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瑞香
摘 要:新课改提倡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取代传统重教轻学的教学模式,教师应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基于此,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了探讨,以期抛砖引玉。
關键词: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教学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是通过教学的过程,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自发、主动地去探索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充当教学中的引导者和教学改革的实践者,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运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所在,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先决条件。小学生一般对于新鲜事物都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因此,在教学中应尽力将教学内容新奇化,使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积极主动地投入数学学习中。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主动学习的步伐已成功迈出了第一步。
二、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
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采取让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理解、感悟知识,提高学习的能力。如,在讲授《长方形周长》时,可先巩固周长的相关知识,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动手实践:让学生用火柴动手制作长方形,而后让长方形的长边与短边分别重合,此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如何计算能够得到长方形的周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2组长边与2组短边的长度和即为长方形的周长。这样,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践来探索知识,可以让学生经历知识的演化过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与家长联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对于小学生来说,学校教育固然重要,但家庭教育也不能忽视。小学生除了在学校的时间外,其余时间基本都与父母在一起,因此,在家庭教育中也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小学数学教师应与家长勤于沟通,对小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充分了解,并根据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和特点,有针对性地制订数学学习计划,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能够有效提高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强化学生的数学能力和素质,因此,教师应不断探索科学、高效的教学方法,树立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刘坤.也谈小学数学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1(07).
(作者单位 山东省青岛市莱西日庄镇庄子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