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设置在青少年网球训练中的实验研究

2013-07-17 09:47:10孟良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院北京100084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3年13期
关键词:网球运动员设置

孟良(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院 北京 100084)

近年来,目标和目标设置作为体育运动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并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理论,广泛地运用于运动训练和体育教学中。目标设置是激励动机的方法之一,它通过设置具体的活动目标,使之成为激励个人努力的动机,从而提高活动成绩。多年来,目标设置与行为或心理的关系在工业或管理心理学、教育心理学领域中受到广泛关注。目标有两个最基本的属性:明确度和难度。运动心理学著作把目标的基本种类进行了区别,这三种不同的目标是成绩目标、表现目标以及过程目标。国内外学者从目标的明确度和难度两个方面,对目标设置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不少的研究,但是,几乎没有对目标的三个类别即成绩目标、表现目标、过程目标,在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的实践进行研究。

到底是成绩目标更能够提高训练成绩?还是表现目标更能提高运动成绩?还是过程目标更能提高运动成绩?这正是本文所研究的内容。通过对不同目标设置在青少年网球运动中实验研究,希望可以得出哪种种目标设置更能够提高青少年网球运动员的训练水平,并且希望将这种目标设置广泛运用到青少年网球训练乃至整个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中。

1、理论依据

1.1、目标设置理论

英国学者Mace在1935年首先验证了不同目标对任务成绩的影响,但由于当时的学术氛围所限,他的研究并未得到重视;1944年Lewin和他的同事对自觉目标(或称抱负水平)进行了研究;1954年,在Mace的研究沉寂了十多年之后,Ryan和Smith在其著作中分别引用了他的研究结果,这一举措对目标设置的深化研究产生了一定的推动作用;1958年,Atkinson提出任务难度作为任务成功完成的概率可以进行测量,且与成绩呈负相关。美国马里兰大学管理学兼心理学教授E.A.Locke在研究中发现,外来的刺激(如奖励、工作反馈、监督的压力)都是通过目标来影响动机的。目标能引导活动指向与目标有关的行为,使人们根据难度的大小来调整努力的程度,并影响行为的持久性。于是,在一系列科学研究的基础上,他于1967年最先提出“目标设置理论”,认为目标本身就具有激励作用,目标能把人的需要转变为动机,使人们的行为朝着一定的方向努力,并将自己的行为结果与既定的目标相对照,及时进行调整和修正,从而能实现目标。这种使需要能转化为动机,再由动机支配行动以达到目标的过程就是目标激励。目标激励的效果受目标本身的性质和周围变量的影响。该理论提出以后,许多学者在研究中加以发展,使之成为内容逐渐丰富和影响愈来愈大的新的激励理论。

1.2、成绩目标

成绩目标把重点放在运动赛事的成绩上,通常会包括某种形式的人与人的比较。一个典型的成绩目标也许是赢下一场篮球比赛,在网球比赛中击败某个对手,或者是完整地结束本赛季的比赛。教练们谈的某赛季他们希望赢的次数也是非常典型的例子。

1.3、表现目标

表现目标具体说明运动员相对独立于其他的参赛者和运动员队将获得的比赛中的表现的最终成绩。对单个运动员来说,典型的表现目标可以使打击7个击球手,在篮球比赛中拿下25分,在网球比赛中击出5分ace球。

1.4、过程目标

过程目标把重点放在比赛中呈现出来的具体行为上。运动员典型的过程目标可以是高尔夫击球时保持左肘笔直,在网球反手击球时保持肘向下,手腕不动。这些行为中的每一个都反映了完成特定运动任务所需要的正确的和有效的技巧。如果运动员成功地设置并完成过程目标的话,那么表现和成绩都将会提高。很有趣的是,在观看棒球大联盟比赛时,接球手经常提醒投手与投球技巧有关的一个特定过程目标。

