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睿,何向晖
(江西广播电视台,江西 南昌 330046)
流媒体技术作为一种遵循特定网络协议的新兴技术,在近几年应用广泛,适应了当前飞速发展的网络技术及网络应用多媒体化的发展趋势。流媒体技术的应用使得多媒体文件得以在网络上传输,从而使动态的音视频取代静态的文字、图片成为互联网的主流传播内容。
随着各种以互联网为载体的音视频媒体快速发展,传统电视媒体在播出渠道上的垄断地位已逐渐消失。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各个领域对视频内容的需求都有了多样化的获取方式,音视频媒体的市场已逐渐被新媒体所瓜分。
电视因其在高质量业务的规模化传送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成为了人们休闲娱乐及获取信息的传统方式之一。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以Super-HD和UltraHD为代表的高清技术都在快速发展,而我国目前正处于高清技术的普及阶段。推广高清电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升用户的视觉体验,从而拉大与网络音视频用户的感受差距。互联网传输需要较大的带宽才能保证高清视频的流畅、稳定,且在屏幕的尺寸上很难达到观看高清节目的硬件需求。广播体系无论在传输还是特大屏幕上都有着巨大优势,能更好地支持高清节目。因此,图像质量是电视与互联网竞争的有力武器。但是,随着人们观看节目的自主性和互动性的提升,传统电视的被动收看与单向传输模式已经无法满足观众互动与点播需求。由于单向化传输的限制,传统电视广播难以实现观众个性化的需求与复杂的互动。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电视媒体在信息传播领域的主导地位正遭受挑战。互联网以其在个性化定制服务、消息发布的即时性以及用户交流互动等方面的巨大优势,更好地契合了现代人快速消费的需求。各种智能终端的发布及网络带宽的不断扩充,使得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地从互联网上获取所需的视频服务,还能上传自己的视音频片段。互联网视频服务的大规模应用虽然给人们带来了方便与快捷,但却对网络基础设施提出了更高要求。当网络的带宽无法满足流畅播放视频的低延时、低抖动等要求时,互联网视频的传输瓶颈——对网络带宽的巨大需求,就会体现出来。此时用户不得不接受画面延时、马赛克,静帧、抖动等不良体验。传统电视媒体与新媒体[1-2]的对比如表1所示。
表1 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对比
在新媒体时代,传统电视面临前所未有的竞争局面。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数据表示[3],截至2012年,全国网民总数已经突破5亿,该数据说明互联网已经具备非常广泛的群众基础。这种优势尤其体现在年轻人群中,大量年轻用户表示更倾向于从互联网获得信息及视频资源。因此,传统电视的收视率和市场份额都受到很大的挑战。如表2所示,传统电视与新媒体之间的竞争主要集中在收视方式、获取便携、内容数量和终端等几个方面。
表2 竞争方式的比较
传统电视在新媒体时代所面临的挑战已经不可避免,无线网络普及、宽带提速及终端多样化三管齐下使得竞争更加激烈。在这种形势下,广电机构当前的重要任务是分析技术利弊、充分发挥内容优势,充分汲取互联网的优势技术,将宽带网络作为传统电视节目的有益补充,打造集文字、音频、视频等多资源内容的新多媒体播控平台,建立互动式新型广电系统,从而在新媒体时代赢得发展机会。
古语有云:“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互联网给传统电视带来的不仅仅是竞争,也为电视技术的在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与机遇。将广电、互联网技术相互融合从而形成新的交互式电视技术[4-5],是目前世界公认的电视技术发展趋势。广电机构应当充分吸纳互联网技术优势补充传统电视单向化、被动化的短板,同时充分发挥自身内容,将两者长处融为一体更好地服务观众。基于这种融合理念,在国家大力推动三网融合的重大契机下,网络电视[6-7]开始进入强势发展的阶段。
2009年12月28 日,中国网络电视台(CNTV)正式开播,标志着我国电视台在新媒体建设上又向前迈进了一步。江西广播电视台也在一直寻求自身的新媒体发展道路。今年,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www.jxntv.cn)正式播出,如图 1所示。它是江西省网络电视播出机构,同时还是以视听互动为核心、融网络特色与电视特色于一体的全球化、多终端的新形态广播电视播出机构。网络广播电视台由江西广播电视台整合旗下16个广播电视频率频道相关资源组建而成,集广播、电视、网络、手机为一体,以宽带互联网、移动通信网等新兴信息网络为节目传播载体,通过互联网、移动通信网等新渠道、新载体,对省内各重大事件和活动进行及时跟踪报道、宣传,向观众传达国家方针政策,引导社会舆论,是国家广电总局正式批准的全国省级网络广播电视台之一。
