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性冲突中利益调节的三方博弈模型研究

2013-06-28 02:58:48熊国强余红梅史阿品西安理工大学西安710054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3年2期
关键词:非政府群体性矛盾

□熊国强 余红梅 史阿品 刘 西 [西安理工大学 西安 710054]

引言

转型期我国社会需求多元化态势加剧,而利益主体的不断分化使得社会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各主体之间利益冲突不断。日益复杂的社会矛盾使得政府管理出现了问题,给予社会充分的自治空间成为化解社会内部矛盾、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良性发展的迫切需求,而自治空间则要求社会拥有政府之外的第三方非政府组织,以调节社会现有的群体性冲突。

对于群体性冲突的分析,我们可以借鉴博弈论中的理论和方法,Smith 和Price在他们发表的创造性论文中首次提出演化稳定策略概念,标志着演化博弈理论的正式诞生[1]。在此基础上,Maynard Smith提出了演化博弈理论鹰-鸽博弈模型[2]。W·Samuelson研究了非对称情况下的讨价还价博弈模型,他在研究中假设博弈一方比另一方更了解蛋糕大小[3]。同样地,Perry也是基于非对称信息情况下,讨论了若谈判成本固定,双方轮流出价的博弈模型[4]。我国学者韩少春基于动态演化博弈理论,提出了动态演化博弈树和收益矩阵,认为各类型代理人根据不同的收益采取不同的策略[5]。刘德海运用演化博弈理论构建地方政府与弱势群体之间的演化模型,分析了政府机会主义行为对群体性冲突的影响[6]。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将多方参与的三方博弈方法用于群体性冲突的分析之中,如张昊宇提出了研究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灾民行为的三方博弈模型,给定假设时,此博弈存在纳什均衡并对均衡点进行分析[7]。刘瑞亮提出了地方政府、中央政府和农民三方博弈模型,指出完善征地制度应该从降低中央稽查和农民维权成本以及地方政府的违规获利方面着手[8]。袁枫朝认为地方政府、农村集体组织、用地企业三方博弈均衡结果取决于风险成本,交易成本,收益分成比例等参数的大小,而以上参数往往受政策的影响[9]。王亮以河北省城中村改造为例,对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出现的利益博弈问题及对策进行了分析[10]。张晶分析了城中村改造时政府与村民、政府与开发商、村民与开发商之间的博弈问题以及三者之间的博弈过程[11]。熊国强基于有限理性人假设,建立了n人非期望效用博弈模型,为研究不确定性条件下的博弈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12]。

通过对以上文献的梳理,发现很多学者都关注于政府部门参与下的群体性冲突事件,建立的三方博弈模型中必定有一方涉及政府部门,而政府部门属于强势群体,因此博弈结果往往偏向于政府部门。本文将运用演化博弈的方法探讨冲突中不涉及政府部门,而是在相对的弱势群体之间发生冲突时,引入第三方非政府组织进行调解的三方博弈模型。博弈中的冲突双方是指民众、企业或其他组织等非政府部门;第三方非政府组织是指具有非营利性的、具有中立特点的自治性的组织,如仲裁委员会、工会、社团、经营者协会、青年团体、宗教组织等。博弈中民众的利益诉求主要是获得经济补偿或者利益保障;非政府组织主要是追求公平公正的解决问题,追求社会收益最大化。

一、非政府组织、冲突双方的三方博弈模型

(一)博弈模型的建立

本文在建立博弈模型,假设参与群体性冲突的两个群体分别为群体i和群体j,非政府组织对于这两个群体之间的冲突可选择调解或不调解,其概率分别为qr和1−qr,而调解可能成功也可能不成功,概率分别为qs和1−qs;冲突双方可选择和解也可选择不和解,概率分别为qc和1−qc。在此博弈中,群体i和群体j的收益取决于他们和解的态度,本文考虑了冲突双方的多种态度,最终将双方一致和解归为一类情况,将双方意见不一致或者都拒绝和解归为一类情况,最终假定了冲突双方和解与不和解两种收益结果。第三方非政府组织的收益主要体现在调解后双方和解的机会成本、调解的中介费用以及因达到了一定的社会效益而获得的声誉及政策性资助等。

