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儿童的入学准备:家庭资本的影响

2013-08-14 07:01:40曾守锤肖光鸥刘德永
关键词:入学流动资本

曾守锤 肖光鸥 刘德永

(1.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工作系,上海 200237;2.日照市三庄中心初中,山东日照 276800)

一、引言

所谓入学准备,指的是学龄前儿童为了能够从即将开始的正规学校教育中受益所必须具备的各种关键特征或基础性条件,这些特征或条件包括五个方面:身体健康和运动发展、情绪和社会性发展、学习方式、言语发展、认知和一般知识①盖笑松:《儿童入学准备研究与实践》,吉林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3页。。

国外研究发现,大约有16%-35%的适龄儿童未达到必要的入学准备水平。②盖笑松:《儿童入学准备研究与实践》,吉林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3页。而在国内,围绕流动儿童的入学准备水平,也出现了一些探索性的研究。①冯晓霞:《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与儿童入学准备》,《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08年第9期。②魏彩:《学龄前流动儿童入学准备水平的调查研究——以河南省郑州市为例》,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③曾守锤、刘德永:《流动儿童入学准备状况的调查研究》,《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3年第3期。比如,魏彩(2010)的研究发现④魏彩:《学龄前流动儿童入学准备水平的调查研究——以河南省郑州市为例》,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流动儿童的入学准备水平与农村儿童相当,但落后于城市儿童:与农村儿童常模相比,仅有7%的流动儿童入学准备不达标(即,入学准备不足),但与城市儿童常模相比,入学准备不足流动儿童的比例却高达90%。

若以流动儿童群体作为分析的对象,那么,流动儿童在入学准备不足上的更高的比例反映的是教育上的不平等这一社会现象⑤周海玲:《论流动儿童教育公平化的策略——文化资本的视角》,《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年第9期。,这是教育社会学要思考的问题。而从社会工作的学科视野来看,流动儿童个体以及个体与环境之间的互动(“环境中的人”)则是分析的重点。从这一视角出发,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同样是流动儿童,为什么有些流动儿童入学准备达标,而另一些却入学准备不足?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一方面有助于建构起流动儿童入学准备的因果解释框架,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入学准备不足流动儿童的干预——这种干预可以在多个水平上展开,如,针对个体、家庭、社区、政策等的介入——提供重要的启示。

国内外关于儿童入学准备的大量研究业已发现,家庭环境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⑥参阅盖笑松:《儿童入学准备研究与实践》,吉林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177-214页。其中,针对学龄前儿童和学龄阶段儿童的研究又发现,家庭资本对儿童的发展(包括入学准备诸领域、学业成绩等)具有重要的影响。⑦苍翠:《家庭资本对儿童入学准备影响研究述评》,《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08年第9期。⑧张翔、赵必华:《家庭资本对学生学业成就影响的研究:现状与趋势》,《教育学术月刊》2012年第3期。但文献检索结果表明,国内还未曾见到关于家庭资本对流动儿童入学准备影响的实证研究,因此,本研究被认为是一个尝试性的探索。

在布迪厄的理论中,资本是影响社会结构和再生产社会结构的重要来源。其中,经济资本指的是生产资料(可用于生产商品和服务的金钱和物质资料),社会资本指的是群体和社会网络中的地位与关系,而文化资本则是非正式的人际交往技巧、习惯、态度、语言风格、教育素质、品位和生活方式等。⑨乔纳森·特纳:《社会学理论的结构》(第6 版,下),邱泽奇译,华夏出版社2001年版,第192页。在本研究中,研究的重点在于考察家庭诸资本对流动儿童入学准备的影响,并不着重于分析家庭资本在社会结构和社会结构再生产中的作用。也就是说,本研究更多地是从操作的层面上对家庭诸资本进行指标化和量化,同时考察流动儿童在家庭诸资本存量上的差异是否与其在入学准备水平上的差异具有内在的关联性。

