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当代大学生幸福观存在的误区及主要因素

2013-06-26 01:18:38马睿婕
科学导报·学术论坛 2013年4期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幸福观教育方法

马睿婕

【摘要】受社会发展带来的社会因素、大学教育因素以及家庭环境等因素影响,当代大学生在幸福观上存在以自我为中心、拜金主义倾向、缺乏追求幸福的行动、面对挫折承受力脆弱等误区,本文分析了当代大学生幸福观存在的误区以及对其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并探讨了培养大学生合理幸福观的方法。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幸福观;教育方法

幸福是什么?哈佛大学校德鲁·福斯特认为,幸福是人生的主题,是人类的根本追求。幸福是人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得到同时满足时的和谐感,是人的身心健康和谐与人格充盈的完美状态。不同的人,由于其社会环境、成长经历、文化层次、所处阶层等的不同,对幸福有着不同的理解,这些理解就形成了形形色色的幸福观。幸福感则是指评价者根据自己所持的幸福观对自己的生活质量所做出的评估。幸福观是幸福感产生的关键,如果没有正确的幸福观,就不可能有较高的幸福感。当前,90后青年逐渐成为大学校园的主力军,他们生长在物质条件空前丰富、文化生活多彩多样的环境下,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反而他们幸福感却降低了。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感觉到苦闷和无聊,人生没有目标,他们对什么是幸福,如何评判幸福、怎样获得幸福等问题存在认识误区。

一、当代大学生幸福观存在的误区

首先,以自我为中心。当代大学生认为幸福就是我行我素,别人的幸福与己无干。在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影响下,他们认为别人也有追求幸福的权利,却不能够把别人的幸福当成是自己幸福的一部分。在与朋友,同学交往中存在着或多或少交叉干扰,有大学生生在遇到烦恼时不会与人倾诉或者选择与网友倾诉。这种狭隘的幸福观势必会使得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甚至可能为了自身的幸福而去损害他人的幸福。

其次,拜金主义倾向。随着改革开放后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上一些人的物质欲望、金钱欲望、享乐欲望不断膨胀,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受到较大负面的影响。当代大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成长的过程中倍受呵护,父母在提供金钱物质方面尤为宽容。部分大学生在进入大学后由于对生活娱乐的需求严重夸大了金钱在幸福中的作用。幸福评价标准上日渐的物质化,把对金钱当作衡量幸福的唯一标准,甚至有些老师也把这作为评价学生的标准。尽管物质消费带来的物质享受和感官刺激可以有效地增加个人幸福感,不过还是应该让金钱对幸福影响的比例越少越好。我们应尽量激发学生创造财富的热情,而不是把他们赶进金钱的泥塘。

再次,缺乏追求幸福的行动。物质生活的富足使得当代大学生安于现状,没有危机意识,崇尚“知足常乐”的价值取向,对于幸福缺乏主体创造意识。因此,他们对于未来生活没有崇高的理想和目标。许多大学生情绪冷漠空虚,不仅缺乏自身奋斗目标,对身边积极进取的同学也冷嘲热讽,但对应当做什么事情、如何规划自己的人生却一片茫然。这种缺乏行动的现象导严重影响着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质量,同时也影响着他们良好个性的形成与发展,致大学生普遍缺乏真正的幸福感。

最后,面对挫折承受力脆弱。当代大学生基本是家中的独生子女,其教育环境和成长空间优越。在这样的情况下,有些大学生往往心理脆弱、性格冲动甚至偏执,对于自己父母提供的一切,没有感恩意识,不思回报,也并不珍惜。在一些调查中挫折观的调查数据呈现出非常强的矛盾性,大学生们都知道面对挫折如何从正确的角度思考问题,但是真正解决时有会消极逃避不作为。这与大学生们平日里很少遇到挫折,虽然接受过相应的教育指导,但是实际遇到时却很难正确的对待。

二、影响当代大学生幸福观的主要因素

影响当代大学生幸福观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以上种种错误观念的形成既是社会变革时期多元社会经济关系的表现,也是高校中幸福教育缺失的反映,同时还与大学生成长的家庭环境密切相关。

(一)社会因素

市场经济的繁荣带来了物质的极大丰富,动摇了一部分人的社会价值观念,他们把追求金钱、占有财富、奢侈挥霍作为人生价值。大学生作为即将踏入社会的群体,不可避免地受到这种社会风气的影响,有些大学生便不自觉地在思想上崇尚金钱,行为上追求物质享受,感官上过分强调快乐。同时,市场经济的发展也导致了竞争的加剧,大学生一入学便开始面临就业的压力,而随着大学扩招的规模越来越大,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这使得部分大学生在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深感无力,从而失去了对未来幸福生活的憧憬和追求,产生了幸福目标的虚无感,甚至自暴自弃,失去了培养追求幸福能力的机会,这反过来使得大学生将文凭和工作、工作和社会地位等同起来,面对就业时的焦虑感和无力感。