网络电视台的实现方法灵活简便,其主要目的是扩展电视节目的传输渠道,是网络融合的初级阶段。用户收看网络电视台的节目实际上与通过传统电视收看并无差别,其主要意义一方面是使得观众可以随时随地地通过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网终端收看节目,而非以往只能在传统电视机前才能看到;另一方面收看时间不再受电视台播出时间的限制,观众可以对以往播放过的电视节目进行回放,实现时移性地观看,从而实现了从传统的“看电视”到现在的“用电视”的第一步跨越。
网络电视台虽然从2009年中国网络电视台正式开播至今已有四年,网络技术逐渐成熟,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和推崇,但是网络电视台只是广播电视业务网络化融合的初级技术阶段,大多数是采用将电视内容切片之后提供直播、点播等服务,这种实现方式廉价快速。正因如此,我国网络电视台目前面临着节目内容、运营模式等多方面的问题。
网络电视台内容及应用贫乏,不具个性。网络电视虽然在网络上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是服务内容、应用以及方式大体相同,均以视频点播的方式提供本台热门的音视频节目。内容结构单一,真正属于网络电视个性化服务的内容少之又少。因此如何提升差异化竞争能力成为了网络电视面临的关键问题。网络电视必须寻找自身特色,并且在自身突出自身特色的同时,明确目标受众,有的放矢地选择节目内容与形式,坚持“分众传播”的经营理念。
图1 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主页(截图)
网络电视台大多采用将电视内容直接上网,这种实现方式简单快速,但是相对比较初级。观众能够在网上看到电视节目,解决了“看得见”电视的扩展渠道问题。然而观众的需求不仅仅是“看得见”,而是要求“看得好、看得需要、看得及时”。这就需要网络电视台能够借助互联网技术来超越传统电视节目的表现力和传播方式。因此,如何打破网上节目照搬、粗糙、质量没有保证的印象,引导观众使用广播与宽带混合电视的新业务模式,创造出超越现有传统电视和视频网站的更好的观看方式成为网络电视台在未来发展中面临的重大瓶颈。
同时,对于各个广播电视台来说,网络广播电视台的成立与发展只是传统媒体向网络融合和拓展的尝试与过渡。在网络电视台运营的基础上,广电机构仍然在寻求更加适合业务发展和观众需求的网络化途径及道路。
为了更好地融入新媒体的功能和特点,电视技术可以扩展接收终端的范围。在以往看来,电视机是唯一的传统电视终端。但如今,新媒体终端是具备多样化多模式化,即可以是电视、计算机等固定接收的终端模式以及移动接收(如手机、PDA)等多种模式。江西广播电视台早在2005年就开始向多屏化转变,以适应时代和技术发展的需求。
2005年1 月,江西电视台旗下的江西移动传媒正式投入运营。江西移动传媒是传统电视的拓展和延伸,将家庭中的传统电视终端拓展到以户外楼宇大屏和移动车载终端为代表的新概念移动户外传媒,被广泛誉为“第五媒体”。它通过运用DVB-T先进的数字电视技术,将电视节目进行数字编码、调制处理后,通过无线数字信号发射,及数字信号地面接收的方式,使得电视节目能够覆盖到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技术人员可以通过在市区范围内安放合适的发射点,调整单频网的参数设置,从而提高数字信号的覆盖范围。这种数字无线传播方式主要解决了模拟信号在发射时无法对噪声积累进行处理和多径干扰不足的缺点,实现了同时支持移动和固定接收。用户可以在信号覆盖范围内,通过安置在巴士、出租车、轨道、轮渡等交通工具中的移动电视信号接收终端,流畅地观看清晰度媲美DVD的移动电视节目。凭借最先进的数字电视技术、最简单的内容获取渠道、最及时的信息传递手段,江西移动传媒得到了广大观众的一致认可和赞扬。发展到如今,江西移动传媒已涵盖南昌市所有户外移动的媒体网络,包括公交电视、机场巴士等移动户外媒体,也拥有公务车、楼宇电视、超市卖场电视等高密度固定户外媒体。
2008年开始,江西电视台向省内电视用户提供移动多媒体广播(CMMB)服务。移动多媒体广播具有节目套数多、接收终端类型多、图像清晰流畅、画面质量高、经济实用等优点,对无线电视覆盖技术以及用户接收渠道带来了全新变革。
虽然,早在2009年之前江西广播电视台就已拥有移动传媒和移动多媒体广播(CMMB)两种新媒体无线传播渠道,并且将自身电视业务进行了车载电视屏、楼宇电视大屏、移动便携小屏的整合及拓展。伴随着技术的革新与网络的发展,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在今年正式开播。三种不同技术阶段性地推动和拓展,真正实现了电视屏、电脑屏、户外媒体屏、手持小型终端屏的共同应用和有线、无线的全面覆盖。
