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之家”牌匾的沧桑岁月

2013-04-29 00:44:03丁英顺
百年潮 2013年5期
关键词:张澜牌匾民主

丁英顺

在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的一楼展厅里,展示着一块很普通的枣红色的冯玉祥手书“民主之家”牌匾,牌匾泛白而略显陈旧,却吸引了众多参观者尤其是民主党派人士驻足观赏。这块“民主之家”牌匾究竟是什么来历呢?它的背后又隐藏着一段怎样的传奇故事呢?

“嘉陵江头有一叟”

在20世纪30年代,重庆上清寺嘉陵江畔有一处花园别墅。它枕山蹬江,矗立在各种各样的花海树林中间,这就是抗战时期闻名遐迩的“民主之家”——特园。特园的主人叫鲜英,字特生,特园就是根据鲜英的字而命名的。

鲜英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生平跨越军、政、商、学各界,结交士、学、军、商四方好友。他幼时贫困,在亲友资助下,才得以进入私塾读书。后考入四川陆军速成学堂,与后来叱咤四川军政界的刘湘、杨森、潘文华、贺国光等皆为同窗好友。与精明谨慎的刘湘、喜怒无常的杨森、干练机警的贺国光等人相比,鲜英为人通透豁达,宽厚仁慈,是速成学堂同学们心中的“好好先生”。因信奉道教且老成持重,鲜英经常被同学唤作“鲜老道”。

民国以后,鲜英随张澜进京任职,被袁世凯看重,留在身边任总统府侍卫官。后见袁世凯企图恢复帝制,便以读书深造为名,离职考入陆军大学。陆大的学习更是大大增广了鲜英的见闻和人际关系,这一期毕业生后来很多都成为国民政府时期的显要人物。

陆大毕业后,鲜英受张澜嘱托,回到重庆创办《新蜀报》,“输入新文化,交流新知识”,为死水微澜的川渝大地带来一股新风气。他还聘请了恽代英、萧楚女等共产党员协助办刊,介绍苏联和马克思主义,甚至还冒险向被重重封锁的陕北苏区运送过亟须的盐和药品。

随后,鲜英接受刘湘邀请,出任川军总司令部行营参谋长兼重庆铜元局局长等职。主持铜元局的经历,为鲜英后来弃政从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此时鲜英除兴办实业以外,还在南充聘请了张澜、晏阳初、梁漱溟等学者专家兴办平民教育,甚至还通过各种关系帮助当地进步青年奔赴延安。随后因负责修筑川陕公路,惹怒入川的蒋介石参谋团,鲜英被罢官。此事也让鲜英看清国民党政府内部相互倾轧、排挤异己的卑劣行径,决意弃政从商,定居重庆,专心实业报国。

“有堂专为民主开”

早在出任川军总司令部行营参谋长之时,鲜英就出资买下了重庆上清寺嘉陵江畔的一块坡地,经年建设终于在1931年正式建成特园。园区融欧洲风格与川北特色为一体,里面布局典雅,错落有致,庭院幽静,鸟语花香,其中有三处建筑最具代表性:一为“鲜宅”(即鲜英住处),有各式房屋20余间,主楼名为“达观楼”,以示主人胸怀,这里也是真正意义上的“民主之家”所在地。二为“平庐”,以八女鲜继平的名字命名。三为“康庄”,以九女鲜继康的名字命名。

抗战爆发后,重庆成为战时陪都,一时风云际会,社会各界名流云集山城。鲜英“善工书,善将兵,善收藏图籍”,爱交朋友,他所在的特园自然为各党派及民主人士敞开大门。1938年底,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中共中央南方局书记周恩来与董必武拜访鲜英,想借特园为共产党开展统一战线提供活动场所,鲜英欣然接受。为此,国民党施压欲予制止,面对国民党政治高压,鲜英直接答复:“一愿意,二不怕。”此后,周恩来以特园为舞台,宣传中共坚持抗战、团结抗战等各项主张,成为鲜英一家最受欢迎的常客。有一次,周恩来受邀去鲜英家吃饭,不想公务缠身,等忙完事情赶到特园时,鲜英一家早已吃完在收拾碗筷了。周恩来一进门连连致歉,鲜英忙叫人告诉厨房做几道菜来。周赶紧拦住,说道:“不用了,随便吃点就行,我们几十人天天在你家进出谈话,光准备烟酒就够麻烦了,不能再给你们增添麻烦了。”说完,端起碗筷,就着桌上的剩菜吃了饭。这件事给鲜英留下很深的印象,他后来时常向家人和外人说起,周恩来日夜为国事操劳,生活却如此勤俭,待人这般真诚,时刻为他人着想。与那些只知贪图享乐的国民党官员相比,真是霄壤之别啊!