1.5、自我效能理论

自我效能感是Bandura,A.1977年提出的概念。他在总结前人的研究时发现,过去的理论和研究把主要注意力集中于人们的知识获取或行为的反应类型方面。结果,支配这些知识和行为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却被忽视了。知识、转换性操作及其所组成的技能是完成行为成绩的必要条件,但并不是充分条件。经常会有这样的情况,一些人虽然很清楚应该做什么,但在行为表现上却并不理想,这是因为内部的自我参照因素调节着知识与行为之间的关系。其中,人们如何判断其能力以及这种判断如何影响其动机和行为便是最为关键的因素。Bandura,A.认为,人们对其能力的判断在其自我调节系统中起主要作用,并由此提出自我效能感这一概念。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实现特定领域行为目标所需能力的信心或信念。自我效能感的概念一经提出,便引起广泛注意,有许多心理学家对此进行了研究。在总结个人和他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Bandura,A.于1986年在其著作《思想和行为的社会基础》中,对自我效能感做了进一步的系统论述,使该理论的框架初步形成。自我效能感的变化表现在三个维度上。其一是水平,人们在这一维度上的差别导致不同个体选择不同难度的任务。其二是强度,弱的自我效能感容易受不相符的经验影响而被否定,强的自我效能感不会因一时的失败而导致自我怀疑,而是相信自已有能力取得最后的胜利,从而面对重重困难仍不放弃努力。其三是广度,有的人只在很狭窄的领域内判断他们自己是有效能的,另一些人则在很广泛的活动及情境中都具有良好的自我效能感。

2、研究对象和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文以台州万祥网球学校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总共24人,男生18名,女生6名。年龄16-18岁,球龄1-2年。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通过网络数据库、图书馆馆藏论文、书籍资料查阅近年关于目标设置理论和学术文章,并阅读相关的外文资料,借鉴学习前人有效成熟的研究和调研成果,对前人的研究进行收集、整理、归纳、总结与分析,作为本论文研究的主要方法和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基础理论。

2.2.2、教学实验法

2.2.2.1、实验设计

实验分为4个组,无目标设置组(N),成绩目标组(G),表现目标组(P1),过程目标组(P2),采用前测和后测对照实验设计。实验前,对4组运动员技术和比赛成绩进行测试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确定无显著性差异,符合实验条件后进行实验。试验后,再对4组运动员技术和比赛成绩进行测试,最后对实验前和实验后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运动员训练时间都为每星期4次,每次2小时,实验时间为一个月。运动员的技术测试采用ITN国际网球等级测试。

2.2.2.2、实验组目标设置的制定

在训练过程中,根据每位运动员的所在组目标设置的不同,制定不同目标,该目标是运动员在短期内通过自身的努力能够达到的,结合训练进度及内容,分阶段进行技战术评定,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更高目标。在此过程中,要以鼓励的方式肯定学生所取得的成绩,记录完成目标的程度,同时提出需要改进的内容及方法,使运动员能够了解自己应该从哪些方面努力。成绩目标设置如在一定期限内打败比自己水平稍高的运动员,在相同级别的比赛中取得更高的名次等。表现目标设置如在一场比赛中一发成功率达到75%以上,网前得分率80%以上等等。过程目标设置如在球场上击球保持身体重心降低,击球点保持在身体前方等等。

2.2.4、数理统计法

对实验前测和后测以及问卷所获得的数据信息进行常规数理统计,利用SPSS11.5软件包进行各项数据处理。

3、结果与分析

3.1、实验前测结果分析

为了提高本实验的效度,实验前对运动员的ITN分数进行前测。

表1:实验前测方差齐性检验

表2:实验前测ANOVA

对实验前测的ITN成绩进行方差分析,从表2可知,F=0.372,Sig.=0.775>0.05,认为实验前ITN测试的分数组间和组内均没有差异。符合实验条件,因此可以进行实验。

