蜻蜓眼:穿越千年的奇谲瑰丽

2013-05-30 08:16:10牧之
新民周刊 2013年20期
关键词:眼珠古埃及琉璃

牧之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上海玻璃博物馆继在去年推出古玻璃系列展——明月华光耳饰展以后,又一次推出了全新的系列展II——灵蛇献瑞蜻蜓眼珠展览,来庆贺全世界博物馆共同的节日以及自己的生日。此次展览,得到了中国古玻璃收藏群体的大力支持,也是中国首次古代玻璃蜻蜓眼珠的大型展览。

蜻蜓眼最早出现于古埃及。远在公元前4000年的两河流域文明,就发现这种装饰辟邪的天然玛瑙“眼珠”与石质“眼纹像”。这种眼纹图腾象征着正义和无畏,当时的人们佩戴眼睛纹样的珠饰作为护身符,相信它拥有无限神力,能驱走恶魔,护佑平安幸福。后通过贸易文化等交流,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在印度、埃及、中国等早期文明发源地均出现了这类玛瑙“眼珠”。继天然玛瑙眼珠外,还逐渐出现人工蚀花石珠、彩绘陶珠、雕刻贝珠,以及金属、釉陶、琉璃等材质的眼珠饰品。

“费昂斯”(Faience)在古埃及的发明与大量应用,推进了琉璃技术的成熟。约公元前2000年,古埃及和两河流域已经熟练掌握琉璃制造工艺,定制琉璃珠专供皇室贵族享用。公元前1500年左右,古埃及新王国时期将版图扩张至两河流域,双方文化宗教的交流融合促生了“蜻蜓眼琉璃珠”工艺。古埃及的眼珠文化较为独特,主要以荷鲁斯之眼为符号,亦称为乌加特之眼(wedjat's eye)。

公元前1000年左右,古埃及文明逐渐衰败,富庶的腓尼基人拓展了琉璃珠制造工艺,对“蜻蜓眼”样式演变作出极大推动,并在几百年间通过海上贸易,使琉璃珠在地中海及中欧地区广为流传。其中多眼圈的蜻蜓眼珠、做工精巧的人面珠、动物形珠尤为出彩。

大约在公元前550年的波斯帝国时期,“琉璃蜻蜓眼”从地中海流传至北非,西欧一带。公元前330年希腊大军击垮波斯帝国后,“琉璃蜻蜓眼”更是远播到中欧、非洲及亚洲大陆。

在中国,最早出土的琉璃是西周时期的管珠,状态与古埃及的“费昂斯”釉砂相似,也被称为原始玻璃。纯琉璃胎的蜻蜓眼珠最早出现于春秋末战国早期(约公元前5世纪初),例如曾侯乙墓出土的蜻蜓眼琉璃珠串。这些珠子的特征与腓尼基琉璃珠完全一致,与后期国产蜻蜓眼样式迥然有异,由此推测中国的蜻蜓眼就是此时由中西亚传入的。

此后,战国时期琉璃蜻蜓眼工艺成为中国古代琉璃史上的一个高峰。工匠们殚精竭虑,将外来的蜻蜓眼技术与纹饰发挥到极致,使之成为帝皇诸侯们炫耀的必备品。除了西方常见的圆珠外,拓展至方珠、锥形珠、长管等形状,更被制成圆片、长条形、弯月形琉璃蜻蜓眼镶嵌于铜壶、铜镜、金铜带钩、青铜车马件、漆罐、陶罐等器物上,彰顯主人的华贵身份。根据古文献与传说,当时还出现了“随珠和璧”,即“随侯珠”与“和氏璧”,称为世上至宝。但无论随侯珠还是和氏璧,都没有考古实物来佐证,有人认为1978年湖北曾侯乙墓就是随侯墓,墓中出土的173颗精美绝伦的带着眼睛一样符号的琉璃珠就是随侯珠,但这个猜想还需要进一步证实。

此次展览,共计展出珍贵的古代玻璃蜻蜓眼饰34组,眼珠饰展,如同一场让人等待了两千年的梦幻之旅。战国蜻蜓眼琉璃饰品,以其悠久深厚的图腾文化和精湛卓然的制作工艺,跨越时代和地域,以一种珠宝的方式呈现在上海玻璃博物馆古代珍宝馆;战国蜻蜓眼珠饰,作为世界古琉璃史上最浓厚凝练的一页,静静等待着众人的赏析。

猜你喜欢
眼珠古埃及琉璃
眼珠为何不怕冷
古埃及艺术
古埃及的惊世发明
法门寺里的琉璃
艺术品鉴(2019年10期)2019-11-25 07:10:12
死而复生的古埃及艺术
艺术启蒙(2018年10期)2018-10-26 07:26:30
第三回 古埃及,你的名字叫永恒
艺术启蒙(2018年9期)2018-10-20 02:11:36
大山深处是琉璃
红土地(2018年8期)2018-09-26 03:19:20
八角琉璃井
红眼珠小白兔
快乐语文(2016年12期)2016-11-07 09:45:45
有扇白羽,有灯琉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