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攀
明确高中数学教学的特点相对初中数学而言,高中数学概念抽象,定理严谨,逻辑性强,教材叙述比较严谨、规范,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明显提高,知识难度加大,且习题类型多,解题技巧灵活多变,计算繁冗复杂。加之数学课时紧,因而教学进度一般较快,从而增加了教学的难度。
一、明确高中数学教学的特点
1.教法的特点。教学教材内涵丰富,教学要求高,教学进度快,知识信息广泛,题目难度深,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不易掌握。高中教学往往通过设导、设问、设陷、设变,启发引导,开拓思路,然后由学生自己思考、去解答,比较注意知识的发生过程,注重对学生思想方法的渗透和思维品质的培养。
2.学生自身的特点。一是心理特点。我国现行学制的高中学生一般是16岁以上,在生理上,正处在青春时期,而在心理上容易产生闭锁性,给教学带来很大的障碍,表现在学生课堂上启而不发,呼而不应。二是学法特点。高中数学学习要求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规律,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如果学生围着教师转,不独立思考和对规律进行归纳总结,满足于你讲我听、你放我录,缺乏学习主动性,必然会造成数学学习的困难。另外,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兴趣、性格、意志品质、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等非智力因素,都会影响学生数学学习。
二、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学习氛围。课堂教学中老师应以良好的情绪面对每一个学生,指导学生操作,鼓励学生敢想、敢问、敢说,使学生乐于和老师交流,主动参与学习;在教学中老师要尊重学生提出的不同见解和观点,引导学生积极与教师进行交流,形成师生合作,共同探讨的学习氛围。
2.培育学生学习的兴趣与自主性。一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要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可通过介绍古今中外数学史、数学方面的伟大成就,阐明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巨大作用,来引导诱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二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把每条定理、每道例题都当作习题,认真地去证明或解答,并适当加以批注,特别是通过对典型例题的讲解分析,最后要抽象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另外,老师要鼓励学生独立解题,因为努力求解过程,也是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过程。
3.教师要随时把握教学的脉搏,因地制宜地及时调整教学对策。一是创设情境教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注意创设新颖有趣、难易适度的问题情境,把学生导入“似懂非全懂”、 “似会非全会”、 “想知而未全知”的情境,让学生学有所得,发现自己的学习成效,体会探究知识的乐趣,增强学习的信心。例如课堂教学的导言,需要教师精心构思,一开头就能把学生深深吸引,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如:集合的概念,可以这样引入: “某同学第一次到商场买了墨水、日记本和练习本,第二次买了练习本和钢笔,问这个同学两次一共买了几种东西?学生会回答应是4种,然而为什么不是3+2:5种呢?这里运用了一种新的运算,即集合并的运算:{a,b,c}u{c,d}={a,h,c,d}。二是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在课堂上,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自身的特点,通过生动的语言、精辟的分析、严密的推理、有机的联系来挖掘和揭示数学美,让学生从行之有效的数学方法和灵活巧妙的解题技巧中感受数学的无穷魅力,并通过自己的解题来表现和创造数学美,产生热爱数学的情感。三是及时查缺补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难点。高中数学知识是一环紧扣一环的,一旦某一知识点出现问题,必将影响到以后新知识的学习。因此,一方面要通过测试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的难点和学生的基础;另一方面教师要经常深人学生中,听取学生的意见建议,了解他们学习的难点,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和方法,查缺补漏。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辅导下主动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根据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特点、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的思路和方法,这种互动性的教学,必将促进高中数学的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