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院校学生自我妨碍心理动机及干预

2013-04-29 01:53:06李慧
新课程·上旬 2013年6期
关键词:自我保护自尊

李慧

摘 要:自我妨碍普遍存在于中职院校学生中,近期看,自我妨碍可以暂时降低个体对失败的恐惧,减少焦虑。但从长期看,自我妨碍则不利于个体成绩表现,降低其成就感。现从自我妨碍概念及类型、自我妨碍动机及其产生的后果展开论述。最后依据自我妨碍影响因素提出了几种相应的干预策略。

关键词:自我妨碍;自尊;自我保护;印象管理

一、自我妨碍概念及类型

在成就取向型的社会中,能力作为自我价值的核心,失败不仅给别人留下低能印象,还会威胁到自我价值的肯定。因此,个体会尽一切办法避免失败或改变失败的含义,自我妨碍就是一种很好的保护策略。当面临一个成就情境时,由于害怕失败以及失败后带来的消极结果,个体会故意设置一些情境妨碍自己成功。当失败时,他们会说“我没有成功并不是因为我没有能力,而是因为障碍的存在”;当成功时,他们则说“即便是有这些不利因素的存在,我仍然成功了,说明我的能力是很强的”。这样,在维护自己能力的同时也保护了自我价值。这种个体预先采取自我价值保护的策略就是“自我妨碍(self-handicapping)”。Berglas和Jones最早对自我妨碍进行了研究,他们将其定义为“在表现情境中,个体为回避或降低因表现不佳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而采取的任何能够增大将失败原因外化机会的行为和选择”。

依据个体对行为控制程度,可将自我妨碍分为行为式自我妨碍、自陈式自我妨碍和抬举他人。行为式自我妨碍通过行动给自己的成功设置障碍,换取归因上的利益。如,减少努力或练习、睡眠不足、与朋友交往频繁过多等;自陈式自我妨碍,是个体用各种借口公开表示自己处于不利竞争情境,但并不一定减少实际努力,失败时据此归因又容易博取他人的谅解,这种形式的自我价值维护有效性不及行为式自我妨碍,更可作为一种印象管理策略。如,声称有各种疾病、作业太难、抱怨环境干扰等;抬举他人是一种特殊的自我妨碍策略,其特殊性表现在:个体在面临竞争或比较情境时,提供给竞争者或比较者额外的信息或帮助使其有更好的表现,自己同样尽力以求最佳表现。若结果为失败,则归因于竞争者所获取的额外利益,从而避免对自己能力的怀疑,同时还可博取不自私、有爱心的美名。目前,对于第三种分类还没得到充分认可,抬举他人是否只是行为式自我妨碍和自陈式自我妨碍的一个特例,仍需进一步探讨。

二、自我妨碍动机理论

成就情境中,促使个体采取自我妨碍的动机是为了控制自我归因还是他人归因?到目前为止,还存在一些争论,主要集中于两种解释,即自我保护策略和印象管理策略。

1.自我保护策略

以Covington为代表的自我价值保护理论认为,成就情境中,个体行为基本动机是保护自我价值,维护自我形象。付出努力并成功是值得赞扬的,然而付出了努力却失败则给人留下低能印象。因此,有些学生会采取根本不努力的手段,尽一切可能避免失败或者改变失败的意义,为自己的失败找到借口而不至于表现出无能。自我妨碍就是个体为了保护自我价值,转移人们对其能力的注意力而采取的一种策略。

2.印象管理策略

印象管理又叫印象整饰,该理论认为,个体对自己在公众面前形象的关注是驱使其使用自我妨碍策略的主要原因,自我妨碍者对自己在他人心目中形象的关心超过了对自己实际表现的关心。此外,如果个体使用自我妨碍策略是出于印象整饰的目的,那么表现情境有无观众就很重要。Kolditz等研究表明,被试公开场合自我妨碍行为多于私下情境,多出于维护自己公众印象而选择抑制成绩表现,支持印象管理。

