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建中 (长江大学 地球科学学院 湖北 武汉 430100) (中石化江汉油田分公司清河采油厂 山东 寿光 262714)
面120区构造位置处于东营凹陷南斜坡,八面河断裂构造带南端翘起部位,广饶凸起的北部,北东与面22区相连,目前动用含油面积6.93km2,地质储量1286×104t。面120区主要发育三种沉积类型:三角洲前缘河口坝、席状砂沉积、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沉积和滨~浅湖滩砂、滩坝沉积。
纵向上分为沙三中1砂组、沙三中3砂组和沙四段三套层系开发。其中,面120区沙三中为水下分流河道沉积,储层物性好,属于高渗薄层稠油油藏,沙四段为滨浅湖沉积,储层含泥、灰质较重,渗透率相对较低,层内夹层、隔层分布较多,储层物性差,属中渗互薄层油藏。储层物性沙三中3砂组最好,沙三中1砂组次之,沙四段最差。
面120区于2001年在沙四段进行了热采评价,热采初期获得日产油10吨以上产量,取得较好的效果,随后在沙四段、沙三中实施热采,之后随着热采工艺的逐渐配套完善,热采工作量不断增加,热采规模也逐步扩大,热采井次从2001年3井次增加到2008年的56井次,热采效果变好,2009年热采17井次,累计增油1.2万吨。在以往热采取得成功的基础上,2010年热采25井次,累计增油1.44万吨,热采取得进一步成功。
截至目前,面120区油井135口,开井111口,井口日产液920m3,日产油224t,平均含水达75.7%。目前该区处于停注状态,经过近几年的热采开发,已处于中高含水期生产,仍处于低采油速度、低采出程度开发阶段。
面120区于2001年在沙四段选取4口井进行了热采评价,单井平均油气比0.63,取得较好的增油效果,热采先导实验取得初步成功。
在2001年先导试验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2002年扩大热采规模,但随着第1-2轮次热采高产阶段结束,沙四段热采规模逐步减小,2005年减少到4口,随后开始在面120区沙三中实施热采,同时,沙四段热采井在2006年上升到12口井,但是单井平均增油量较低。
2001-2005年,在面120区沙四段进行多轮次热采开发,主要以1-3轮为主,其中2004年加大多轮次热采开发规模,多轮次热采取得成功。截至2009年底,面120区共热采66口,其中第一轮热采34口,第二轮热采14口,第三轮热采10口,第四轮热采4口,第五、六轮热采分别2口,多轮次热采占热采总井数的48.5%,热采增油量占全年总产量的26.0%。其中M120-1-X9已进行第七轮热采,目前油气比2.7,累计增油16769吨,多轮次热采效果较好,取得成功。
从M120区沙四段历年热采效果来看,面120沙四段整体上西部热采最好,东部次之,中部最差,主要是由于沙四段平面上流动系数分布不均匀,西部高于东部,而中部最低,且西部热采增油效果明显好于中部和东部,与流动系数趋势一致。
在对面120区进行热采开发的基础上,今年仍继续加强对该区沙四段的二次调整,根据 《面120沙四段井网加密调整方案》,面120沙四段从2009年至今进行二次调整,将井距加密,由300m加密至150m。截至目前已投产20口,其中水平井16口,定向井4口,建设产能8.3×104吨,其中热采18口均为一轮热采,累计增油1034吨。
从沙四段二次调整的整体效果来看,可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水平井热采效果好于定向井:
(2)地层系数大热采效果较好:
地层系数kh值大于17000×10-3μm2.m,产油超过 380t,热采效果较好。
(3)热采辅助工艺开发取得成功
为配合沙四段二次调整,从2009年起先后在面120区沙四段水平井中开展以下4种热采辅助工艺:
针对面120区沙四段薄互层稠油油藏地层物性相对较差的水平井,在防砂的同时,为了提高单井产量,开展了预充填+环空逆向充填防砂工艺试验。
结果表明,该工艺改善热采效果不明显,分析原因认为:沙四段原油粘度高、渗透率低、流动性差,以改造储层为目的的新的防砂方式无法有效提高单井产能,改善热采效果。
由于今年CO2辅助蒸汽吞吐工艺选井均处于储层较差井区,增油总量较小,但从目前生产情况来看,该工艺可有效改善热采效果。下一步可扩大选井范围,继续开展试验。
今年在M120-6-P3井实施尿素助排实验,从分析结果来看,该井流动系数低,储层物性相对较差导致该井油气比和回采水率偏低。
1、今年在加大沙四段开发规模的基础上,加大水平井的热采开发,且大部分井采用热采辅助工艺生产,虽取得了一定效果,但选井受到制约。
下步建议:优选热采井,改善热采效果,提高单井产能。
2、随着吞吐轮次增加,地下存水率增加,注汽压力下降,热采排水期延长。
进入高轮次吞吐阶段后,地层压力恢复需要时间变长。
下步建议:对多轮次热采井适当延长生产周期,可采用尿素助排工艺,尽可能多的采出存水,减轻对下轮热采的影响,逐轮递增注汽量。
面120区沙四段随着多年的热采开发,已取得一定经验和方法,但热采开发仍存在一定的问题:继续进行二次调整,建议主要采用水平井开发并采用热采工艺以提高开发效果,同时改善沙四段开发现状。在以后的热采开发过程中,加强效果分析的同时,注重地面管理以更大地提高热采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