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春玲
人工流产是目前临床十分常用的一种终止早孕的方法。手术中患者的宫颈松弛程度是决定手术时间和宫颈裂伤的关键。对于初次妊娠的女性,其宫颈松弛度一般较差,为手术带来了困难,手术中患者疼痛感重,对手术配合不当,心理恐惧感上升,往往增加宫颈裂伤、流产不全的发生几率[1-2]。针对此情况,我院在人工流产中将利多卡因与米索前列醇联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 2011年2月~2012年3月我院收治的 110 例人工流产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患者均自愿要求进行无痛人工流产手术,首次妊娠,患者身体健康,无长期用药史,无急慢性疾病史,月经周期规律,无自然流产表现,宫颈无异常,无子宫手术病史,无麻醉禁忌证和药物使用禁忌证。
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 55 例,患者年龄在 19~31 岁之间,平均(24.25±2.14)岁;停经天数在 41~56 d之间,平均为(52.02±4.51)d。月经周期为 26~35 d之间,平均为(30.02±2.99)d。试验组患者 55 例,患者年龄在 18~30 岁之间,平均(24.14±2.08)岁;停经天数在 40~55 d之间,平均为(52.41±4.63)d。月经周期为 27~35 d之间,平均为(30.11±2.74)d。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停经天数和月经周期等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方差齐性与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手术前均禁食水 6~8 h,进入手术室后监测生命体征,并开放静脉通路。采用芬太尼和得普利麻静脉麻醉。
对照组患者给予米非司酮和利多卡因治疗。其中米非司酮在人工流产手术前 15~20 h服用。手术中选择阴道粘膜与宫颈粘膜的交界处的 3 点、9 点处为穿刺点,将针刺入到阴道粘膜内,深度一般在 0.5 m左右。如回抽无回血,则注入利多卡因(2%)2.5 mL,并注意压迫止血。在麻醉后 1 min进行手术。
试验组患者采用米非司酮、利多卡因和米索前列醇手术。其中,米索前列醇与利多卡因使用方法与对照组患者相同。米索前列醇在手术前 3 h放入到阴道内,剂量为 200 μg。注意阴道放药前均进行外阴和阴道的常规消毒。
患者麻醉成功后进行手术,使用负压吸引的方法,按照常规人工流产手术的步骤进行手术。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宫颈松弛程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
宫颈松弛程度使用Hegar扩宫器进行判断,从小到大记录无阻力通过最大号扩宫器直径,记为扩张度。以直径 7.0 mm为有效扩张度。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17.0 软件包。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进行组间对比;计数资料组间通过χ2检验对比。以 0.05 为检验水准,可信区间范围为 95%,P<0.05 为样本数据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试验组患者平均宫颈扩张度更好,患者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患者手术中发生的不良反应更少,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细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平均宫颈扩张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不良反应比较
人工流产是临床常用的人工终止妊娠的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流产及药物流产。不同方法有不同的优势。其中,手术人工流产能减少患者药物使用期间的不良反应,且终止妊娠的时间较短,患者阴道流血量较少,因此,更容易被接受[3]。
无痛人工流产符合现代人们需要,可以减少患者的痛苦,并避免了人工流产综合征。而手术中宫颈过紧则会增加手术难度,使手术流产并发症增加。
利多卡因多用于表面麻醉等,其能够促进宫颈松弛,起到较好的镇痛效果[4],降低患者发生子宫穿孔比例。米非司酮是抗孕激素药物,能够阻断孕酮的作用,使内源性前列腺素升高,促进宫颈松弛和扩张,进而有效地减少对宫颈的机械扩张率,使手术的安全性增加。
米索前列醇是临床常用的合成前列腺素E1衍生物[5],能够有效地促进宫颈胶原纤维分解酶的活性提高,并使宫颈结缔组织大量地释放各种蛋白酶,并有效地抑制胶原合成,使胶原纤维分解能力提高,促进宫颈松弛。同时,米索前列醇还能够结合子宫肌细胞膜前列腺素受体,激活子宫肌肉,导致子宫收缩,有效地促进宫颈管延长,使宫颈口扩张。
有临床研究发现[6],米索前列醇与人工流产中的宫颈扩张有明显的相关性,药物剂量供给越大,患者的宫颈扩张越好。但是米索前列醇不良反应的发生也会随着剂量增大而增加。这主要是由于米索前列醇不但会引起子宫收缩肌的收缩,还会导致胃肠道平滑肌收缩,使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等消化道反应,并出现下腹部疼痛。另外,还有患者出现药物过敏反应,使临床应用受到了限制。因此,我院在临床工作中选择使用 200 μg米索前列醇扩张宫颈,这样不但能够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还能够保证治疗效果。
本研究中试验组患者经过米索前列醇、利多卡因、米非司酮联合使用,患者的手术时间缩短、宫颈扩张更好,手术中出血量减少,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在人工流产手术中给予米索前列醇配合利多卡因具有较好的效果,有助于减轻患者的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才艳丽,孙艳梅,岳晓辉,等.笑气联合米索前列醇、利多卡因用于人工流产的效果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20):2540-2541.
[2]李维宏.米索前列醇用于孕6~10周人工流产1200例效果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7):2376-2377.
[3]朱学梅.米索前列醇联合利多卡因应用于瘢痕子宫人工流产的效果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4):124-125.
[4]林丽,陈小梅.米索前列醇联合利多卡因、丁卡因用于负压吸引术的临床观察[J].海南医学,2010,21(24):52-53.
[5]方红艳,程书姿.米索前列醇联合利多卡因在人工流产中的应用[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2,35(6):42-43.
[6]黄庆珠.利多卡因合米索前列醇用于疤痕子宫人工流产[J].当代医学,2011,17(28):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