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英美
摘要:现代人对铭刻着时間老人风尚符号的民間装饰艺术怀有深深的眷恋,这种眷恋之情转变为对传统文化内涵进行的再解释,赋予它具有时代色彩的新感觉,新形象。经过我们的审美取向,这种古老的传统艺术便成为一种新的时尚。
关键字:精神家园 审美和效用 继承与创新
张道一先生将民間艺术列举八个大类:(一)衣饰器用;(二)环境装点;(三)节令风物;(四)人生礼仪;(五)抒情纪念;(六)儿童玩具:(七)文体用品;(八)劳动工具等。概括起来即是:一类以审美和精神生活为主题;另一类以实用和物质生活为主题。民艺品类的多样性也为现代生活中的装饰艺术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民間装饰艺术品在创作时抛弃具体写实的物象,追求超感觉的内容和观念,常常采取象征、寓意、夸张、变形、色彩鲜艳或抽象等艺术语言来直抒胸臆。通过自由自在的形式美的规律,表现出一定的情绪、格调、审美趣味和审美理想,可谓热烈的感情,幽默的智慧。
民間装饰艺术作为一种精神生产活动,经过长期潜移默化,演变成一种支配千百万人的牢固的审美“观念”,并以习俗、传统和文化等形式影响着现代社会的各个层面,是一种积极的社会审美力量,并且表现了民众审美经验中的无意识和潜意识的生命张力。
对民間民俗文化的重视我国古已有之。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对于帮助我们了解民族历史文化将会起到其他艺术形式所无法替代的作用。我们今天提倡进行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民間文化艺术的创作,目的是在这一古老而传统的活动行为过程中去感受我们悠久的文化传统和特有的精神内涵,去发现民俗文化中蕴涵的哲理。同时,引导我们去创建新的文化和精神家园。
一、为何民間装饰艺术能够扎根于现代生活中?
(一)民間装饰艺术的绝代风华——人类情感的皈依
人类社会发展所追求的目的是建立人类自己的物质家园和精神家园。在现代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当前城市人对民艺的钟情与喜爱,其根本原因来自于对传统民間乡村生活的向往,对冰冷、压抑的机械化工业社会的逃避。一方面希望通过生活环境中技艺淳朴的民間装饰品在视觉、触觉及使用中寻求精神世界的满足与温暖;另—方面民間装饰的大众化社会基础让拥有者倍感亲切,并籍此感受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間日益减少的亲切情谊,寻求心灵慰藉。
“世界上任何民族,无论其生活多么艰难,都不会把所有的时間和精力完全用于食宿之上。”“他们可以不吃不喝,甚至可以不穿很漂亮的衣服,但是不能没有这些装饰艺术品。即使是最贫穷的部落也会产生出自己的工艺品,从中得到美的享受。”格罗塞在《艺术的起源》一书中这样写到。
“每一个创作的环节都体现着世代共存的智慧。”民間艺术的创作是那些靠着大自然的资源和自己的手工劳动为生的匠人们、艺人们的精神世界的展现,可以说他们才更加懂得生命延续的重要意义。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杭間在《中国古代物质文化经典图说丛书》中的总序中写道:“当我们回到了‘家,关上门,面对自己、自己的身体,以及由此而来的灵魂的需要,发觉我们仍然还是那个过去的‘人……人在物质面前的解放,确实改变了几代人的生活样子,但是在夜深人静时,或在以血缘关系为背景的传统关系中,我们有很多理由认为,人类的昨天、前天,仍然还很清晰、很亲近。”
(二)民間装饰艺术的美和效用——人类的赞许和共鸣
民間装饰艺术处在生活与生产的交汇处,有意无意地创造了实用与审美同体的艺术功效。民間装饰艺术为现今城市居民关注喜爱,正是因为它在不同环境、不同时空均能散发各种功能性。
1、审美功能
民間装饰艺术与人民大众的现实生活紧密相连,甚至有时就是现实生活的直接表述,它涉及到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是一种真正为生活造福为生活服务的艺术。现代人追求民間艺术并非完全出于生活需要,而更多的是出自于对纯真朴素的民間文化的喜爱,对它独特审美形式的赞许与共鸣。
当然,现代生活环境中的民間装饰品已由原来的以功用目的为主、审美欣赏为辅,转变成强调文化审美为主、功用为辅,在这里,民間工艺品更多的是体现人们审美品位与生活情趣。民間装饰艺术作品的美是多种因素的综合展现,强调构图的完整、饱满、对称:色彩的鲜艳、对比、爽朗;造型的完美、象征、随意、意象性以及气氛的热烈等,这些都反映出民艺与众不同的审美意识和形式特征,强化着现代生活空間的文化与个性特色。
2、文化功能