表1 非政府组织与矛盾双方的三方博弈模型

在此博弈模型中,当非政府组织对群体i和群体j间的矛盾进行调解时,无论调解是否成功,它都要付出一定的调解成本,本文将其表示为C。当非政府组织调解成功时,群体i和群体j若能达成和解,这时双方都能够得到一定的利益,分别为Vi和Vj;若调解成功,但双方不愿达成共识,则会对双方都会受到相应的责罚,分别为 Pi和Pj。

当非政府组织调解不成功时,群体i和群体j只是就某些问题进行了和解,则双方所能得到的收益将要小于完全和解时双方的收益值,此时双方受益可表示为 Vi'和 Vj';若调解不成功,而双方也不愿意进行和解,则非政府组织将要额外承担一定的社会影响,记为S,此时群体i和群体j依然会受到相应的责罚,分别为 Pi和Pj。

若非政府组织不进行调解,但群体i和群体j却就某些问题进行了和解,则双方均能得到一些利益,但此时的利益所得会小于调解成功时双方达成和解的利益所得,双方受益可表示为 Vi'和 Vj';若非政府组织既不对群体i和群体j的矛盾进行调解,而双方也全无和解的意愿,则地方政府与民众双方都得不到任何收益,只能维持僵局,而非政府组织却要独自承担社会影响S。

这种三方博弈的过程多发生于参与群体性冲突的博弈双方间的博弈行为陷入僵局,双方由于种种原因无法进行沟通合作,此时非政府组织的出现为博弈双方的合作提供了一定的可能性,三方博弈的出现也为群体性冲突的调解与仲裁提供了一种解决思路。

(二)博弈模型的求解

1.给定群体i和群体 j和解的概率为qc,则非政府组织进行调解或不进行调解的期望收益分别为E(V1)和E(V2):

当非政府组织进行调解或不进行调解的预期收益相同时,就达到了博弈均衡,即

2.给定非政府组织进行调解的概率为qr,则群体i选择和解或不和解的期望收益分别为E(V3)和E(V4):

当群体i选择和解与不和解所能取得的预期收益相同时,就达到了博弈均衡,即 E (V3)= E (V4),此时可得:

3.与群体i的情况相类似,对群体j来说,给定非政府组织进行调解的概率为qr,则群体j选择和解或不和解的期望收益分别为E(V5)和E(V6):

当群体j选择和解与不和解所能取得的预期收益相同时,就达到了博弈均衡,即 E (V5)= E (V6),此时可得:

综上所述,非政府组织、群体i、群体j的三方博弈均衡解为:

二、博弈模型均衡解的分析

(一)非政府组织调解群体i和群体j的矛盾冲突的意义

当给定群体i和群体 j和解的概率qc时,非政府组织将以

的概率对群体i和群体j间的冲突矛盾进行调解,以使双方能顺利解决矛盾,社会总体利益达到最大。

若非政府组织以

的概率进行矛盾调解时,说明非政府组织希望尽快解决双方之间的冲突,最大化社会效益;若非政府组织以

的概率进行矛盾调解时,说明非政府组织对于群体性冲突的矛盾解决缺乏力度。

通过比较博弈模型中的群体i和群体 j在各种情况下的收益情况,我们可以发现,qr的两个不同的值在实质上是相似的,因为群体i和群体j在合解与不合解时所能取得的收益以及受到责罚是相对应的。此时非政府组织进行调解的概率qr不但取决于群体i和群体j在合解与不合解时所能取得的收益以及受到责罚,更取决于其调解成功的概率qs,所以,我们如果希望对群体i和群体j的矛盾调解更加有力,则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我们要保证调解成功的概率qs,也就是说国家应建立完善的调解与仲裁的法律法规等,保证调解成功的概率;其次,我们需要加大对拒合解的博弈冲突当事人的群体i和群体j的责罚力度。