二、方法

1.研究对象

本研究中的135 名流动儿童来自3所流动人口聚居区的幼儿园和1所招收流动儿童的公办小学(在开学之初完成测验),通过方便抽样的方法获得。其中,男童73 名(54.1%),女童62 名(45.9%),男女比例不存在显著的差异(χ2=0.90,p>0.05);6岁儿童与7岁儿童的比例相当(45.2%vs.54.8%,χ2=1.25,p>0.05),儿童的平均年龄为6.55岁。此外,流动儿童的家长完成《家庭资本调查问卷》的填答。

2.研究工具

(1)儿童入学准备综合测评工具

本研究采用盖笑松(2007)开发的《儿童入学准备综合测评工具》(School Readiness Test Battery-Comprehensive Version,SRTB-CV)”来评估流动儿童的入学准备水平。儿童的入学准备水平从高到低依次被划分为“优秀”、“良好”、“中等”、“较弱”和“薄弱”五个等级。其中,前三个等级可统称为“入学准备达标”,后两个等级(“较弱”和“薄弱”)可统称为“入学准备不足”。整份测验的内部一致性系数(α)为0.78。

(2)流动儿童家庭资本调查问卷

本问卷为自编的五等级李克特型调查问卷,系依照布迪厄关于诸资本的概念性定义,并在参考国内外关于家庭经济资本、家庭文化资本和家庭社会资本的操作化和测量的基础上编制而成。

其中,家庭经济资本被操作化为流动儿童家庭的月收入和家庭借债情况(2 道测题),α 为0.51。家庭文化资本主要包括布迪厄所指的两类资本——制度化的文化资本和客观化的资本①张翔、赵必华:《家庭资本对学生学业成就影响的研究:现状与趋势》,《教育学术月刊》2012年第3期。,前者被操作化为流动儿童父母及其看护人的受教育程度(3 道测题),后者被操作化为流动儿童家庭所拥有的文化资源及其使用情况(2 道测题,您家里有几本少儿读物,您的孩子是否读过这些少儿读物),α 为0.67。家庭社会资本被操作化为家庭内的社会资本(如,父母的支持、父母在家的时间)和家庭外的社会资本(如,邻居、亲戚、朋友的支持),共14 道测题,α 为0.75。整份问卷的α 为0.77。

3.研究程序

先对流动儿童进行入学准备测验,后请流动儿童家长填写调查问卷。其中,入学准备测验以个别施测的方式进行,主试为2 名硕士研究生。每份测验的完成时间为20-30 分钟。调查问卷由学校分发给流动儿童家长,家长填写后由学校收回。数据处理采用SPSS17.0 进行。

三、结果

1.流动儿童的入学准备状况和家庭资本状况

根据前述的入学准备水平划分的标准,将流动儿童的入学准备水平划分为两个等级或类别——入学准备不足与入学准备达标。结果发现,有25 名流动儿童入学准备不足,占总调查人数的18.5%,详见表1。统计分析发现,流动儿童在入学准备水平上的分布与标准分布不存在显著的差异(χ2=0.22,p=0.64)。

表1 流动儿童的入学准备状况和家庭资本状况(测题均分)

为了判断流动儿童在家庭诸资本存量上的状况,求取流动儿童在家庭诸资本测量上的测题均分。结果发现,流动儿童在所有家庭资本上的测题均分均低于其中位数(3 分)。也就是说,如果将任一家庭资本的得分形象地量化为如下五等级——很少、较少、中等、较多、很多——的话,那么,流动儿童在所有家庭资本上的得分均处于“较少”与“中等”之间。

此外,从三类家庭资本之间的高低顺序来看,流动儿童的家庭文化资本存量最少,家庭社会资本存量最高,而家庭经济资本的存量则介于家庭文化资本与家庭社会资本之间。

2.家庭资本对流动儿童入学准备的影响

以“流动儿童入学准备是否达标”为因变量(二分变量:入学准备不足vs.入学准备达标),以家庭经济资本、家庭文化资本和家庭社会资本为自变量,采用“进入(enter)”的方法,进行多元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只有家庭文化资本可以显著地预测流动儿童的入学准备(χ2=9.60,p=0.022),详见表2。

