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运珠 张玫
瑞芬太尼属于新型激动剂,是一种U型阿片受体,具有消除快、起效迅速等特点,通过重复用药、持续输注均可防止蓄积现象,可促进患者苏醒,因此在临床麻醉中广泛应用[1]。笔者选取我院 2009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 100 例择期手术患者,分别给予瑞芬太尼、芬太尼麻醉,对比其临床效果,现总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东莞三局医院 2009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 100 例择期手术患者,按照随机分配的方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 50 例。研究组男性 35 例,女性 15 例,年龄(68.32±10.16)岁,体重(64.27±12.43)kg,手术时间(104.28±16.53)min。对照组男性 34 例,女性 16 例,年龄(68.31±10.15)岁,体重(64.22±12.41)kg,手术时间(104.23±16.51)min。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手术时间、体重等一般资料比较,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在麻醉之前 30 min,两组均给予 0.5 阿托品、0.1 g苯巴比妥进行肌内注射。入室后,建立静脉通道,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心电图、心率、脉搏与血压。选择面罩吸氧 5 min,再行麻醉诱导,给予 2 mg/kg丙泊酚、0.05 mg/kg咪唑安定。研究组 2 μg/kg瑞芬太尼,对照组给予 3 μg/kg芬太尼。待患者意识消失,给予 0.1 mg/kg维库溴铵。插管后,给予呼吸机控制。两组患者均给予 9 mL/kg的通气潮气量,12 次/min的频率。研究组给予 4 mg(kg·h)异丙酚、0.2 μg/(kg·h)瑞芬太尼,使用微量泵进行持续性泵入。对照组给予 4 mg(kg·h)异丙酚、0.09 μg/(kg·h)芬太尼,使用微量泵进行持续性泵入,间隔 30 min给予 2 mg维库溴铵。手术结束前 15 min,两组停止使用异丙酚。在手术过程中,持续观察患者舒张压、心电图、收缩压、氧饱和度、脉搏、心率,按照心率、血压情况,对输注速度进行调整[2]。在诱导过程中,若患者心率每分钟小于 55 次,但血压稳定,则不进行处理,若血压不稳定,则给予 0.25 mg阿托品进行静脉注射。若患者术中血压大于 160 mmHg,给予 15 mg压宁定进行静脉注射,若血压小于 80 mmHg,给予 10 mg麻黄素进行静脉注射。
1.3 观察指标 诱导前,观察患者心率、血压值。诱导后,观察血流动力学变化、拔管时间、睁眼时间、自主恢复呼吸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患者的临床资料与数据全部采用SPSS18.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治疗前后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
经过麻醉后,两组患者的心率、血压均明显低于诱导前(P<0.05);研究组切皮心率与血压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拔管时间、意识恢复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体如表1与表2所示。
表1 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对比
表2 两组麻醉恢复情况对比
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需接受手术的高龄人群越来越多,然而在手术过程中,由于高龄患者的脏器功能有所减退,对于全麻药物的敏感性有所增加,代谢有所减慢,处于围术期患者,其具有较大的血流动力学波动,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术后恢复、麻醉安全。因此,降低麻醉的心血管反应、应激反应,成为临床麻醉需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4-5]。
在本组实验中,笔者对 100 例高龄患者,分别给予瑞芬太尼、芬太尼麻醉,经过麻醉后,两组患者的心率、血压均明显低于诱导前(P<0.05);研究组切皮心率与血压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拔管时间、意识恢复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这说明,针对高龄手术患者,实施瑞芬太尼麻醉,可有效平稳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提高麻醉安全性、效果,加快术后苏醒。
[1]纪维,胡乃琴.瑞芬太尼对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之高龄患者麻醉诱导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07,23(24):3936-3937.
[2]葛莉.异丙酚瑞芬太尼在高龄患者麻醉中的应用[J].河北医学,2007,13(2):160-162.
[3]刘金娥,何伟.静脉应用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在高龄患者手术麻醉中的临床对比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9):147-148.
[4]陈远碧.瑞芬太尼、丙泊酚静脉复合麻醉在高龄患者全麻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2007,18(12):85.
[5]邹雪霞,廖小卒,张志刚,等.瑞芬太尼对不同年龄患者心率影响的临床研究[J].当代医学,2011,17(25):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