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龙云
摘 要:计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多的数学知识,它历来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内容。计算教学常与繁琐、单调、枯燥联系在一起,在计算教学中,只有构建激趣、明理的教学形式,才能真正提高计算教学的有效性,使计算教学有情有趣,扎实而不失灵活。
关键词:计算教学;情境;探索;算理
计算贯穿于中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在一个人的一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新课程标准下怎样上好计算课呢?下面以一节数学课为例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创设情境,启迪智慧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直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教师要善于创设一些特定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解决问题的强烈欲望,诱发学生的创造动机,使学生投入积极的创造性的学习之中,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关注度和课堂注意力,增强课堂教学效果。例如,二年级数学下册中的《买电器》这节课片段。
师:孩子们,老师最近要搬新家。今天老师带领你们一块去帮老师买电器,好吗?
生:(齐答)好!
师:请看,商场里面有许多的电器。(教师在黑板上贴出洗衣机、冰箱、电视机、电扇的图片。)
师:同学们,每种电器的价钱是多少呢?请你猜一猜。
师:洗衣机的价钱是1个整百数,它在400元和600元之间。
生:500元。
师:电冰箱的价钱是由1个千和2个百组成的。
生:1200元。
师:电视机的价钱相当于8张100元的人民币。
生:800元。
师:电风扇的价钱是1个三位数,它的百位是1,十位是6,个位是0。
生:160元。
(教师说一个,学生猜一个,并把价钱写在对应图片的下面。)
这位教师打破以往的教学方法,不直接告诉学生每种电器的价钱,而是用猜一猜的形式出现,让学生猜猜每种电器的单价,一下就调动了的积极性,教师巧妙地把复习学生写数能力融入猜单价这一情境之中,有效地检测了学生对数的认识这方面知识的掌握情况,为新知的教学做好铺垫。
教师把数学课本中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创设了一种学生都熟悉的情境,从而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通过提问,进一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解决方法。这样,就将生活中一个问题情境变成一个数学问题。这种对于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出现的问题,学生很喜欢,同时也很有兴趣追寻解决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了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同时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进一步认识学习的重要性和实际意义,唤起学生亲近数学的热情,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二、自主探索,感知算理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提出问题的愿望非常强烈,这位教师就有效地利用了学生的这个特点进行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师先请同桌讨论并相互说一说算式的意义及口算方法,在小组交流中,让学生感悟算理和算法,并体现了算法的多样化,这是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原则,是释放学生自信心和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理解了整百数加减法的算理,其中还独创了“凑千法”,赢得了与会专家及教师的高度评价。本教师针对算式让学生举例讲算理,不但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做到了对知识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而且也为学生提供了广泛联想的空间,更重要的是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和灵活性。
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引导让学生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提
出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进行计算教学,通过将解决问题与计算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了计算算理,掌握了算法。自始至终的学习都处在现实情境中,整个课堂充满了情趣,学生爱学,给枯燥的计算增添了生活情趣,同时使学生对探讨活动产生了亲切感。
参考文献:
[1]张晓霞.小学数学计算技能测试及计算教学研究[M].1版.广西教育出版社,2008-05.
[2]刘家霞.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M].1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06.
(作者单位 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慎城镇第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