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管前护理会诊对早产儿PICC置管质量的影响

2013-07-26 09:39:16谢立华郭庆玲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3年8期
关键词:置管科室导管

曹 婧 谢立华 向 婧 范 礼 郭庆玲

曹婧:女,本科,护师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catheter,PICC) 因操作创伤小,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能够较好保护血管,减轻患者痛苦等优点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1]。早产儿大部分病情重,病程较长,需要长时间输入营养素,高渗性液体对外周静脉损伤大,如果不慎外渗会带来较为严重后果[2]。随着护理专科化程度加大,护理会诊迅速发展,我院于2011年7月对小儿PICC 患者实施置管前会诊制度,取得一定成效。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0年12月~2011年6月在我科住院PICC 置管患儿26 例作为对照组(实施PICC 置管会诊前) ,其中男15 例,女11 例;选择2011年7月~2012年1月住院PICC 置管患儿28 例作为观察组(实施PICC 置管会诊后) ,其中男16 例,女12 例。两组患儿均是孕周36 周以下,出生体重<2000 g 的早产儿。两组患儿性别、孕周、体重、病情以及穿刺部位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PICC 置管方法,观察组在PICC置管前进行护理会诊,具体方法如下:

1.2.1 组建PICC 护理小组 设组长和副组长各1 名,组员6 名,小组成员均熟练掌握PICC 相关知识与穿刺技术,并取得《PICC 操作资格准入证书》。主要负责院内所有需要PICC置管病例的置管前会诊; 置管中出现难以处理的异常情况;PICC 置管患者有疑问和不满情绪、发生护理投诉或纠纷的会诊处理。

1.2.2 PICC 会诊相关要求 (1) PICC 小组成员对科室的患儿做全面的评估,确定是否需要置管,如需要置管要向家属说明置管的必要性与风险,同时签属同意书;评估患儿的全身情况,如营养状况、凝血功能、血管条件,选择最佳的置管时机,强调尽早置PICC 管的重要性。科室申请会诊需要填写“护理会诊单”。(2) 科室明确提出PICC 护理会诊目的和解决的问题。(3) 会诊由PICC 组长或组员主持,相关护士及病区相关护理人员参加,认真进行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进行调查研究。(4) 进行会诊必须事先做好准备,负责的科室应将有关材料加以整理,尽可能做出书面摘要,事先发给参加会诊的人员,预做发言准备。(5) PICC 会诊护士应根据会诊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认真准备。讨论时由高级责任护士负责介绍及解答有关病情、诊断、治疗护理等方面的问题,参加人员对护理问题进行充分的讨论,并提出会诊意见和建议。(6)会诊结束时由PICC 会诊护士或病区护士长总结,对会诊过程、结果进行记录并组织临床实施,观察护理效果。对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可以立项专门研究。(7) 会诊结束后,由主持会诊的PICC 会诊护士在护理会诊单上填写会诊意见,并有签名。

1.2.3 会诊方式及程序 (1) 当出现需要行PICC 置管患儿时,科室PICC 联络员或护士长提前1 d 通过自动化办公软件下载护理会诊单,填写好相关资料后发送到PICC 小组长电子邮箱。组长在接到会诊单后24 h 内安排PICC 置管护士到科室会诊患儿。置管护士对患儿情况进行详细评估后,把评估结果反馈给组长。如预计置管难度大时,由组长到场查看,根据患儿情况现场协助或组织讨论后再进行置管,保证置管成功、安全。(2) 如遇需紧急置管时,科室电话通知PICC 小组长并说明情况,组长2 h 内安排置管。如置管过程中出现特殊或紧急情况时,组长需在接到电话10 min 内到达。(3) 如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立即上报护理部。(4) 会诊后填写会诊意见,包括:科室,患儿住院号,姓名,疾病诊断,PICC 置管时间,导管型号、材料,冲管情况以及置管后导管维护情况等,资料存档,并跟踪回访患者。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 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Wilcoxon 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

2.1 两组患儿PICC 一次置管成功率比较(表1)