3.自我保护与印象管理的整合

我国学者李晓东等认为,自我价值与印象整饰理论之争实际是自我妨碍者保护的究竟是自己心目中的能力形象还是他人心目中的能力形象之争。实际上,自我妨碍两种理论解释并不相互排斥,对自我妨碍心理内因的解释是自我保护,外因解释即为印象管理。此外,个体的行为标准还会随情境而变化。因此,应该用个体和情境之间的交互作用来预测自我妨碍者动机。

三、自我妨碍干预

自我妨碍表面上看是一种自我保护策略,实则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自我妨碍可以暂时降低个体对失败的恐惧;另一方面,自我妨碍行为不利于成绩表现,易降低个体成就感,不利于个体成长。因此,有必要对自我妨碍进行干预。

1.归因训练,鼓励学生发展内在归因定向

自我妨碍的潜在认知机制是防御性归因模式。因此,可以通过归因训练来矫正其不良归因方式。鼓励其更多发展内在归因,成功时归为内部稳定能力因素,获得最大限度自豪感和安全感,同时,外化失败以便最大限度减少羞耻感和怀疑,保护自尊。

2.正确运用评价性反馈,帮助学生形成确定的自我印象

洛克的研究表明,提供奖励和语言反馈可以为学生提供有效信息,从而鼓励他们继续学习,直至目标实现。为此,教师应增强表扬、批评等评价一致性和针对性,帮助学生形成确定自我印象,抑制其自我妨碍动机。

3.改革、调整考评制度

实行全面性评价和单项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的考评制度,减轻学生面临的评价性威胁,缓解每次考试前的焦虑情绪,以克制学生自我妨碍。

4.针对各种自我妨碍影响因素,有效提高学生自尊、自我效能和成就动机

大量研究发现自尊水平、自我效能感、成就目标定向、个性特质、性别等对自我妨碍有影响作用,可以从这些因素着手,进行自我妨碍干预。

低自尊水平学生比高自尊水平更易采取自我妨碍。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自我评价,引导学生确立适当的抱负水平,对学生持有适当期望值,避免过高期望带来对自尊水平的损伤,积极创造情境增加学生成功体验。

学生自我效能感能有效克制其自我妨碍行为。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培养学生明白努力学习的意义及优异成绩来自于长期不懈的努力。此外,帮组学生设置合理成就目标,让学生体验到成功,也可以提高其自我效能感。

同辈人发展状况较易对女学生产生潜移默化影响。因此,可以通过开展女性成功事例的专题讲座以及开展团体辅导来构建其成功价值观。对于男学生的自我妨碍,可以通过培养其责任心来强化他们追求成功的需求。

总之,自我妨碍策略普遍存在于中职院校学生中。干预学生的自我妨碍不仅是为了改变学生归因模式,提高学生学业成就,更重要的是为了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这需要学生、学校和家长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Berglas S, Jones E E. Drug Choice as a Self-handicapping Strategy in Response to Noncontingent Succes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78, 36(2):405-417.

[2]Hirt E R, McCrea S M, Boris H I. Audience reaction in self-handicapping: A matter of who sees what in whom. Manuscript submitted for publication, Indiana University-Bloomington, 2000.

[3]Jones E E. Rhodewalt. The self-handicapping Scale. Princeton University, Princeton. N J, 1982.

[4]李曉东,袁东华,盂威佳.国外关于自我妨碍的研究进展[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l 31-136.

[5] Covington M V. Making the grade: A self-worth perspective on motivation and school refor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作者单位 山西太原慈善职业技术学校)

猜你喜欢
自我保护自尊
关注日常行为,渗透安全意识
幼儿安全意识教育与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
考试周刊(2016年99期)2016-12-26 20:25:23
如何让幼儿学会自我保护
东方教育(2016年3期)2016-12-14 17:41:44
浅析我国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考试周刊(2016年92期)2016-12-08 02:09:07
用赏识让教育走向成功
大学生自尊与归因方式的相关研究
中小学教育管理中侵犯学生权利现象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2期)2016-09-22 16:35:08
大学生自我效能感、自尊、领悟社会支持以及压力性生活事件的关系研究
大学生自尊与人际关系相关关系的研究综述
中国市场(2016年1期)2016-03-11 21:21:57
论体育教学中安全教育的有效实施
成才之路(2016年2期)2016-02-01 11:4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