四、讨论

1.流动儿童的入学准备状况和家庭资本状况

本研究的结果表明,有18.5%的流动儿童存在入学准备不足的情况,仅仅略高于标准比率(17%),二者不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这一研究结果表明,有些流动儿童在入读小学之初就已经处境不利了,因此,要提前予以关注和介入。①我们对流动儿童的入学准备状况有专文讨论,见曾守锤、刘德永:《流动儿童入学准备状况的调查研究》,《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3期,此处不再赘述。

表2 家庭文化资本对流动儿童入学准备的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

作为一个群体来说,如果流动儿童在入学之初并不存在所谓的入学准备不足的情况(就如本研究的结果所表明的那样),那么,国内研究所发现的学龄阶段流动儿童的不利处境②何雪松、巫俏冰、黄富强、肖莉娜:《学校环境、社会支持与流动儿童的精神健康》,《当代青年研究》2008年第9期。③曾守锤:《流动儿童的社会适应状况及其风险因素的研究》,《心理科学》2010年第2期。,则似乎要归因于义务教育阶段中流动儿童的个体因素、环境因素以及个体与环境之间的互动了。比如,是不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流动儿童对社会的歧视性行为有了更多的认知而致其心理健康不利?是不是流动儿童所入读的学校的薄弱性对其学业成绩产生了消极的影响?是不是义务教育阶段学业上的要求超出了家庭所能给予流动儿童的支持能限?所有这些问题都非常复杂,值得做专题的研究。

关于流动儿童的家庭资本,本研究的结果表明,流动儿童三类家庭资本的存量都不容乐观,均未达到中等水平。这似乎表明,流动儿童的父母及其家庭在社会结构的等级序列中处于较低的一端,至少,从流动儿童家庭诸资本存量的情况来看是这样的。此外,借助于差异系数(变异系数)这个指标,还可以分析流动儿童家庭资本的离散程度。统计分析发现,流动儿童的家庭经济资本离散程度最大(40.16%),家庭文化资本的离散程度次之(25%),家庭社会资本的离散程度最小(18.59%)。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流动人口内部及流动人口家庭真的存在较大的分化④李培林:《巨变:村落的终结》,载李培林主编:《农民工:中国进城农民工的经济社会分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54页至第70页。⑤唐灿、冯小双:《“河南村”流动农民的分化》,《社会学研究》2004年第4期。。如果真的是那样,那么,本研究的结果则表明,流动儿童的家庭在经济资本(40.16%)上的分化最大,在社会资本(18.59%)上的分化最小。

2.家庭资本对流动儿童入学准备的影响

其一,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家庭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无法有效预测流动儿童的入学准备状况(p>0.05),这一研究结果与国内外关于家庭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对儿童发展的研究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国内外的研究基本都证实:家庭经济资本通过父母的教育观念、父母的精神状况、家庭所提供的教育资源、儿童进入早期教育机构和入小学学习的机会等方面影响儿童的入学准备状况⑥盖笑松:《儿童入学准备研究与实践》,吉林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186页。⑦苍翠:《家庭资本对儿童入学准备影响研究述评》,《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08年第9期。;同时,也有研究发现,家庭社会资本对儿童的入学准备和学业成绩具有积极的影响⑧苍翠:《家庭资本对儿童入学准备影响研究述评》,《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08年第9期。⑨张翔、赵必华:《家庭资本对学生学业成就影响的研究:现状与趋势》,《教育学术月刊》2012年第3期。。我们认为,造成这一结果的差异的原因可能在于:(1)在布迪厄的理论体系中,家庭诸资本(当然也包括家庭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的概念内涵比较模糊,这一方面可能使各研究所提出的操作性定义较为模糊,另一方面也可能使各研究所使用的测量工具存在较大的差异;(2)本研究中关于这两个概念的测量可能存在较大的测量误差,致使测量的信度系数较低,尤其是家庭经济资本的测量,其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仅为0.51盖笑松:《儿童入学准备研究与实践》,吉林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186页。。

