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迦
摘要:语言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要充分挖掘现有教材的文化内涵,在课内、课外进行文化的渗透,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这对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及综合素质都有着积极的意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融入相应的文化因素,以跨文化意识进行英语教学,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已成为英语教学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语言;文化;跨文化交际能力;课堂教学
在中学英语教学方面,我国颁布了新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对于外语教学的交际性原则、语言与文化的关系等作了较为明确的规定,可以说这是我国外语教学界在语言的本质和功能等方面认识深化的一种体现。新课程标准对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也有了明确的归定:“在英语学习的较高阶段,要通过扩大学生接触异国文化的范围,帮助学生拓展视野,使他们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当前英语教学往往局限于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只注重句子意义及语法分析,而忽略了文化背景知识教育。近几年高考英语命题提供这样一个信息:高考试题所负载的文化信息量不断增加;着重考查学生运用语言能力而不只是语言知识。如果我们忽略了文化背景知识,用大量时间孤立地教授语言知识,不仅费时费力效果不佳,而且会加重学生负担,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所以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教育,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不仅是重要的而且是必要的。
一、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涵义及其作用
跨文化交际能力,顾名思义,就是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交往的能力。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交往,必然存在着文化差异,在有的情况下,这一差异会很明显(如东西方文化之间) ,表现为不同的思维模式、价值取向、行为规范等,而有文化差异就会造成交际障碍。理解和拥有跨文化交际能力,可以减少甚至消除这种障碍,使交往获得成功。掌握跨文化交际能力主要有两个作用,一是有利于消除交际障碍和磨擦;二是有利于拓宽视野,促进文化交流。在跨文化交际中,如果不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加上交际双方缺少跨文化交际知识,必然会引起交际障碍甚至磨擦。比如,中国人的谦虚,可能被英美人视为“虚伪”;英美人的干脆,可能被中国人视为“冷漠”;中国人的热情,可能被英美人视为“繁琐”;英美人的许诺,可能被中国人视为“骗术”;中国式的关心,可能被英美人视为“好为人师、多管闲事”,等等。要消除这些交际障碍,必须要掌握跨文化知识,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此外,掌握跨文化交际知识还能促进文化交流,帮助我们全面了解异国文化教育的过去与现在,分析当今世界的先进文化因素,并有助于我们反省自身文化。而一旦将本民族文化置入世界环境中,进行全方位、多层次地对比,我们就有可能发现本民族文化要健康发展还需要补充什么养分。有了这种对比分析,作为学生就可以增强其学习的针对性和主动性。
二、语言、文化与教学的关系
1.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这里所指的文化,并不是单纯意义上的音乐、文学、美术等,而是广义上所指的:一个社会所具有的独特的信仰、习俗、制度、目标和技术的总模式。从语言的特征和功能以及文化的范畴和内容来看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十分密切。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并对文化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理解文化必须了解语言。语言是文化的符号,不同民族的语言反映和纪录不同民族特定的文化风貌,而不同民族的文化又在某种程度上制约着其语言的发展。
2、英语教学中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不同的文化通过不同的语言来反映。世界上不同民族的语言千差万别。而英汉两种语言是属于迥然不同的语系——前者为印欧语系,后者为汗藏语系,所以它们的语言形式差别很大,所负载的文化也各不相同。我们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为了跨文化交际,所以从一开始我们就应抱着这个目的去进行英语教学。鉴于语言与文化有着如此密切的相互依存关系,在跨文化的交往中,如果我们没有对文化知识的深入了解,只局限地以自己母语文化中所形成的个中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习俗观和世界观去和外国人交往,必然会形成不同文化观念在某个话题或论点方面的冲突和不快。
三、高中英语教学中学习英语文化的必要性
语言与文化同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有着如此密切的关系,在中学阶段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是必要的。
1、认识中西文化的差异,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有助于提高英语交际能力。谈到中西文化差异,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国,邀请别人参加宴会或某种活动,时间由邀请方确定,被邀请者视受到邀请为一种荣幸, 一般都会按时赴约。 而在美国,邀请别人参加宴会或某些活动被视为占用别人的时间,需要双方协商有关的时间。因而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惯、风俗传统 。在美国收到别人的礼物应当面打开表示对别人的礼貌、尊重,而在中国当面打开礼物是不礼貌的行为。所有这些说明了,在日常学习中,要提高英语交际能力,就必须尽可能全面地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2、理解英语文化背景有助于阅读。英语的阅读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要读懂一篇文章,除了要有一定的语言知识外,还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文化背景知识。实践表明,在语言难度小时,阅读英语作品有困难主要是因为文化意识的缺乏。这一点许多英语学习者深有体会。因为英语作品的作者对文章的背景文化一般都比较熟悉,材料中词语的运用以及文章意义的表达都自然得体,符合英语的语言习惯。但是读者不一定了解这些文化背景,这就容易出现读者认识每一个单词,却不能理解文章意义的情况。
3、英语教学中文化背景的介绍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在教学中向学生介绍有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引导学生了解西方的价值观念、风俗习惯,感受异国风情。
四、加强高中英语文化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文化教育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该采用灵活多的方法提高学生对文化的敏感性,培养文化意识,使他们主动地、自觉地吸收并融入新的文化环境中。
1、改革和更新教材。
在制定外语教学大纲时,除要考虑语言的结构、意义、功能等的因素外,还应把目的语有关的文化因素综合进去,并要尽可能地确定外语教学的每一个阶段中目的语文化导入的侧重点,使文化教学成为外语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教材内容要尽量反映其民族文化特点。
2、在课堂教学上,教师要充当文化使者。
教师在备课时就要考虑到对语言教材中的文化背景进行讲解,指明其文化意义或使用中的文化规约。在组织课堂活动时,可设置一些特定的社会文化氛围,让学生在这种背景下来进行"角色扮演"活动,并要求他们尽量按其扮演的角色身份,根据言语交际的环境来正确地使用语言。通过这样的课堂活动,学生可以逐步提高结合社会文化背景来恰当地使用语言的意识。
3、积极组织课外活动,进行一些有关文化知识方面的讲座、讨论会、知识竞赛、歌舞晚会等。
要培养学生的文化适应性,仅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学生必须利用课外时间来扩大自己的目的语语言和文化知识。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在课外去阅读一些英美文学作品和英语报纸杂志,并促使他们在阅读时留心积累有关文化背景、社会习俗、社会关系等方面的知识这将十分有利于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此外,还要引导学生在课外多看一些原版电影和录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