(二)大学教育因素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为了人的幸福,但我国大学教育还没有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惯性和影响,仍然以应试教育为样板,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和实施还存在简单化、片面化的倾向。大学教育方式仍是以考试为重心,以知识灌输为主导,分数仍然是教育选择人才的标准;教育内容方面片面注重大学生专业课程的学习,忽视心理健康教育;思政教育方面偏重于以意识形态为核心的政治教化,而与学生密切相关的幸福教育被边缘化,这与当前多元化的社会发展不相符合。同时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大学教育市场化、职业化、产业化的变化,使得大学教育不关心人的需求,而追求最短时间内最大规模的培养毕业生。在校大学生丧失了独立的主体地位和意识,变成学习的工具,极大地阻碍了其幸福感的获得。

(三)家庭环境因素

家庭对一个人的生活方式、文化背景、心理氛围、教育理念等诸多方面的影响,可以说是终身挥之不去的。当代大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将全部能提供的精力和物质都花费在养育这一个子女成才上。一方面,家长往往都对子女抱有过高的期望而过度介入子女的生活。他们对考试成绩,智力发展的关注让他们总要为子女设计好努力的方向,为了让子女更快地进步,互相攀比家庭智力投资,把投入都化作日益上涨的期望值,对子女要求超过子女能力所及;另一方面,由于优渥的物质生活条件,家长对子女百般宠爱,对子女身体健康的关注,要远远超过对他们精神健康、情感状况、生活态度的关注。他们不允许子女做不错误的决定,不希望他们体验失败的痛苦,不放心子女独自面对挑战。这就造成当代大学生在人生中遭遇诸如爱情、学习、就业、人际关系等重大问题时,由于在成长经历中缺乏必要的心理支持,往往容易出现脆弱、孤僻、逃避和自卑等现象。

三、加强当代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方法

加强大学生幸福观教育,帮助他们走出误区,提升感受幸福和创造幸福的能力,是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的核心所在,理应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具体而言,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提高大学生的抗挫折的能力

较强的抗挫折的能力是获取幸福感的重要保证,高校需要对大学生的自信心加以正确引导,客观地剖析自己,在正确认识自己的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目标;要引导大学生正确地分析自己的成败归因,鼓励他们冷静、客观地对挫折作出符合实际的准确的归因,有助于保持正确的、积极的态度去面对挫折;要给予遇到苦难的大学生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及时鼓励他们战胜困难,帮助他们通过困难考验;要加强心理咨询工作,确切找出挫折原因,指导他们正确地认识和对待幸与不幸的辩证关系,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等等。通过这些方法提高当代大学生抗挫折能力,可以有效保证其幸福感的获取。

(二)丰富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内容

目前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内容较为苍白,除了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些政治内容外,吸收中西传统文化中有关幸福观的精华部分是建立合理的幸福观的有益补充。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是中国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历史依托。吸收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关幸福观的精华部分有利于建立当代大学生合理幸福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让大学生面对社会有无私奉献的崇高品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让大学生面对他人多一些理解、尊重,乐于关爱和给予。同样,西方的古代传统文化中,也有许多关于建立合理的幸福观的论述,对我们向大学生进行幸福观的教育极具借鉴作用。在东西方文化的相互融合与借鉴中,对我国大学生幸福观的影响是十分显著的。

(三)通过实践培养大学生合理幸福观

幸福感的获得以人的认知能力为基础。对生活的认识及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观感,能对个人本身产生非常深刻的影响。因此引导学生积极寻找快乐、幸福的体验是获取幸福的重要途径,增强对幸福的实践体会离不开社会生活,自身的思想、观念必须通过社会实践才能得以实现。高校可以充分利用自己所拥有的资源,结合学生的实际,通过团体心理辅导、公益活动、社会访谈等方式增强大学生的幸福体验。

猜你喜欢
当代大学生幸福观教育方法
浅谈高职院校“奋斗幸福观”教育
活力(2019年21期)2019-04-01 12:18:40
当代高校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与对策分析
人间(2016年27期)2016-11-11 16:36:15
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
考试周刊(2016年84期)2016-11-11 00:05:51
当代大学生正义观培育的路径探析
人间(2016年28期)2016-11-10 23:27:18
小学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初探
体育时空(2016年9期)2016-11-10 21:03:10
浅谈小学班主任工作
人间(2016年28期)2016-11-10 00:35:24
当代大学生的科学人生价值观念探析
文教资料(2016年19期)2016-11-07 07:43:59
金工实习教育对工科院校创客教育影响分析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10:04:1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09:58:30
当代大学生幸福观现状、问题及对策
学习月刊(2015年2期)2015-07-09 03:5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