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彩花鸟在陶瓷绘画艺术领域凸显它的特有灵性,这是由于最初的图腾崇拜,以至成为艺术家在借用花鸟抒写本质意图,表达出自然万物的机缘。这体现了艺术家“万趣融入神思”之后,最终以“意”为本体,表达出人们所追求的思想情感观念。花鸟画的主题,即依托自然物象的千变万化,将审美主体的思想感情亦即“意”或“心”,寄托于对自然界花草鸟虫的审美再造,呈现其本身的内心世界。
看瓷画犹如欣赏中国画,这是因为两画有着不可分割的因缘关系。远古原始时期,花鸟画就萌芽了。由于鸟图腾崇拜遍及华夏各部落联盟。故在原始社会的彩陶上都存在着大量的禽鸟形象,寓有巫教涵义的花鸟纹饰的出现,体现了当时人们的愿望,对花鸟的崇拜作为传统的民族意愿,它一直渗透到唐以来日益成熟的花鸟画中。宋时花鸟画得到了极大的繁荣。随着中国画自律进程的发展,文人对绘画注入了极大的热情,水墨花鸟至元代终于蔚然成风。“四君子”之类寄托遗逸情结的题材也为明清文人画家树立了标举民族气节的大家风范。正是到了此时,花鸟画成为了像诗歌那样缘物寄情、托物言志,像书法一样淋漓尽致抒怀的心画。“书画同源”的理论和实践指导,使得以书入画成为不可缺的装饰艺术,也成为文人画通向自由境地的命脉。尔后花鸟画的重大变革,皆离不开书法的演绎、解构、丰富画法这一主流趋势。花鸟画从此渐入佳境。
由于中国花鸟画的臻于成熟,也就为日后的陶瓷花鸟画发展提供了有利路径。陶瓷绘画艺术吸收了中国画的特征和技法,结合陶瓷材质的特点逐步发展成为丰富多彩的陶瓷装饰艺术,陶瓷粉彩花鸟工艺只是其一。粉彩经历各朝代渐渐显示出其艺术特点。其特点是使所要描绘的对象,无论人物,山水,花卉,鸟虫都显得质感强,明暗清晰,层次分明。采用的画法既有严整工细刻画微妙的工笔画,又有渗入淋漓挥洒,简洁洗练的写意画,还有夸张变形的装饰画风。甚至把版画,水彩画,油画以及水彩画等姐妹艺术都加以融汇运用。当我们了解陶瓷绘画与中国画的因缘关系后,就不难理解“看瓷画犹如欣赏中国画”这句话的含义。
粉彩艺术其工艺主要有工笔、写意、兼工带写组成,相对而言工笔容易出效果,工笔主要是靠勾线来表现,用笔比较单纯相对容易掌握,勾线后主要靠色彩渲染,靠制作。工笔画一个特点是画大场面容易出效果,比较讨巧。而大写意要画好则较难,大写意表现之手段跟工笔不一样,要使画面有冲击力,主要靠笔墨功力来体现。靠笔墨的“气韵生动”才能产生出扑面而来的强烈视觉冲击力。当然这需要靠画家做几十年的学问和不断地在笔墨上锤炼、积累才有可能厚积而薄发。
这并不是说工笔画就不难,工笔花鸟画意在工整细致,先勾后染,设色艳丽,富有装饰性。在对花鸟描绘的过程中,通过白描造型、勾勒填彩,再采用分染、罩染、统染、点染、接染、撞水、碰色等技法描绘对象,产生栩栩如生、精致动人的视觉效果。工笔画鸟在精神内涵上,以形传神,形神兼备,崇尚意境和情趣,追求主观精神的表达和体现,因此,工笔画是“笔工而意写”。它不仅是“应物象形”,而且是意象的写实性,在能动的观察与写生的基础上,经过艺术的再创作,追求传神写照,从而达到气韵生动的艺术效果。它是天人合一的形象的诗歌,视觉的音乐,心灵的篇章。
粉彩工笔花鸟的优势特征;突出气韵生动,吸收借鉴很多式笔花鸟的章法、技法和画法,但它绝不应该是中国画工笔花鸟的再现。粉彩艺术特点是画法生动多变,形象细腻逼真、颜色丰富、粉润柔和,再加之釉色以及工艺材料的特性,造就了颜色粉质感强,层次丰富的粉彩效果,这是其它画科所不及的。小写意注重形的制约,又注重自然精神与自我心境,情感的结合,达到一种意蕴平和、雅俗共赏的境界。大写意强调自我情感的渲泄,自然物象中的形只是表达感情的一种载体,可以不完全依附于客观物象的独立美感。在画家笔下自然物象的某些细节可以召之即来,挥之即去。意象造性,以神写意的表现力能充分地展示作家的最高境界。
