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活动在消化内科饮食管理中的应用

2013-07-26 09:39:14李建英韦英芬刘玉花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3年8期
关键词:圈员品管圈饮食

李建英 邓 嘉 刘 彦 韦英芬 刘玉花

李建英:女,硕士研究生,主管护师

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 就是由相同、相近或互补性质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动自发组成数人一圈的活动团队,通过全体合作、集思广益,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活用科学统计工具及品管手法,来解决工作现场管理、文化等方面所发生的问题及课题[1]。我科于2011年9月成立“常乐圈”QCC小组,运用QCC 的手法对我科饮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改善,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具体做法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择我科2011年9月19~23日住院患者220 例为活动前组,其中男132 例,女88 例。年龄16~82 岁。肝硬化32例,急性胰腺炎27 例,胆石症23 例,上消化道出血18 例,胃肠道息肉18 例,慢性胃炎14 例,炎症性肠病13 例,肝吸虫病12 例,贲门失弛缓症11 例,胃食管反流10 例,其他42 例。改进及成果总结阶段统计2011年12月19~23日住院患者223例为活动后组,其中男134 例,女89 例。年龄16~81 岁。肝硬化32 例,急性胰腺炎28 例,胆石症23 例,上消化道出血19例,胃肠道息肉18 例,慢性胃炎14 例,炎症性肠病13 例,肝吸虫病12 例,贲门失弛缓症11 例,胃食管反流10 例,其他43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疾病种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具有可比性。

2 方 法

2.1 成立QCC 小组 在自主自愿的原则下,完成圈员报名,最后成立了由8 名成员组成的QCC 小组。选出1 名领导能力及专业能力强的主管护师担任圈长,设辅导员1 名(由护士长担任) ,根据各圈员的特点和能力进行活动分工。随后,利用头脑风暴法产生此次品管活动的圈名——常乐圈,圈名意指用呵护之手,关怀之心,让患者胃肠道舒适、通畅,摄入合理的饮食,促进身心健康,最后由绘画功底好的圈员完成圈徽的设计与绘制。圈徽中绿色图案代表生命力,半开放的外圈代表团队内的交流与协作,中间的心形代表呵护与关怀,心形之内一弯弯曲曲、连续不断的线条代表消化道,整个圈徽的意义就如圈名所示,互相呼应。

2.2 QCC 的活动步骤

2.2.1 选定主题 圈员将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列成一览表,根据重要性、可行性、迫切性、圈员能力4 个项目对每个问题进行评分,采用“5,3,1”的评分方法汇总,得分最高者为目前急需要解决的课题,最后我们确立了“降低饮食管理缺失率”为小组成立后的一个活动主题。选题理由是:正确合理的饮食增进患者营养摄入,促进机体康复;改变原有护理观念及护理工作模式,也是积极推进优质护理服务活动的内容之一。

2.2.2 拟定活动计划 通过预估各步骤所需时间确立活动周期自2011年9月~2011年12月,接着讨论并确定各步骤的活动内容和负责人,以甘特图绘制活动计划表。将本次活动主题及计划上报大内科及护理部核准。

2.2.3 现况调查与要因分析 统计我科2011年9月19~23日住院患者总数为220 例,饮食管理缺陷60 例,具体原因为饮食宣教流程不合理20 例,未及时根据病情修改饮食16 例,医师口头告知患者10 例,过医嘱与执行医嘱脱节9 例,护士责任心不强3 例,其他2 例。绘制鱼骨图(图1) ,采用头脑风暴法对管理中人、物、方法、环节等4 个方面进行原因分析。找出并明确造成管理缺失的主要因素所在,明确整改的重点内容。

图1 饮食管理缺失原因分析鱼骨图

2.2.4 制定并实施对策 根据患者饮食医嘱的开出到执行的各个环节,初步制定患者饮食管理流程图,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修正。确保每一位护士知晓并熟练掌握饮食管理流程,建立患者饮食宣教记录卡。护士根据病情评估患者的饮食,饮食医嘱开出后,及时进行宣教、动态监测,观察患者进食的食物是否与病情、医嘱相符。每次饮食医嘱更改和执行后都记录在饮食宣教记录卡上; 制作各种图文并茂的饮食宣教图片挂在每个病房的宣传栏上供患者阅览,使患者了解各种饮食的特点与用途;圈员轮流跟进责任护士饮食宣教流程的落实情况,及时改进措施;及时将患者的病情与饮食反馈给主管医师,为医师及时根据病情修改患者饮食提供参考。

