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能生巧:是精熟,不是烂熟

2013-08-13 03:05:36张奠宙
数学教学 2013年5期
关键词:陈省身熟能生巧华罗庚

张奠宙

“熟能生巧”是人人皆知的中国教育古训,将它翻译成英文是“Practice make perfect”,但西方的教育家不能接受.事实上,无论是赫尔巴特、凯洛夫,还是杜威、布鲁纳,都没有类似的说法。这样一来,晚近以来的教育改革,也不再有“熟能生巧”的容身之地.尤其是熟能生巧一旦和应试教育结合,便成为无休止地进行演练的同义词,为人所诟病,成为讨伐的对象.

然而,在中国享有最高声誉的几位学术大师,却是“熟能生巧”的积极倡导者.

杨振宁在清华大学给本科生讲《基础物理》时,要求学生“对于基本概念的理解要变为直觉”.理解要达到“直觉”的程度,是指能够不假思索地做出判断.这是对“熟能生巧”的一种现代诠释.(见2004年9月17日《文汇报》的报道)

2004年11月11日,数学大师陈省身接受中央电视台记者李小萌的采访.面对成功,陈省身说他只是熟能生巧而己。他进一步阐述说:“所有这些东西一定要做得多了,比较熟练了,就会对于它的奥妙有了解。有些工作一定要重复,才能够精,才能够创新,才能做新的东西.”这里点到做数学研究要“熟”,才能“精”.

华罗庚先生说,最主要的就是要“熟能生巧”.搞任何东西都要熟,熟了才能有所发明和发现.但是我这里所说的熟,并不是要大家死背定理和公式,或死记人家现成的结论.熟的不一定会背,背不一定就熟.如果有人拿过去读过的书来念十遍二十遍,却不能深刻地理解和运用,那我说这不叫熟,这是念经.熟,是要掌握你所研究的学科的主要环节,要懂得前人是怎样思考和发明这些东西的.华先生又说,要真正打好基础,有两个必经的过程,即“由薄到厚”和“由厚到薄”.

总之,华罗庚先生要我们做到精熟,而不是背熟.他告诉我们读书“由薄到厚”是“熟”的过程,必须把每一个细节都弄清楚.而“由厚到薄”是消化、提炼的过程,那就是生巧了.

听说有这样的概括:

中国教育:“练习、练习、练习”,熟能生巧,懂不懂不知道.

西方教育:“理解、理解、理解”,懂了就好,熟不熟不重要.

把熟能生巧和“懂”对立起来,就将它异化和丑化了.我们所说的熟,是精熟,不是烂熟,精熟是理解之路。只讲理解,不问熟练,也是不行的.

猜你喜欢
陈省身熟能生巧华罗庚
刻苦学习的华罗庚
第11届陈省身杯全国高中数学奥林匹克
中等数学(2022年2期)2022-06-05 07:10:54
第11届陈省身全国高中数学夏令营
中等数学(2021年6期)2021-12-02 10:43:52
自学成才的数学大师——华罗庚
趣味(数学)(2021年5期)2021-10-13 06:49:12
熟能生巧
一生只会做一件事——数学大师陈省身
趣味(数学)(2020年6期)2020-11-16 01:35:40
华罗庚谈学习数学
华罗庚谈怎样学好数学
一道陈省身杯赛题的思考
中等数学(2018年5期)2018-08-01 06:30:14
熟能生巧
学生天地(2017年21期)2017-11-07 02:3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