但是相比较而言,大写意要难得多,另外小写意与大写意比较起来亦要容易些,大写意看起来擦擦几笔谁都能来几下,但要笔酣墨饱,既浑朴又苍茫,既厚重又见灵动,下笔信手拈来,所谓 “当其下手风雨快,笔所未到气己吞”能达如此境界,难矣。兼工带写笔头比较小,只要有工笔的基础就有一定的造型和传统功力,比较容易掌握。如刘雨岑的《鸟语花香》瓷板画,最大的特点是“少”,少是描绘的对象少、塑造对象时用笔少。此画只画两朵花,两只鸟,一根滕,几片叶便成了一幅精美的陶瓷画作。在珠山八友的一些陶瓷画作中,简练笔法作品比比皆是:一条鱼,一只鸟,一只雏鸡,一棵树,一朵花,一个果,题上几个字,再盖一方印章,便都可以完成一幅完整的画面,可以说少而精炼。“少”,也许能有人做到,但是少而不薄,少而不贫,少而不单调,少而有味,少而有趣,透过少而给欣赏的人以无限的思想空间,这需要极高的艺术修养及深厚笔墨功夫的人才能做到。用笔由方硬变圆润,一笔就给人以浑厚丰富的层次之感。珠山八友不但为陶瓷花鸟画开辟了一个广阔的前景,而且创造了一个时代的新观念。
从珠山八友一系列陶瓷作品中可以看出,他们中国画的功底极其扎实,也就是说要画好陶瓷绘画,首先要强调练好中国画笔墨之基础。如果粉彩花鸟离开了笔墨那就无法谈起,笔墨不是一朝一夕能得到的,它要在正确的方法下千锤百炼才能炼就。笔墨还包含着一个人之修养,作者见地之高,眼力之高,笔墨才能高。我们看一幅画时,为什么有的画耐看,有的画一看就生动,给人一股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其关键就是笔墨到位,笔墨“松动”。即便是陶瓷工笔花鸟画或兼工带写的花鸟画亦要强调笔墨。细分析两宋花鸟画,虽然是工笔,但线条很松动,很有笔趣,不呆板,所以显得很大气。大气不是大写意画之专长,工笔画、兼工带写都存在一个大气的问题。
再者,要注意深入生活,写意画主要是表现一种意境,一种境界,意境何以产生?那就要从生活中去吸取,古人说“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即是这个道理。这就要求艺术工作者要不断到生活中去挖掘,去发现。一个画家要在生活中有所发现,就要有一种悟性,自然会丘壑内营;一个画家能在生活中有所发现,观察时就会达到“物我两忘”之境地。写生是画家与生活的“对话”,只有带着感情去看就会发现其中之美,从中发现前人未能发现的东西,所谓见多识广。
陶瓷花鸟画的审美与其他艺术形式一样,“托物言志”也就成为其终极的价值指向。这也就是中国花鸟画中“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的哲学本原。在某种意义上,陶瓷花鸟画作为一种文化形式,是作者参于悟道的载体,把对大自然的生机和灵趣的感悟,变成人造的心灵的真实,即变现为人们创造出来的感性直觉形态。所以说,画家自己心灵的“宇宙”,是一个理想化,具有浪漫色彩的有别于自然客观的集真、善、美于一体的以另样方式存在的世界。
刘正美 江西鄱阳人,1989年生于景德镇,毕业于江西财经学院,景德镇艺术瓷厂高级工艺美术师,自幼酷爱书画艺术,师出名门,并受到了多位大师的点评。作品风格独特,清新幽雅,擅长釉上图案、龙凤、花鸟陶瓷艺术。作品多次获奖,深受行内专家的好评,成为海内外众多收藏家的艺术珍品。
电话:138798527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