2.2.5 标准化 对饮食宣教流程制定标准操作规程,制定饮食管理流程图(图2) ,责任护士根据流程从患者入院到出院的整个过程中对患者的饮食进行管理,动态评估、指导与监控,从各方面减少饮食管理的缺失。

图2 消化内科饮食管理流程图

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 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活动前后两组患者饮食管理缺失率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3 结 果

3.1 QCC 活动前后患者饮食管理缺失率比较(表1)

表1 QCC 活动前后患者饮食管理缺失率比较(例)

3.2 无形成果 通过本次QCC 活动,圈员在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与协调、责任心、积极性、自信心、团队合作、品管手法的运用上均有了一定的提高。

4 讨 论

4.1 QCC 活动对患者饮食管理的影响 正确合理的饮食是患者营养的保障,营养的供给能增强患者机体的抗病能力,促进疾病早日康复[3]。当饮食不当时会影响疾病的治疗方案和预后[4],因此,饮食管理非常重要。消化内科患者由于病情与治疗的特点,其饮食需要根据病情以及疾病的不同治疗阶段进行动态调整,从入院到出院患者的饮食会有多次改动,在改动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如果不注意,就会导致饮食管理的缺失。出现问题并不可怕,关键是要用正确的方法及时发现问题、处理问题。这次活动证实,运用QCC 的手法对患者饮食进行管理,是行之有效的。

4.2 QCC 活动对圈员综合能力的影响 QCC 活动使护理管理实现了由以物为中心的传统管理向以人为中心的现代管理转变,护士的工作由被动转向主动,激发了护理人员参与管理的意识,充分调动了圈员质量管理的积极性[5]。台湾地区从20 世纪90年代起就将QCC 活动作为质量管理手段普遍应用于各医疗服务体系[6]。近年来,大陆地区也有多家医院陆续引入全面质量管理理论。我院于2011年9月引入QCC 管理手法后,全院内掀起一股学习与运用QCC 管理手法的热潮。经过大内科、护理部的培训,以及从书籍、报刊、网络上的学习,圈员的观念得到了转变,对QCC 的认识从陌生、抵触到接受与熟练运用,从中磨练了不惧怕困难,勇于探索的精神。通过QCC 活动,圈员解决问题能力、责任心、沟通协调、自信心、团队凝聚力、积极性、品管手法及和谐度均有一定程度提高[7]。QCC 使持续质量改进成为一种文化、习惯,更是成为一种团队工作[8]。

5 结 论

综上所述,QCC 在消化内科饮食管理中的应用,不仅有效地降低了患者饮食管理缺失率,保证了患者正确合理地摄入营养、促进康复,还提升了护士的综合能力。

[1] 刘庭芳,刘 勇主编.中国医院品管圈操作手册[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 -3.

[2] 邢文英主编. QC 小组基础教程[M]. 北京: 原子能出版社,1999:25.

[3] 贾云华,徐建萍.临床护士营养知识、信念和行为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09,23(2A) :299 -300.

[4] 曾春香.肝硬化患者的营养饮食管理[J].医学信息(上旬刊) ,2010,23(8) :2641 -2642.

[5] 许晨耘,柯雅娟,陈如妹,等.品管圈活动在手术病房病理标本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1) :20 -23.

[6] 付 晨,张 刚. 台湾地区医疗卫生管理体制的启示和借鉴[J].中国卫生资源,2007,10(1) :24 -26.

[7] 沈丽玲,冯素文,朱秀芳,等.品管圈对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效果观察[J].护理与康复,2011,10(10) :907 -909.

[8] 钟朝嵩主编.品管圈实际演练法[M]. 广州: 广东经济出版社,2008:47 -48.

猜你喜欢
圈员品管圈饮食
春节饮食有“三要”
中老年保健(2021年2期)2021-08-22 07:30:48
依托PDCA管理推进全科品管圈活动的开展
如何提高品管圈圈会质量
饮食如何搭配才健康
今日农业(2020年17期)2020-12-15 12:34:28
浅谈品管圈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何为清淡饮食
特别健康(2018年4期)2018-07-03 00:38:14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隐形矫治患者佩戴矫治器依从性中的应用
健康饮食
品管圈在质量文化构建中的应用
品管圈“转”起来
中国卫生(2015年9期)2015-11-10 03: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