3.2:实验后测结果分析

表3:实验后测方差齐性检验

表4:实验后测ANOVA

对实验后测的ITN成绩进行方差分析,从表4可知,F=7.901,Sig.=0.004<0.01,说明实验后测试的ITN成绩有显著性差异,这说明了不同目标设置对运动成绩有显著影响。到底是哪种目标设置对运动成绩有显著性影响,需要对不同组别实验前后数据进行分析。

3.3:不同组别实验前后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

表5:不同组别实验前后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

表5可以得出,无目标设置组前后测成绩无显著性差异(P>0.05)。成绩目标组前后测成绩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在青少年网球训练中,成绩目标的设置对运动员的技术提高有显著影响,这一结果可能是因为在训练过程中,给运动员制定成绩目标,运动员产生了动力,这促使运动员努力地去达到目标,从而提高运动成绩。表现目标组前后测成绩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在青少年网球训练中,表现目标的设置对运动员的技术提高有显著性影响,这一结果可是是因为在训练过程中,给运动员制定详细的表现目标,运动员就会不断地去达到这一目标,运动员就会去坚持,直到完成所制定的表现目标,从而提高运动成绩。过程目标组前后测成绩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在青少年网球训练中,过程目标的设置未能显著提高运动成绩,这一结果可能是因为在训练过程中,过程目标的设置和传统教学法的技术训练有些类似,或者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没有始终贯彻实施过程目标。以上几种目标设置促进表现水平的提高可以从自我效能的角度分析,即运动员完成在设立的目标过程中,有了成功的体验,这样运动员就会产生自信,如果运动员对自己有了自信,相信自己有能力去获得特定的成绩,那么他就会受到激励,从而奋斗努力,去争取预期的成绩。

4、结论和建议

4.1、结论

4.1.1、在青少年网球运动员训练中,成绩目标和表现目标的制定能显著提高运动员的训练水平。

4.1.2、在青少年网球运动员训练中,过程目标的制定未能显著提高运动员的训练水平。

4.1.3、目标的设定,要在整个运动训练中始终贯彻,否则不能显著提高运动成绩。

4.2、建议

4.2.1、在进行目标设置的过程中,应该全程监督,目标要求难度过大要及时降低难度,否则将会影响目标设置的有效性。

4.2.2、在目标设置过程中,应该给所制定的目标加上时间限制,否则该目标设置的作用将会收效胜微。

[1]张力为,任未多.体育运动心理学研究进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施慧.目标设置在青少年篮球训练中的运用[J].中国体育教练员,2003,(3).

[3]张力为,毛志雄.运动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4]祝蓓里,季浏.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5]刘吉珊.正面双手垫球目标设置教学研究[J].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6]季浏.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

[7]贾燕,董新军.体育教学中的目标设置[J].山东体育科技,2006,28(3).

[8]于晶,崔野.体育运动中的目标设置理论研究述评.体育学刊.2005,4(1).

[9]周家骥,朱学雷.关于运动目标合理设置和利用的几个问题[J].体育科研.

[10]殷恒婵,李卫东,龚河华.激发与维持青少年运动员运动动机的手段——目标略与模式[J].中国体育科技,2002,38(7).

[11]孙利红.排球垫球教学中应用目标设置理论的实验研究[J].体育科技.

[12]马山坡,王永新.篮球运动中目标设置对罚球成绩的影响[J].内蒙古体育科技.

[13]刘吉珊.正面双手垫球目标设置教学研究[J].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猜你喜欢
网球运动员设置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少先队活动(2021年4期)2021-07-23 01:46:22
网球究竟是什么颜色?
腰痛不用愁,网球来帮忙
一位短跑运动员的孤独
文苑(2020年12期)2020-04-13 00:54:30
我国优秀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开发
冰雪运动(2019年2期)2019-09-02 01:41:26
简论多球练习在普通高校网球训练中的作用
运动(2016年7期)2016-12-01 06:34:28
本刊栏目设置说明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最会挣钱的女运动员
海外星云(2015年15期)2015-12-01 04:17:44
运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