不同的生活方式创造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文化也用不同的方式创造着不同的民族。民間装饰艺术自然、纯净、内涵丰厚,从中体现着中华民族特有的民风、民俗,体现出民間文化鲜明的特色,它是传统民間文化的形象载体。民間文化观念在民艺创造活动中的形态化是追求吉祥祥瑞、宗族传承、增寿延年、招财纳福、丰衣足食、门第高显、社稷平安等等,含蓄的表达或渲染着一种思想感情和文化氛围。城市中的现代人同样怀有这类“恒常”的观念,当然也希望通过民艺制品的精神内涵表达内心的希冀。这也是民間艺术语言的独特魅力所在。
3、实用功能
在生产过程中,实用功能是最基本和最直接的目的,这种实用性的满足是在多层次的变化发展中为提高生活质量、为满足多样化需求创造出更为方便、合理、丰富的器物。
现代生活环境中的部分民間装饰艺术品依然保留了原先民間具有的实用功能,例如年画、剪纸通过精心装裱后装饰平整光滑的墙面,再配以专用的射灯,它已不再是原先乡村农舍内用于节庆烘托喜庆气氛时的单纯剪纸、年画,而成为表现民間文化的艺术品。现代生活环境中民間工艺品的应用不是照搬民間生活用具,而是都市人追求民間艺术、民族文化的外在表现。它所具有的外在形式与生活实用功能兼备的实用性,使得人们在获取精神内涵的同时又获得相应的实用价值。
(三)民間装饰艺术的人性化魅力——人与自然和谐的主题
传统民間艺术造物思想重视人与自然、人与物的交流、沟通与融合,重视人的情感因素,追求自然与造物間的和谐整体。以传统造物思想为理念制作的民間装饰品,其生产过程中的作坊式、家庭化以及手工加工方式,完全区别于现代工业自动化环境下机器大批量、大生产、大众化的产品。民艺制品手工艺方式中体现的亲切与温暖,也是当今追求快速度、高效率所无法比拟的。因此拥有者在享受民間装饰艺术外在美的同时也在真切感受被其物化后的温暖情意。这份淳厚的情意是机械制品无法给予的,也恰恰体现了它人性化的魅力。
二、怎样在现代生活中融入民間美术?
1、充分利用传统装饰图案及符号。
民間装饰品中运用的图案和符号有的典雅精致,有的粗犷淳朴,通过不同的构图技巧和表现手法,反映了不同时代我们祖先的审美意识和精神需求。蝙蝠、鹿、鱼、石榴、鸳鸯、松鹤等都是民間艺术作品中常见的装饰图案。
“梅、兰、竹、菊”、“岁寒三友”等图案则又是一种隐喻,通过借用植物某些生态特征,赞颂人类崇高的情操和德行。
吉祥图案的画面打破自然物象的束缚,构图错落有致、虚实相間、空灵剔透,给人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間,体现虚无空灵的道家思想,意境含蓄委婉,能充分体现中华民族独特的个性。
2、广泛吸收中华文化营养及精髓。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佛、道、儒等各种思想相互融会、补充,逐渐形成了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华夏文化精神,例如传统老庄美学思想的“恬静淡泊”、“大象无形”、“大音希声”对现代艺术创作所产生的影响。
“民族性是活的生命”,民間装饰艺术作为民族文化的产物,只有以古老中国的传统文化为设计源泉,创作出凝结中华民族神韵和精神风采的艺术作品;只有让世界从我们对传统民間美术的继承和创新中看到更多灿烂的中华文化,中国民間艺术才能够成为世界的。
3、舒展心态,防止仿造而无创造。
当前盲目照搬中国的所谓‘继承传统的纯复古现象来势凶猛,如何正确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实质与精髓,满足人们多层次、多元化、多方位的需求?秉承和发展中国传统元素之精华,是艺术创新的前提,而脱出美学传统的物化表现,将传统的艺术精神与现代意识相结合,是一种理念的创新。因此,在创作中应敢于吸收借鉴先进的文明成果,敢于迎接外来文化的冲击和挑战。每一次融合的结果都是一个文化的空前撞击,在撞击中,本民族的特色不但没有削减,相反地会愈加鲜明。
但是创新不应走入求奇的歧途——认为“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才是创新。应该说,创新是传统的延续和发展。创作具有深厚民族特色的民間装饰艺术作品不仅仅是在形式上追求造型、纹样、装饰工艺的别出心裁,更重要的是在内涵和情趣上体现。正如俄国作家果戈里所说:“真正的民族性不在于描写农妇的无袖长衫,而在于有民族精神。”
中国文化是世界仅见的延绵不绝、高峰迭起的文化系统,它以迥异的风格,多方面的成就使世人叹为观止。我们通过领悟其中蕴涵的博大精深的哲理,从而了解我们的生命和生存的意义。但是在21世纪的今天,这座我们的祖先用世世代代的传统艺术文化积淀叠起的大厦正在衰落甚至即将消失,那么,当代艺术家与设计师怎样去弘扬它、理解它、挖掘它、保护它就成为我们要深刻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