(二)群体i和群体j进行和解的均衡解意义

通过均衡解公式可以看出,群体i和群体j是否选择和解取决于非政府组织调解成功的概率qs以及非政府组织的协调成本C和双方也不愿意和解时所产生的社会福利损失S。这也就说明,如果我们希望群体i和群体j积极的选择和解,则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依然是强调国家应建立完善的调解与仲裁的法律法规、人员配备等,保证调解成功的概率qs;其次,应尽可能地降低非政府组织的调解成本C。

三、结语

一般而言,第三方非政府组织所追求的目标是社会效益的最大化。第三方非政府组织需要对博弈双方的矛盾进行深入分析,同时加以引导,促使他们向有利于矛盾解决的方向进行转变,当双方都存在抵触心理拒不接受第三方的调节时,就会受到第三方的制裁。第三方非政府组织在化解冲突时可以借助其在权利、地位上的特殊性,不断影响博弈双方的收益值,从而能够顺利化解博弈双方的矛盾,使得博弈双方达成和解。本文引入第三方非政府组织构建三方博弈,运用演化博弈的方法建立非政府组织与冲突双方的三方博弈模型,并寻求博弈均衡解。通过分析均衡解,认为冲突双方是否选择和解取决于非政府组织调解成功的概率和协调成本以及冲突双方不愿意和解时所产生的损失。

[1]SMITH P.The logic of animal conflicts[J].Nature,1973(246): 15-18.

[2]SMITH M.Evolution and the theory of games[M].Cambridge, MA: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2.

[3]SAMUELSON W.Bargaining under Asymmetric Informa- tion[J].Econometria,1984(53): 995-1005.

[4]PERRY.An Example of Price Formation in Bilateral Situation: A Bargaining Model with Incomplete Information [J].Econometrica, 1986, 54(2): 313-321.

[5]韩少春,刘云,等.基于动态演化博弈论的舆论传播羊群效应[J].系统工程学报,2011(2): 275-281.

[6]刘德海.群体性突发事件中政府机会主义行为的演化博弈分析[J].中国管理科学,2010(18):175-182.

[7]张昊宇.应急救灾三方博弈模型研究[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1,13(3):24-28.

[8]刘瑞亮.征地过程中地方政府、中央政府、农民的博弈分析[J].兰州学刊,2010,201(6):58-60.

[9]袁枫朝.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之三方博弈分析——基于地方政府、农村集体组织与用地企业的角度[J].中国土地科学,2009,23(2):58-63.

[10]王亮.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出现的利益博弈及问题对策——以河北省城中村改造为例[J].政策研究, 2009(2): 30-32.

[11]张晶.城中村改造中参与主体的博弈分析与对策建议[J].改革与战略,2008, 28(4):82-86.

[12]XIONG G Q, CHEN J A.The new solution of the Hawk-dove Game—game model and its equilibrium analysis under Non-Expected Utility Theory [J].Economic Forum,2009(1): 128-132.

猜你喜欢
非政府群体性矛盾
几类树的无矛盾点连通数
数学杂志(2022年4期)2022-09-27 02:42:48
再婚后出现矛盾,我该怎么办?
中老年保健(2021年2期)2021-08-22 07:29:58
矛盾的我
对矛盾说不
童话世界(2020年13期)2020-06-15 11:54:50
密切党群关系在群体性事件治理中的作用及途径
学习月刊(2016年19期)2016-07-11 01:59:44
当前我国非政府组织管理体制研究
谈涉警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应对之策
新闻传播(2015年21期)2015-07-18 11:14:21
论非政府组织在灾后重建中的功能与培育
非政府组织参与农村公共服务初探
论网络与群体性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