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2013-05-25 09:23:54陆立军
浙江经济 2013年2期
关键词:着力浙江优势

文/陆立军

(作者为浙江省特级专家、浙江省委党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应以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为指引,坚持从浙江实际出发,发挥专业市场与产业集群优势,发挥民营经济优势,发挥“浙商”的人脉、商脉网络优势,发挥民间资本优势,着力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两富”现代化新浙江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我国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要求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浙江应着力做到三点:

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翻番

对于浙江而言,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比2010年(27722.31亿元)翻一番,将达到55444.62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27359元)翻一番,将达到54718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比2010年(11303元)翻一番,将达到22606元。要实现上述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年平均增速应达到7.2%以上。为此,必须按照党的十八大关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更多依靠节约资源和循环经济推动,更多依靠城乡区域发展协调互动,不断增强长期发展后劲”。要充分借鉴国际经验,从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资本链整合提升的高度,着力推进浙江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把自主创新作为基本战略,通过全方位的科技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产业创新、理论创新、管理创新、文化创新等,把浙江打造成创新综合指数高、科技进步贡献率高、研发投入占GDP比重高、对内对外开放度高,依靠各项创新形成强大竞争优势的创新型省份,建设“创新浙江”。要依托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舟山群岛新区、义乌市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四大国家战略举措”和大产业、大平台、大企业、大项目“四大建设”,着力推进四个转向:从注重外贸进出口额转向注重发展理念、办事程序、政策环境、群众素养、企业管理、资本经营等全方位、高层次的国际化;从注重产品销售情况转向提升对销售渠道和平台的控制力;从注重设备、技术的引进转向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从注重企业规模扩张、资产重组转向注重经营管理水平的提升和自主品牌的建设。

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并进一步明确了“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在现代化建设中继续走在前列,为全国改革发展作出更大贡献。”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1995年,按照《全国小康生活水平基本标准》评价,浙江总体小康的实现程度达到95%以上,基本实现总体小康;1999年,浙江总体小康实现程度达到100%,在全国率先实现总体小康的目标。近年来,浙江全面小康实现程度按省定评价指数连续两年达到95%以上,按国家评价指数连续3年达到90%以上,这表明浙江全面建设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已经取得了决定性胜利,进入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阶段。因此,作为经济发达地区,浙江理应继续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为我国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更大贡献。这是贯彻中央“三步走”战略部署和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战略的内在要求,是深化“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的目标追求,也是全省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生活的殷切期望。

浙江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浙江”的奋斗目标,这是新一届省委顺应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和规律,肩负起时代的重任,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庄严承诺,也正契合党的十八大关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精神和要求。今后,应以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为指引,坚持从浙江实际出发,发挥专业市场与产业集群优势,进一步促进两者联动发展;发挥民营经济优势,坚持大中小企业并重、传统优势产业与新兴产业并举;发挥“浙商”的人脉、商脉网络优势,实现“跳出浙江发展浙江”与“回归浙江发展浙江”的有机统一;发挥民间资本优势,引领、助推全国金融体制改革,着力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两富”现代化新浙江。

在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上下更大功夫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要求:“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根据2012年7月底中国科学院编纂发布的《中国科学发展报告2012》,浙江GDP质量指数仅次于北京、上海居全国各省(市、区)第三位,表明浙江经济日益符合创新增长、绿色增长、包容增长、持续增长的内在要求,进入了优化结构、“以质取胜”的发展新阶段。今后,浙江必须按照党的十八大关于“五位一体”发展的要求,在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上下更大功夫,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和民生优先,把满足人的需求与提高人的素质结合起来,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文明素质和全民健康水平,力求使人民群众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难有所助,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生活幸福感、心灵归属感、社会认同感。要围绕精神富有惠民生,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全面繁荣文化事业,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精神食粮,大力实施文化产业发展“122”工程,加快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努力打造国家级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助推浙江经济向智力型创意经济时代迈进。遵循新型城市化的要求,深入推进杭州、宁波、温州以及金华—义乌等长三角区域中心城市和大都市区建设,加速生产要素和农村人口向城市集聚,依托城市的人才、科技、信息、资金等优势,通过知识创新、产业创新、经营模式创新和载体创新,实现内涵式、集约化发展。更加注重通过新型城市化推动和提升农村工业化、市场化水平,充分发挥中心城市在山区发展中的龙头带动作用,继续深入实施“扶贫开发”、“山海协作”、“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千万农民素质提升”等工程和“低收入农户收入倍增计划”,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保持城乡发展协同共进。

猜你喜欢
着力浙江优势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矮的优势
趣味(语文)(2020年3期)2020-07-27 01:42:46
“四个着力”让人大履职更出彩
人大建设(2019年6期)2019-10-08 08:55:52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
画与话
浙江“双下沉、两提升”之路
中国卫生(2016年7期)2016-11-13 01:06:44
坚持“三个从严” 落实“三个着力”
河南电力(2016年5期)2016-02-06 02:11:35
坚持“四个着力” 推动民族团结进步
学习月刊(2015年2期)2015-07-09 03:50:26
浙江医改三部曲
中国卫生(2014年10期)2014-11-12 13:10:10
谈“五老”的五大特殊优势
中国火炬(2014年11期)2014-07-25 10:3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