裕,二是对人民精神上的影响,由于长期与人民生活密切联系、休戚相关,人民在精神上已经对其产生了归属感与依赖感[1];城市与环境之间会相互作用,其结果是城市环境受到不可逆转的损害,导致环境恶化。人类的生活需要良好的环境,在这就导致人类必然要对被破坏的环境进行干预,使其重新散发出新的活力。
图1 工厂、城市、环境和人民相互作用系统模型
西雅图煤气厂于1906年,建于美国西雅图市,主要用于从煤和石油中提取汽油。几十年中工厂排放了大量的污染物,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被废弃后,西雅图市政府十分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决定将其改建为城市中央公园。设计师尊重基地现有的东西,利用场地中原有的材料进行设计,保留场地的历史;同时,引入了生态学思想的土地利用和再生方案,利用细菌来净化土壤表面现在的烃类物质。整个设计充分利用了场地特征进行造景和进行视野调整,并将原来生产的工业遗产作为巨大的雕塑和工业遗迹保留下来作为游戏器械用,而厂房则被改为餐饮、休息、游戏场所[2]。
海尔布隆市砖瓦厂位于德国巴登·府滕堡州,1983年倒闭。该市政府在1987年购得了这片近15公顷的工业废弃地,将它变成一个公园。
该公园的设计主要有两个特点,一个是对砖瓦厂7年荒废期间自然逐步形成的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平衡的影响和破坏尽可能地降低,并逐渐形成新的平衡体系;另一个是保留当地的历史、文化痕迹,因地制宜,尊重原有地形地貌,并对这些文化遗产进行适当的利用,在维持生态的同时给人类创造休闲娱乐空间,使空间丰富多样即增加其艺术审美性[2-3]。
中山岐江公园位于广东省中山市区,园址原为粤中造船厂废址。该厂占地11公顷,水面与岐江河相联通,场内遗留了不少造船厂房及机器设备。90年代末,中山市政府决定将废址改建成公园。
该设计抛弃了园无直路、小桥流水和注重园艺及传统的亭台楼阁的传统手法,代之以直线形的便捷步道,遵从两点最近距离,充分提炼和应用工业化的线条和肌理,通过“加减法”的处理对遗留下的厨房及机器设备进行了处理和再利用[4]。
综合以上,可以得出8条城市废厂改造的方法和策略(如图2)。
图2 城市废厂改造模型
(1)尽量将废厂址改造成公园
这样做可以有诸多的好处,一是符合人类的精神需要,规划成公园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类归属感;二由于城市人口多、建筑密度大、生活节奏快,市民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状态,将废址改建成公园可以给市民增加休闲活动娱乐的场地;三是作为城市历史的记载者,若将其抹去,城市就失去了其发展的见证者,若改建成公园,不仅保留了城市的历史,同时亦保持了其原有肌理和文化[5]。
(2)注重生态的改进与保持
城市的发展已经使国土肌理被破坏的七零八落,国土的完整性遭受到严重的破坏,从而导致整个生态环境的能流、物流、信息流的传输受到严重的干扰,整个国土的安全格局受到威胁。所以在改造中,要将其作为国土生态安全格局中重要的环节来对待。
(3)注重地域的场所性
每一个地方的发展都有其各自的自然、文化、地形、历史等,设计的时候要结合各个地域的场所精神,不仅改建出一个形式上的公园,而且创造出一个展现地方精神的场所,这样这个公园就是地方的,是有其自身特色的,也是人性化的,受人民喜爱的[6-7]。
(4)注重经济节约,对场地内原有遗留元素加以重新利用
无论是任何样的建设,都要将经济节约作为考虑的主要因素之一。在废厂改造的过程中,适当地运用场地内遗留下来的元素,不仅可以节约资本,而且使场地的设计更能体现场地精神。
(5)充分对原有地形及环境加以利用
原有地形及环境是当地自然的特色[8],通过对地形的利用,既可以减少投资还可以充分利用地形造景、借景,增加设计的层次感与韵律美,在保留场地行色的同时,使环境的艺术层次得到提升。
(6)适当注重人类休闲娱乐的需要
设计最终必然是要为人服务,满足人类休闲娱乐、放松身心、减少精神压抑的,所以设计要照顾到人的使用,对场地进行适当的空间分区,满足不同类型人的需求。
(7)适当注重艺术效果,满足人类精神需求与视觉需要
人类的生活是需要艺术的,随着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提高,人类审美的次级心理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一味地追求朴素必然不能满足人类的精神要求,从而失去美感,得不到人类的喜爱。
(8)设计不要囿于形式
自然式园林——曲屈的道路,自然的配植,假山、置石,曲水蜿蜒等,因其独到的造园手法和浓厚的意境氛围而备受中国文士及当代造园者的喜爱。
几何式园林——优美的几何造型、控制轴线、模纹花坛、大片草地等等,注重园艺与工艺之美的欧陆风格,因其形式的简洁美观,色彩鲜艳,传入中国后,备受中国某些人士的喜爱。
在造园时没有必要囿于其中的某一个形式,设计者应该充分挖掘地域的精神、生态环境的状况及人民的精神需要,在节约美观的指导思想下进行建设,通过这种思维方式与设计策略设计出来的公园必然是受人喜爱的,也是符合历史发展的、生态的。
我国工业化发展时间较短,后工业景观也是最近几年才逐渐出现的现象,在面对这样的设计时,由于对后工业景观认识不清的缘故,在设计中很可能会造成对工业遗产的破坏,从而造成文化遗产与工业历史的缺失。本文旨在探讨一种后工业时代景观设计的模式,以期望有利于中国工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及后工业时代的景观的设计。
[1]俞孔坚.景观:文化、生态与感知[M].第5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P353-359
[2]沈守云.现代景观设计思潮[M].第1版.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
[3]李学伟.生态补偿设计思想的实践--以德国海尔布隆市砖瓦厂公园及北京门头沟区大沙坑环境整治为例[J].中国园林,2008,24(10):48-52.
[4]俞孔坚,庞伟.理解设计:中山岐江公园工业废址再利用[J].建筑学报.2002,49[8]:47-52.
[5](荷兰)罗﹒范﹒奥尔斯,韩锋,王溪译,城市历史景观的概念及其与文化景观的联系[J].2012,28[5]:16-18.
[6]孙晓春,刘晓明.构筑回归自然的精神家园——美国当代风景园林大师理查德·哈格[J].中国园林,2004,20(3):8-12.
[7]王向荣,韩炳越.资源保护、历史延续与景观再生——杭州湘湖保护与开发启动区块规划[J].中国园林,2005,21(1):13-19.
[8]宋辉,王小东.城市特色研究框架系统的建构[J].建筑学报,2012,59[7]: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