其二,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家庭文化资本可以显著地预测流动儿童的入学准备状况,这一研究结果不仅与国内外关于入学准备的研究结果一致①盖笑松:《儿童入学准备研究与实践》,吉林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186页。②苍翠:《家庭资本对儿童入学准备影响研究述评》,《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08年第9期。,而且与国内关于家庭文化资本对学龄阶段儿童学业成绩影响的研究结果一致。③周序:《文化资本与学业成绩——农民工家庭文化资本对子女学业成绩的影响》,《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④蒋国河、闫广芬:《城乡家庭资本与子女的学业成就》,《教育科学》2006年第4期。比如,世界银行工作报告中针对厄瓜多尔的研究表明,父母受教育年限为0 至5年的儿童,与父母受教育年限为12年或更多的儿童,在词汇识别能力上存在巨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在儿童进入小学后很可能转变为学习成绩上的巨大差距,并且可能会一直延续下去。⑤《世界银行工作报告,2006》,转引自周海玲:《文化资本视角:流动儿童教育公平化策略》,《当代青年研究》2008年第9期。再如,国内的研究也发现,母亲的受教育程度以及其他的一些文化资本(英汉词典、语言复读机)对学龄阶段儿童的学业成绩具有显著的影响。⑥周序:《文化资本与学业成绩——农民工家庭文化资本对子女学业成绩的影响》,《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⑦蒋国河、闫广芬:《城乡家庭资本与子女的学业成就》,《教育科学》2006年第4期。

其中的原因可能在于,家庭所占有的文化资本在数量和质量上的不同,决定了家长/看护人在参与儿童教育过程中所采取的教育途径、教育方法,以及教育内容和形式上的不同⑧齐学红:《学校、家庭中的文化资本与社会资本》,《全球教育展望》2007年第1期。,也就是说,父母和主要看护人的受教育程度越高,其教育观念和实践往往越科学,越趋向于合理。杰克·肖克夫等人的研究显示,受过较高水平教育的母亲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往往会更多地运用语言强化手段,并会花更多时间和孩子一起阅读。⑨苍翠:《家庭资本对儿童入学准备影响研究述评》,《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08年第9期。这种亲子共读活动不仅促进了亲子间的情感交流,而且亲子间的言语交流可以促进儿童的词汇发展、读写知识和技巧,以及言语能力的发展。⑩盖笑松:《儿童入学准备研究与实践》,吉林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185页。此外,家庭中的少儿读物越多,且这些少儿读物的利用率越高,对流动儿童的“认识和一般知识基础”、“言语发展”、“情绪和社会性发展”(入学准备的其中三个领域)越可能起到积极的影响,要知道,所谓的少儿读物,不仅仅是词汇的轰炸,知识的大餐,也充满了社会规范的教化。

最后,关于本研究所发现的只有家庭文化资本对流动儿童的入学准备具有重要的影响,家庭经济资本和家庭社会资本均不起作用这一研究结果,也可能反映出在流动儿童的入学准备实践中,流动儿童的家庭文化资本处于更主导或更基础的地位。

也就是说,对于在家庭中成长的儿童来说,文化资本的影响是最为经常和持续的,且文化资本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传递的,它弥散性地贯穿在儿童的整个成长过程之中;同时,家庭文化资本通常内化于家庭成员的知性与情感结构之中,它通过多种方式改变儿童的自主性和努力程度,促使儿童产生能力分化。⑪刘精明:《中国基础教育领域中的机会不平等及其变化》,《中国社会科学》2008年第5期。

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本研究的结果对于入学准备不足流动儿童的干预将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这也就意味着,尽管提升流动儿童父母和主要看护人的受教育程度不太具有现实性,但增加流动儿童家庭中的儿童读物存量,倡导家庭开展亲子共读活动等,或许是一个有希望的介入途径。

猜你喜欢
入学流动资本
无纸化入学报名值得推广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11-25 14:25:06
无纸化入学报名值得提倡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4:52
流动的光
流动的画
资本策局变
商周刊(2018年18期)2018-09-21 09:14:42
入学面试
第一资本观
商周刊(2017年25期)2017-04-25 08:12:18
为什么海水会流动
入学第一天
VR 资本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