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百奎 李超
摘 要:工业设计是现代制造业与创新创意高度集成的“智慧产业”,是产业升级的重要助推手。中国中小制造型企业大多处于国际产业链最底端,利润低、设计研发能力弱、缺乏高素质人才、管理理念落后,无力组建综合项目设计团队。在政府主导下,整合资源,推广工业设计产学研合作平台,是提升无锡现代制造业水平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制造业;工业设计;产学研
前言
无锡市为什么要大力发展工业设计产业
工业设计是引领制造业发展的先导产业,是产业链中极具增值能力的环节,其发展水平是工业竞争力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工业设计对于提升产品附加值、增强产品竞争力、塑造企业品牌形象,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无锡制造业繁荣发展的背后,是缺少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内涵,是简单的模仿和低附加值的重复生产。只有通过大力发展像工业设计这样的产业,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才能从根本上突破资源能源制约,打造苏南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新兴产业示范区,实现可持续发展。
1 工业设计专业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弊端
1.1 工业设计专业定位模糊
据统计,中国有近1000所高校开设工业设计专业,其中分理工类和艺术类。理工类工业设计专业重产品结构和产品功能;艺术类工业设计涉及领域较广,重外观造型,缺乏深度。在培养目标上提出了较为宽泛的要求,开设的诸如交通工具设计、家居产品设计、日用品设计等专业课程,涉及各个领域,缺乏针对性,课程间缺少联系,专业定位相对模糊。在拓宽了工业设计专业范畴的同时,却少了“特色”,多了“拼盘”,课程间缺乏支撑和联系。
在专业化、多元化教育背景下,教学目标理解上的模糊和教学定位上的模糊,其实是对人才培养模式缺乏针对性的表现,艺术类高校的工业设计专业教学应从专业特色出发,因时因地制宜,设计和制定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和教学模式。
1.2 专业教师与工业设计实践脱节
设计界有一种说法,真正高水平的设计人员在企业,而不在学校。其症结在高校教师缺乏实际项目操作经验,教学和研究一线的专业教师,很少与社会和企业实践结合,闭门造车。对于大多数设计专业教师来说,书本成为他们最大的信息来源,备课时东拼西凑、应付教学的情况较常见。另外一个问题是有关师资的构成,部分院校设计专业的教师直接源自艺术类和工程类专业院校,从学校到学校,未真正经历过社会的洗礼,实践经验匮乏。
1.3 造成学生“理论不理论,实践不实践”的局面
在工业设计专业建设欣欣向荣的背景下,许多政府部门积极拨款来为高校的硬件配套出力,各个高校相继给工业设计专业增加各种实验实训设备等,这大大促进了专业的发展。但是,实验技师的缺乏和进出实验实训场地的复杂程序,将大部分学生拒之门外,加上传统教育思想的僵化和师资力量的配备问题,造成学校开展的所谓实践课程只是简单的电脑实践,起不到应有的实践效果。
1.4 毕业生无法迅速适应社会
中国设计院校的毕业生的特长是计算机操作能力强,缺点是调查、策划、创意能力弱,经验和技巧不足,设计质量不高,设计流程中各阶段的工作比较粗糙。设计的核心是创新,这个现象折射出的正是中国传统设计教育的实际问题:可以培养出出色的电脑高手,而不是设计师。
2 工业设计产学研“三体合一”教学模式梳理
2.1 教学目的
培养中国未来优秀工业设计师及工业设计管理者,推动中国工业设计产业发展、带动中国工业发展。
2.2 教学对象
以本科为主,包括大专、硕士、博士在内的高等学校工业设计专业学生。
2.3 教学环境
趋向于多元性与灵活性,课程地点根据不同课题需要进行选择,校内外均可进行,可在企业、教室、图书馆、资料室、机房、实验室、工厂车间等地。
2.4 教学过程与方式
产学研“三体合一”教学方式将打破传统模式的“灌输式”、“管控式”的教条,具体措施有:
a、学校邀请企业一线设计师走上讲台,向学生介绍校企合作项目在实际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和产品实现的具体操作流程,增加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经验,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度和学习兴趣。
b、学生走上讲台,让讲台成为学生展示的舞台。在一些作品汇报和方案展示的课堂中,让学生走上讲台陈述方案,接受同学、老师、设计师的点评。
c、根据知识结构的要求合理安排课程环境。如工厂观摩、社会调研、企业实习、专业考察等,知识传授多样化。
2.5 教学效果分析
产学研教学模式旨在培养能迅速胜任于企业、社会的优秀设计师。在课程中,学生就可以接触到社会,了解行业和企业的特点,在实践中学习,消化理论,掌握将来职业生存的必须技能。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职业精神,让学生有足够的空间。
3 无锡工业设计产学研合作模式类型梳理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个人、企业、学校开始关注产学研的合作模式,经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以及实地调研总结,可以将产学研合作模式大致分为以下几种:
