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新发
摘 要:作为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判断、推理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等。
关键词:素质教育;全面发展;实践活动;学习习惯
本学期,本人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新课程标准的精神,落实对儿童少年的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并着眼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来源和用途,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的。
一、高度尊重学生,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巨大的推动和内驱作用,是一个人积极完成一件事的重要前提和条件。三年级小学生年龄不大不小,自我控制能力和稳定性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要改变这种现象,必须使小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只要他们对学习有了兴趣,他们就能全身心地投入学习。那么,怎样才能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兴趣呢?
1.使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课前,让学生去寻找身边的相关知识,使他们感受到我们身边处处有数学,从而了解决数学的实用性和广泛性。在课堂上,先让学生小组交流合作,然后由各组代表汇报,学生自由提出质疑,并由学生自己解决,当学生不能解决时,教师给予帮助,慢慢地和学生建立平等的关系,像朋友一样一起讨论教学内容,帮助他们消除心理障碍和压力,使学生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观念转变。
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创设问题情境是在教学中不断提出与新内容有关的情境问题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也可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信心。我在教学“四边形的认识”时,为了让学生深刻认识四边形,我把学生带到教室外面,进行课外学习活动,请他们仔细观察,他们发现了许多图形。学生边讲边指着说,有圆形、平行四边形、梯形、长方形等等。其中,有个学生指着说:“老师,为什么我们学校的活动门要做成平行四边形,不做成三角形呢?”话音刚落,学生议论纷纷,摸不着头脑,平时好动的林耀良同学马上回答说:“长方形有不稳定性,很容易变形成平行四边形,这就符合做活动门的要求。”他的回答,立即使学生茅塞顿开,解决了疑难,突破了这节课的难点。
通过课外活动,让学生亲自探索体验,亲身感受四边形,从而概括出它的特点: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在做课本练习时,学生提出了质疑:“为什么长方体不是四边形?”其中,有一个学生很聪明,他出色地回答:“因为长方体是立体图形,而四边形是平面图形,不能混为一谈。”这一节课,学生既感受到四边形,也能区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让学生体验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可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在课堂上,我坚持做到学生能做的,放手让他们做,教师教得愉快,学生学得开心,表现自己超群的能力。数学课不再是单纯的、烦闷的计算课,而是形式多样的活动课,使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能力,从而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
二、设计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根据三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深度和广度,特意设计出“有多高”“量三围(头、腰、胸)”等动手操作活动。在活动中,学生互相量度身高和三围,既可以加深对长度单位的认识和理解,又能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快乐的学习环境。游戏教学,如“看谁找周长最多”这个游戏,目的是可以放手让学生去动手尋找物体周长,摸一摸并说一说,从而使学生对周长的概念理解更加深刻。“50米赛跑大比拼”把沉闷的数学课变成了学生喜爱的体育课,学生在玩中学、在玩中悟,不知不觉地感受到“时、分、秒”的异同,掌握了什么时候用哪个时间单位比较合适,达到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的综合实践能力。
三、结合基础知识,加强各种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在重视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要着力发展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的判断、推理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例如,教学“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这节课时,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难明白的,必须抓好以下几点:先引导学生观察所比较的数的位数是不同的还是相同的,再根据位数的多少或最高位上的数的大小来判断所比较的数的大小。教学数的读、写法时,在举几个例子之后,引导学生总结读、写数的法则,这个过程本身体现了归纳推理。
四、巧妙渗透环保教育,爱护我们美丽的地球
在教学过程中,我不仅着力数学教学,更注重思想教育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应用题,如书本第18的例3:“某同学有30张彩色纸,做纸花用去它的1/5,做小旗用去它的3/5,还剩多少张?”在完成书本知识的教育外,还应该教育学生做完纸花后的纸千万不能乱丢,应从小养成讲卫生、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作者单位 广东省东莞市塘厦镇第三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