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南塘老街

2013-04-29 22:13:08陈旭东
文学港 2013年6期
关键词:南塘馄饨老街

陈旭东

《风雅南塘》一书把南塘名之为唐宋以来甬城航道的南门户,为宁波城与鄞南、鄞西、奉化甚至天台地区的交流打开大门。此景点经笔者深入历史挖掘考证著述后,南塘老街再次焕发青春。吾听闻已久,逢此“五一”小长假,携妻带女前往亲历。游遍南塘老街,与书中印象略有差距,然感此街深具人间烟火,以人之舌尖抵达人之心灵。

入南塘老街牌门,便觉人气与食物的香气扑鼻而来。南侧有一石桥,桥下是略显狭窄的河塘,河对面是一排普通的住宅楼,令人想见不到千年前的盛况。倒是向右转,立即看到一家做青团的店面,老板娘脆生生的吆喝着:十元三个,米鸭蛋,再不来买就卖光了,各种口味啦……店门口一溜摆着三个一盒的米鸭蛋,经不起她的叫卖,妻挑了一盒后,与孩子们一起分食,妻吃到一个馅子是咸菜的,就说:咋有这种味道,我以前吃的都是芝麻白糖馅的。另外半个就分给我吃,进入我的嘴巴到达我的舌尖,还是软滑的,但咸菜的味道与青团的香味格格不入,看来我与妻于此口味同矣。

一路逛过去,且走且听且闻,发现一家做油赞子的店门前排起长队足以占据小半条街,立即联想到我家以前的食品加工场。他们和面、切面成条、搓油赞子、炸油赞子都在人民群众的雪亮眼睛底下,当时我也是坐在面板前,一双手上下左右翻滚,让面条跟着它的弹性绞成绳的形状,而且,搓油赞子、炸油赞子也是我的拿手好戏,我们家的加工场以前也是门庭若市、络绎不绝。

我们惊叹于油赞子的魅力,我开玩笑说退休以后就到这里炸油赞子,这可是从孩提时代就萦绕不去永久的味道。油赞子的味道讲究松脆、清香,轻嗑即化,且耐咀嚼,回味有余香,连打出来的嗝都有油赞子的味道。

一家馄饨店吸引了我们的注意,该店前台就是加工场,后厅摆满方桌,店内站着的人与坐着的人各占一半,想必味道应该甚好。经观察、等待与微笑外交,我们终于有一张桌子可以坐下,我起身帮妻端馄饨,坐定后舀馄饨汤入口中,有一股浓浓的酱油味,便知此乃酱油馄饨,与北仑的猪油三鲜馄饨不一样。也许这是鄞南、奉化馄饨的口味吧,馄饨个头大,皮较厚,肉倒多汁,在我的舌尖上转来转去,没有特别的回味,不过几个馄饨下肚后就饱了。

此后我们的眼中,五香豆腐香干、茶叶蛋、赵大有糕团,奉化千层饼……传统食品依次映入眼帘,但是有大馄饨垫底,没有激起孩子们再次品尝的欲望。

最终,我们停留在一家粥店门口。妻眼尖,牢牢盯住招牌上的“红枣粥+酱瓜+蒸糕=8元”,她的提议立即得到孩子们的响应,她们早就看到蒸糕诱人的模样,闻到米和蛋的清香,我则中意红枣粥,而且更吸引人的是:我们可以在粉墙黛瓦、冬暖夏凉的阁楼上,吹吹春天的风,边喝粥边欣赏老街的风景。带着新奇与兴奋,我们踩着木梯到木板地,围坐在八仙桌旁的长凳上,有着温和笑容的服务员送上我们的红枣粥,调羹和筷子也是木制的。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雪白半透明的米粥冒着热气,红褐色的圆枣若隐若现;淡绿脆薄的酱瓜置于一旁;另有淡黄色与咖啡色相间的蒸糕整齐地排列。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拿起调羹去舀粥,平时挑剔的她们竟然脸有陶醉之色。

我深吸一口气,舀起一调羹送入舌尖,哦!那就是儿时奶奶家红枣粥的味道——经爷爷调制的食品,即使是普普通通的一碗粥,却是无上的美味。我咂咂嘴,粥在舌尖上徘徊,幼滑幼滑的,新鲜稻米的香味在鼻腔与舌尖之间巡回,而红枣特有的甜香更为米粥增添风味,嘴中放入一片蒸糕,慢慢咀嚼,富有弹性而不黏牙,回味后有米香和蛋香;加入一片酱瓜,咸甜相间的味道刺激味蕾,产生再次品尝的欲望……

经一致同意,我们又加了一盘蒸糕,清风徐徐,简朴的美味在舌尖,笑容在脸上,轻松自然在心上,望着熙来攘往的人群,竟恍惚有“偷得浮生半日闲”的窃喜。

南塘原以其悠久历史与重要的地理位置闻名,千年后她完成历史使命,却迎来她的第二春。喜欢吃也讲究吃的宁波人,正以南塘老街满街的传统美味喜迎四方客,从四方来客的舌尖直抵他们的心灵,让人欲罢不能,流连忘返。

猜你喜欢
南塘馄饨老街
学包馄饨
老街谣
黄河之声(2021年16期)2021-12-14 03:02:04
老街中飘起淡淡的乡愁
华人时刊(2020年23期)2020-04-13 06:04:20
东门老街
中国报道(2020年12期)2020-01-08 02:18:03
悲伤的时候,吃一碗热馄饨
南塘老街半日游
邂逅南塘
邂逅南塘
老街(外二首)
天津诗人(2017年2期)2017-11-29 01:24:27
暖胃馄饨热乎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