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芝
随着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越来越广泛地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并且表现出了其独特的优越性。2009年,我组织并参与了内蒙古自治区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信息技术与中小学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之子课题《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策略的研究》这一课题的实施过程。我们发现,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领域引入信息技术这种辅助教学后,不但丰富了课堂教学手段,而且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拓宽了学生的时空观。同时通过知识形成过程的充分展示,促进了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有机结合,激发了学生内在因素,发挥了主体作用,从而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听、说、读、写、做的能力,促进了儿童语文能力的整体发展和智力的发展。因此,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内外的运用已成为全面提高小学生语文素质的有效途径,也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意识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一、现代信息技术,拓宽了语文教学的空间
语文学科是一个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因为没有哪一个学科的学习不涉及到语文,另一方面,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其实也同时在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来认识这个世界。比如,《蟋蟀的住宅》讲的是动物的世界;《黄河象》、《琥珀》讲的是化石的形成;《黄河是怎样变成的》讲的是环境的保护;《将相和》、《草船借箭》等讲的是历史故事。正因为语文学科本身在教学内容上的多样性、多元性的特点,加之教学方法的灵活性,所以,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教育的整合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语文教学就可以借助各种信息媒介提供的丰富的信息源,把课本的知识向课外延伸,拓宽语文教学的空间。
但需要注意的是,网络资源海量但芜杂,及时但零散。学生们可以自由获得信息,但他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展开阅读,也缺乏在众多信息中及时捕捉主流信息的能力。因此,这份提前阅读、合理筛选、优质供给的任务,便成了教师备课的必做功课。利用网络资源备课,教师不能做超大容器,只转运知识,而要负起首席引领人的责任,精心选择,精心重构,让网为我用。
二、现代信息技术,优化了语文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一种力量。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化静为动,化枯燥为有趣,化无声为有声,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多媒体,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出浓郁的学习情境。如在讲授《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我们根据“流落街头,几次檫燃火柴产生幻想,冻死街头”几个情节制作课件,课堂展示给学生看,使师生仿佛身临其境。这种以声音、图形创设课堂情境,代替枯燥乏味的口授,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效率。再如研究《落花生》一课时,我们考虑到学生不知花生的生长过程和特点,也不知作者许地山的背景资料,阅读这样一篇以物喻理的文章是枯燥而费解的,于是在课件中制作了系列情境图:朦胧的月色,简朴的茅草亭,桌上的花生,一家人围坐等等,一下子将学生带到了文中说事的情境里,使他们对文章产生了好感和期待,这时,让屏幕上再出现一株花生,金黄的花儿落了,子房下垂了,入土膨大了,长成花生果等生长过程,学生的注意力一下被吸引住了,都盯着屏幕,等待下文。然后点击思考:现在你认为花生为何叫“落花生”呢?你再猜想许地山为何取“落花生”这个笔名呢?创设的生活情境使学生有了储备,对探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自觉地投入到积极主动的学习中,课堂气氛变得异常活跃。
(二)再现课文情境,有效突破课堂教学重难点。
多媒体教学可通过各种手段和特技进行艺术加工,用生动的画面形象直观地再现抽象的语言文字所承载的内容,把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协同利用起来,促进知识的内化,从而掌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如《山雨》一文,让学生“品味语言,感受大自然的秀美,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之情”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怎么才能让学生比较透彻地理解这一重点呢.我们通过多媒体的播放,让学生欣赏了雨前、雨中、雨后图片,观赏了雨景视频,一步一步地将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各种感受调动并结合起来,达到了有效品味语言和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及作者对山雨的喜爱。在雨景、音乐声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交流,较好的突破了重点内容的教学。再如《詹天佑》一文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其中詹天佑设计的“人”字形线路和用不同的方法开凿隧道这部分,集中地体现了詹天佑的聪明才智。用以往的教学手段,往往很难讲清这一难点。为此,我们制作一个课件,运用动画技术,巧妙地将詹天佑设计的两个火车头在“人”字形线路上运动。教学时,随着隆隆的火车声,火车头一推一拉,再由推转为拉,拉转为推,火车轻松上陡坡的过程便形象地展现在学生的眼前,使教学难点迎刃而解了。
(三)开拓学生思维,启迪创新。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思维能力。”想象是创新的翅膀,语文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大胆质疑,大胆创新,这是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呈现出各种生动有趣,灵活多变的画面,有效地诱发学生的创造兴趣,驱使他们更积极地开展创造活动。一位老师在教学《游园不值》时,设计了这样一个思维练习:诗人正站在园门前,抬头欣赏“出墙红杏”,却听“吱呀――”一声,柴扉竟开了!此时画外音响起:“游园如愿又如何?”顿时,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想象的闸门打开了,他们纷纷提出自己的所思所想,描绘出一幅幅美丽的“春色图”。其中,一位学生大胆求异,说:”或许这园中除了这一枝红杏,什么也没有呢?诗人还能写出像《游园不值》这样好的诗篇吗?”这种思维的求异、逆向,不正是创新思维擦出的火花吗?我趁热打铁,布置学生以《游园》为题写一篇作文。结果学生写得又快又好。
应该说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所占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但我们要明确其在教学中的作用,不能为了运用而运用,适合的才是最好的!要想让现代信息技术更好的应用于我们的教学,为我们的教学服务,那我们在教学内容的设计安排上应符合一定的教学设计原理,确定好教学目标,分析出教学重点和难点,以此确定内容的呈现方式,呈现次序,呈现容量,真正做到有机整合,才能使语文课堂充满情趣,充满智慧,快捷高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思考》 何克抗
[2]《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教育部2000年1月
[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章剑卫 姚灶华 中国电化教育20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