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爱荣
彭爱荣:女,本科,主管护师
护理风险是指医院内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其贯穿在护理操作、处置、配合抢救等各个环节中[1]。普外科是一个专业性较强的科室,病房患者较多,病种复杂,且多为急症,护理人员的护理压力较大,客观上存在很多护理不安全因素。任何不安全因素都可能致患者受伤、致残甚至死亡,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对普外科病房护理不安全因素进行充分识别、评价与安全防范,做好护理风险管理,对规避风险,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十分必要。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8月~2012年5月实施风险管理前后的400 例择期手术患者,纳入标准均为初次手术,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能够进行正常的语言交流,有足够的理解能力。其中男245 例,女155 例。年龄25~76 岁,平均(42.8 ±6.2) 岁。手术类型有胆囊炎、结石、肠梗阻、胃癌、结肠癌、直肠癌、肝癌、乳腺癌、消化道出血、阑尾炎、微创空、胰腺炎等。将2011年8~12月实施风险管理前的200 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2年1~5月实施风险管理后的200 例设为观察组,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强化风险意识 护理部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业务学习、业务查房,进行基础理论考试。对近期工作中常遇到的易产生纠纷的情况进行了解,并通过讨论总结出防范措施,每月有护士长组织护理质控小组进行查房,加强对患者体征的观察和病情的评估,提高护士识别风险的能力,落实安全健康教育工作及陪护措施,进行护理质量反馈,固定责任护士为患者提供完整的持续性服务[2]。
1.2.2 环境因素的风险管理 加强病房环境管理,做好消毒隔离等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使用标识防跌倒图示等。注意病房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保持地面清洁,遇有血液等应用消毒液进行消毒。严格探视制度,保证患者安静的休养环境。
1.2.3 加强对患者的护理 对普外科急诊、危重、手术、老年患者进行重点管理。以患者为中心,尊重患者,做好健康教育,切实落实告知制度,以达到医患间共担风险,使患者及家属有被关怀、被重视的感觉,取得患者的理解和支持,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工作。制做《护理巡视卡》,护士交接班提前15 min进行,严格核查床头交接班内容[3]。潮湿处有防滑标识,防止患者摔倒。
1.2.4 提高护理人员自身素质 定期分层次对不同学历和不同工作年限的护理人员进行技能培训和专业知识讲座,培训内容包括规章制度、护理常规、三基技能、普外专科护理、急救技术等,提高护理人员对业务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1.2.5 健全风险管理制度 完善风险管理预案,针对医院的安全形势,定期召开护理安全情况分析会,建立和完善门诊各项规章制度,如《查对制度》、《护理操作规范流程》、《重大危险事故报告制度》等,并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管,严格按照制度要求办事,防止差错事故产生。
1.3 评价指标 (1) 风险事故分为直接风险事故(患者跌倒、皮肤压疮、给药差错等) 和间接风险事故(输液反应、针刺伤、患者财务丢失等) 。(2) 满意度。采用自行设计的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调查。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 统计软件,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表1 两组患者风险事故发生情况及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 例(%)
护理安全是医院工作的重点。随着患者自我保护意识的提高以及就医选择范围的扩大,对医院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实现普外科病房护理质量控制对于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护理安全,实现护理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只有高度重视的护理风险管理,将各种风险因素控制在发生护理之前,才能达到护理安全的目的[4]。对患者实施风险管理,针对护士因素、患者因素、环境因素中的风险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以患者为中心,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护理规范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强化护理人员的护理安全意识、法律意识,注重细节管理,才能发现护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加强与患者及家属沟通,提升护患间信任度与满意度[5]。
表1显示,观察组风险事故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对护理工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这提示风险护理管理能够切实降低普外科护理中的风险事故,保证患者的住院安全,提高护理满意度。
[1] 魏燕红.风险管理在外科病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2,18(3) :140-141.
[2] 杨慧娟.风险管理在外科病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1,6(34) :241-242.
[3] 杨玉霞.风险管理对临床胸外科护理工作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7) :7-9.
[4] 余 江,徐剑铖,王振维.风险管理理论在医院的应用和发展趋势[J].重庆医学,2010,39(10) :1310-1316.
[5] 徐素彬,宋 芹,彭菊花,等.护理风险管理在普外科病房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2,9(12) :15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