特园在整个抗战时期车水马龙,宾客如流。据鲜英家人回忆,每天客人少则数十,多则上千;有时全天开流水席,就餐的人随到随吃,经常出现“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的盛况。特园由此誉满山城,被董必武称为“民主之家”。鲜英本人在重庆也有当世“孟尝君”的美名。

“民主之家”牌匾显珍贵

鲜英古道热肠,广交四海朋友,美名传播八方。当时冯玉祥将军租住在特园康庄。鲜英60大寿时,冯玉祥用隶书亲自书写了“民主之家”门匾以作贺礼,也表达了他一生追求民主、建设民主国家的美好愿望。

张澜是鲜英一生的至交,在鲜英寿诞之际,张澜特为“民主之家”撰写楹联:“谁似这川北老人风流,善工书,善将兵,善收藏图籍,放眼达观楼,更赢得江山如画。哪管他法西斯蒂压迫,有职教,有文协,有政治党团,扺掌天下事,常集此民主之家。”

文艺界的旗手郭沫若先生更是题诗以记其盛:

嘉陵江头有一叟,银髯可长一尺九。

其氏为鲜其名英,全力为民事奔走。

以国为家家为国,家集人民之战友。

反对封建反法西,打倒独裁打走狗。

有堂专为民主开,有酒专为民主寿。

召集民主见曙光,民主之家永不朽。

国共谈判期间,毛泽东飞临重庆,曾四顾特园。当看见这块“民主之家”门匾时,他深情地感慨道:“这里是民主之家,我也到家了。今天我们聚会在民主之家,今后我们共同努力,争取生活在民主之国。”同时还风趣地说:“董老(董必武)的赐名,冯将军(冯玉祥)的题字,再配上表老(张澜)撰写的楹联,如此雅事,特园的这三件宝物,可以称得上是‘三绝了。”酒过三巡后,主人家请毛泽东在纪念册上题词留念,毛泽东想了一下,书写了“光明在望”四字,一语双关,博得众人喝彩。

1957年,在反右运动的影响下,鲜英一家和“民主之家”特园受到了冲击。在“文化大革命”中,特园主楼“达观楼”更是遭遇火灾,焚烧殆尽。所幸鲜英长子鲜继英舍命将“民主之家”门匾从火中抢救出来,并藏于自己床下当床板,才使该匾得以幸存。

1979年,鲜继坚将该匾捐赠给了红岩革命纪念馆,该匾现已被评为国家一级文物,成为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的镇馆之宝。历经劫难的“民主之家”终于重获新生。(编辑 王世英)

(作者是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馆员)

猜你喜欢
张澜牌匾民主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礼敬民盟“教育世家”奠基人——张澜——纪念张澜诞辰150周年
华人时刊(2022年19期)2022-02-15 03:28:02
张澜:拒用公款做长袍
中外文摘(2020年8期)2020-04-30 05:31:38
楹联牌匾上的典故
图志
红岩春秋(2019年1期)2019-02-15 08:51:38
NONLINEAR STABILITY OF VISCOUS SHOCK WAVES FOR ONE-DIMENSIONAL NONISENTROPIC COMPRESSIBLE NAVIER–STOKES EQUATIONS WITH A CLASS OF LARGE INITIAL PERTURBATION∗
呼和浩特“统一牌匾”行动现大量神翻译店名
俄一高校挂斯大林牌匾引纠纷
环球时报(2017-06-29)2017-06-29 08:00:10
关于现代民主的几点思考
好民主 坏民主
学习月刊(2015年19期)2015-07-09 03:3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