3.1 以建立孵化平台为主体的产学研合作模式
大学科技园是我国继高新技术开发区之后,于1999年开始推行的一种推动国家源头创新的形式。江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就是这样的平台,作为集孵化、投资和运营管理服务三位一体的综合性孵化基地,旨在转化科技成果,孵化高新技术企业、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服务区域经济建设和支撑行业技术进步。
3.2 以高校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合作模式
由高校或科研机构自己创办的企业,与大学等科研机构有着紧密联系,在产学研上有独特优势,如清华同方、北大方正等。
3.3 以社会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合作模式
是指在科学技术转化中,由企业来主导实现科技活动与经济活动的结合,具体可分为以下几种具体形式:技术资产经营模式、带土移植模式、代理创业模式、学科性公司模式、订单技术模式、企业冠名设计竞赛活动等。
3.4 校企合作办学
对于应用性极强的工业设计专业,每个高校都意识到校企合作的重要性,也都以不同形式与一家或多家企业有过或密切或松散的产学研合作经历。这种合作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3.5 校企联合办学
校企联合办学的方式主要有:依托企业共建实验室或工程研究中心;依托高校建立技术研究中心;以就业为导向的联合人才培养。以无锡市的江南大学为例:江南大学工业设计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在产学研校企合作方面影响较大。尤其是与政府合作创办的无锡国际工业设计节,推动了工业设计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轰动了整个工业设计界。在人才培养方面,早在1999年8月就与香港蒋氏基金合作,创建人才培训中心,举办各类高级现代设计、管理人才培训班,聘请世界一流设计师前来讲学、研讨,在全国设计界拥有较高知名度和良好声誉。
3.6 校企科研合作
工业设计作为实用性很强的专业,在产学研合作方面,主要以横向科研合作方式与企业合作。一是解决企业实际遇到的技术困难,二是帮助企业开展新产品研发。2009年全球经济危机后,各企业都意识到与高校合作提升竞争力,增强抗危机能力对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性,主动寻求与高校合作的积极性有了很大提高。各高校也根据自己的专业优势,积极走出去加强与企业的科研合作,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
3.7 以政府为主导的产学研模式
政府在整合社会资源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由政府牵头,联合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建立科技园、创业园、孵化器等,将会事半功倍。
无锡(国家)工业设计园是中国第一个工业设计主题园区,目前是江苏省国际服务外包示范区、江苏省现代服务业聚集区、江苏省工业设计创业服务平台、无锡市产学研联合创新服务平台、中国工业设计示范基地。
由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与无锡市人民政府主办,园区与无锡市科技局承办的中国(无锡)工业设计大赛(太湖奖),以及由国家知识产权局和江苏省人民政府主办,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江苏省科学技术厅、江苏省知识产权局、无锡市人民政府承办的“中国(无锡)工业设计博览会”,均已成为国内颇具影响力的工业设计类奖项及展会,为无锡的产学研发展探明道路。
4 结束语
在无锡市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工业设计对于提升制造业水平,增强产品竞争力、塑造企业品牌形象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工业设计产学研合作的特点和形式还在不断的变化之中,但是它必将伴随民族设计意识的提高而蓬勃发展。这需要学校、企业、政府三方联动共同努力,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支持和引导;需要高校不断创新的科研成果和持续输出高素质人才;需要企业积极配合吸收人才和转化科研成果,在三方共同盈利的情况下,充分利用三方的优势,使无锡产学研结合真正具有生命力。
参考文献
[1]杨媚.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产学研结合机制探讨[J].商场现代化,2012(8)
[2]陈羽,陈锦昌.工业设计学科产学研合作[J].工程图学学报,2005.(6)
[3]段卫斌.工业设计产学研实践[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8
[4]陶济.工业设计创新是企业技术创新的关键[J].中国科技成果,2001(24)
作者简介:曹百奎(1983-),男,籍贯:河南新乡,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体验设计。
李超(1984-),男,籍贯:河北唐山,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交互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