依照常理,目前实现的多屏合一是广播电视全媒体时代的发展产物。但美中不足的是江西移动传媒和移动多媒体广播(CMMB)虽然实现了多屏化的拓展,满足了观众不限地点的观看需求。但由于其是基于传统信道的媒体广播,不具备IP网络的交互性和双向性,因此面对观众自主性的收视和互动需求,这两种新媒体广播方式都无法满足。在这种情况下,很多观众依旧会选择灵活性强的互联网。因此,虽然广播电视机构目前正积极向新媒体路道转变,实现多屏合一的全媒体跨越,但是来自于互联网的竞争压力和威胁仍旧没有消除。在这种情况下,寻找具有交互性的广电、宽带融合技术,实现广电真正意义上的交互型多屏化电视传输方式,是目前实现转型的关键。
广播电视传统媒体要成为新媒体时代的主流媒体,必须以引导用户消费,即从内容数量、形态以及获取方式上全面拓展视音频业务为目标。因此,广电机构必须要研究如何将电视节目形态从无互动的单向化传输向双向互动式网络方面发展,创造出新的电视节目形态。
Google TV近几年在国外受到了年轻消费群体的追捧和认可。其运营模式虽然满足了很多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和互动体验,但对于广播电视台占领市场份额来说没有任何好处。因此,广播电视机构目前面临的难题是如何利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进一步对现有传统电视节目形态进行改造。直到广电宽带混合型电视技术(Hybrid Broadcast Broadband TV,HbbTV)的产生为数字电视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融合提供了契机。
广播宽带混合型电视(HbbTV),是一种在支持传统广播工作模式的同时,又支持宽带技术工作模式的新型电视。它的出现解决了广播不能实时交互和宽带网络视频体验质量不佳的矛盾。HbbTV不同于网络电视台,并非采用将成品电视节目切片放到网络上供观众收看,而是将宽带数据传输融入节目制作流程中,利用互联网的双向性拓展传统广播电视节目。在通过广播播放节目的同时,利用宽带通道传输大量的附加数据及点播功能,实现广播与互联网的相互操作和点播。如图2所示,其系统架构包含转播设备、广播电视制作系统、网络传输设备、电视接收设备等。
图2 HbbTV系统结构图
HbbTV的节目制作由两个部分组成:传统的音视频节目制作和关联信息或伴随信息的制作。绝大部分附加数据和伴随信息通过宽带网络传递给用户,少数情况下部分伴随信息通过DVB网络传输,如图3所示。HbbTV可以通过不同的访问方式来访问广电网和宽带互联网。整套系统通过将两个传输平台的节目和附加数据信息进行绑定,为用户提供以电视节目为主体,宽带附加数据信息为补充的新型一体化多媒体传输平台。
图3 HbbTV系统节目制作流程
HbbTV依赖现有成熟的电视技术,同时发挥互联网交互性强的特点补充广电单向传输的不足,向用户提供可互动的个性化、多用化、一体化的视音频信息服务。HbbTV技术的应用极大地丰富了电视节目的内容和互动点播,彻底改变了传统电视因局限于单向网络导致的被动收看和缺乏互动,同时还能为用户提供各种类型的个性化定制服务。
目前,HbbTV电视终端已经在许多国家发售,欧洲部分电视台也开始了互动型节目的播出,如法国France Television、德国ARD等。HbbTV技术在为用户提供多样化收视体验的同时,也为广电机构创造新的广告和商业运营方式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HbbTV技术体现了广播电视系统在互联网技术的冲击下的一种融合型发展方向。
传统广播电视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融合趋势已经初现端倪,HbbTV这种广播宽带混合型电视技术为电视行业在网络互联时代未来的发展提供了一条可行之路。目前,互联网在近几年的发展速度和发展规模令人惊叹。深究其发展快速的原因和根源,是广大群众对互联网业务的个性化服务良好的体验感和互联网本身所具有的传播性。只有充分借助互联网的技术优势和信息传播模式,建设满足用户自主性和互动性需求的新型广电内容分发平台,才是网络互联时代电视技术发展的关键所在,从而赢得更多的发展机遇。
[1] 包俊,范金慧,孙鸣.新媒体时代的电视发展分析[J].广播与电视技术,2007,34(7):16.
[2] 于海军.新媒体时代的广播电视媒体发展应结合网络[EB/OL].[2013-07-02].http://www.admaimai.com/news/ad201203032-ad 78143.html.
[3]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29次中同互联渊络发醒状况统汁报告[EB/OL].[2013-07-02].http://wwwClllliCcnhesearchYogxz/tjbg/20120l/t20120116_23668html.
[4] 宋宜纯,王振中.广播—宽带融合型交互电视技术(上)[J].现代电视技术,2012(10):60-63.
[5] 宋宜纯,王振中.广播—宽带融合型交互电视技术(下)[J].现代电视技术,2012(11):32-35.
[6] 张智华,解春.中国网络电视台发展现状与思考[J].中国电视,2011(7):71-74.
[7] 王建磊,沈泽.网络电视台的发展模式与市场策略分析[J].广播电视信息,2012,39(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