表1 两组患儿PICC 一次置管成功率比较(例)

2.2 两组患儿PICC 置管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表2)

表2 两组患儿PICC 置管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

2.3 两组患儿置管所用时间比较(表3)

表3 两组患儿置管所用时间比较(例)

3 讨 论

3.1 置管前护理会诊能有效提高小儿PICC 置管质量 小儿PICC 置管操作是一项创伤性、风险性较高的操作,操作中任何环节的疏忽都有可能导致置管失败或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3]。我院通过建立小儿PICC 置管前会诊制度,制定相关的表格和流程,所有小儿PICC 置管由取得《PICC 操作资格证书》的PICC 小组成员执行,并由组长统筹安排置管,全方位地规范PICC 的专业护理行为。实行每例小儿PICC 置管前会诊,置管前PICC 护士对患儿进行充分的评估,并将评估结果反馈给组长,组长对置管过程可能出现的问题做预见性的指导,如静脉的选择、穿刺部位的选择等;对预计置管难度大的病例,组长参与指导和协助,置管时出现的异常情况能够得到及时纠正、解决,一次置管成功率从76.92%提高到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同时缩短了置管时间,有效提高了PICC 置管质量,提高了PICC 的运行效果并保证了患儿的安全。

3.2 小儿PICC 置管前护理会诊可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尽管PICC 以其独特的优势被临床广泛应用,但置管后因各种因素常常出现感染、导管堵塞、静脉炎、断管等并发症,导致导管使用期限短等诸多问题[4],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我们实行每例患儿PICC 置管前会诊,通过会诊对置管患儿作出充分的评估,并对置管过程可能出现的问题给予预见性的护理,使置管时出现的异常情况能够及时纠正,置管后做好患儿及家属健康教育,避免静脉炎、导管固定不良、导管脱出等并发症的发生[5],实施小儿PICC 置管前护理会诊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从19.23%降低至3.5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

3.3 促进PICC 护士的培养和专科发展 美国护士协会指出,护理专家是在某一专科内具有较高水平和专长的专家型临床护士,以及能实行高级护理实践的护士[6],并在实践过程中促进护理人员主动学习多病种医学知识,进一步培养了护士主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请教问题的良好习惯。PICC 置管前会诊正是通过评估、分析、实践、学习和再实践的过程,达到不断提高PICC 护士专业水平的目的,同时,通过分组负责相应科室PICC 技术的模式,最大限度地激发PICC 护士工作积极性,发挥其潜能,使其自我价值得到实现的同时,推动全院静脉导管技术的发展。

[1] 陈云芳,宁朝晖.小儿PICC 置管术的护理[J].当代护士,2010,10:85-86.

[2] 李旭英. PICC 会诊小组组建及效果观察[J]. 齐鲁护理杂志,2008,14(5) :83-84.

[3] 任尉华,张 静,吴亚楠.PICC 置管宣教对血液肿瘤患儿置管成功率的影响[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11,32(5) :481-482.

[4] 郑熙琳,杨晓萍,何 莲,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原因分析与预防控制[J].护理研究,2010,24(5) :423-424.

[5] 宋 葵,戴雪松. PICC 在肿瘤患者应用中的护理问题与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7,41(8) :742-744.

[6] 陈永强.护理专家的发展及角色功能[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11) :1021-1024.

猜你喜欢
置管科室导管
血液滤过患儿置管后短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新型浅水浮托导管架的应用介绍
云南化工(2021年10期)2021-12-21 07:33:40
爱紧张的猫大夫
孩子(2019年5期)2019-05-20 02:52:44
视歧——一位住错科室的患者
基层中医药(2018年2期)2018-05-31 08:45:04
“合作科室”为何被坏了名声
中国卫生(2016年6期)2016-11-23 01:09:14
介绍1种PICC导管带管沐浴的方法
高压氧治疗过程中深静脉置管非计划拔管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西南军医(2016年6期)2016-01-23 02:21:28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静脉导管缺如2例
积极有效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置管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