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课堂提问的五大原则

2013-04-29 00:44:03春花
东方青年·教师 2013年7期
关键词:解决问题物理思维

春花

启发式教学,是物理教学中经常运用的一条原则。启发就要提问。怎样提问,确实是一门艺术和学问。好的启发提问,能达到引人深思,启迪智慧的功用。下面就物理教学中的提问谈一些看法。

一、提问要有明确的目的。

提问的目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三个:

1.检查、巩固已学的知识。

学过的知识该记的是否记住了,理解得是否正确、完整。通过提问,常常可以发现教与学两方面存在的问题,便于及时纠正补救。

2.引导学生接受新知识。

为了学生便于接受新知识,教师通过提问唤起旧知识是很重要的。

教学的成败与师生的思维活动是否协调一致,关系极大。每堂课的重点、难点、一般来说,教师是心中有数的,但在学生来说却不一定。如果在关键处向学生提问,引起学生重视,是很必要的。否则尽管教师言之谆谆,学生却听之藐藐。

提问的结果,不外乎两种情况:一是答得来,这当然好;再一是答不来,也有好处,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使他对接受新知识作好思想准备(当然不是每个新知识都必须提问,也可设问,或用其它方法唤起注意)。

3.培养学生的物理语言应用能力,表达能力。

把问题的思路整理出来并运用语言尽可能简洁、清晰的表达出来,是对学生思维的一种训练和素质的提升。

综上所述,提问一个问题之前,教师一定要明确:为什么要问这个问题,并充分估计学生的答案有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出现这些情况的问题症结在哪里。否则乱问一通,看起来好像课堂气氛很活跃,但对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没什么作用,还可能问得学生晕头转向,给教学设下障碍。

二、问题要提得确切,不能信口提问。

有的问题,提得含糊,学生摸不清意图,就不好回答。有的问题,答案范围过大,也不妥当。

为便于学生思考,教师提问的每个问题,都应该象出考试题一样,一字一句地斟酌恰当,使所提问题的逻辑更严密,语言更简炼、清楚、确切。切忌出现科学性错误,使学生心理受压,影响正常的思路展开。

三、要启发,不要暗示。

教学中,我发现有的提问是明显带有暗示性的。暗示的结果,并没有培养真正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结果学生的回答多是盲从。

当然“是非问”有时却是必要的,当遇到一个易错易混的问题时,“是非问”还是很好的,在解答许多选择题时,运用“是非问”及反证法可以迅速排除错误选项,直指正确答案。

四、对学生的答案要有着、有落。

教学中常见这样的现象,学生回答了老师的问题后,教师一下子拿出自己的答案,而对学生的回答却不置可否。

这样以来,提问就成了一个没意义的过场。特别是对不确定的或错误的答案,尤其不能放过,缺了什么,错了什么,应该一一细致地落实下来,这本身就是一个培养解决问题、分析问题能力的过程。而且,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活动中,还可以把方法穿插其中,所以,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有的教师怕被学生的答案打乱了自己的教学计划,但我认为:

(1)教学计划不是不可以改变的。

(2)发现意外答案是好事,而不是坏事(当然希望学生全能答对,但不现实)。只有当问题暴露出来,教学才会更有针对性。

有经验的教师常常会有意识地让学生暴露学习中的问题。实际上当出现相互矛盾的两种答案时,更便于启发学生的思维,这种相互矛盾的答案正是教师事先想找而找不出来的。为使学生明确一个物理概念,教学中常用“比较法”,这种意外答案正是很好的比较材料。

(3)有意外答案,教师觉得不对.但又一下子说不来道理。这情况是常有的,武断地说不对是不行的,那怎么办?

要实事求是,告诉学生:“这个问题,现在不好解决,咱们下课后继续考虑”。 坦率地告诉学生,老师也并非无所不知(当然教师要尽力将自己所教范围的内容理得清一些,钻研得深一点)。

这样做,表面上好像有失教师的尊严,实质上,在向学生展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好学风。经过研究再向学生解答,比武断不置可否的遮掩要强得多。

五、提问对象要兼顾全体。

比较简单的应尽量让中、下学生回答,较难的也可让中等学生回答,然后再让基础较好的学生补充,解答,这样上、中、下三 个层次的学生都有回答机会。

总之,以上提问原则,若能在教学中运用得当,处理灵活,将收到良好的课堂效果,既提高了学生思维的深度,也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质。

猜你喜欢
解决问题物理思维
只因是物理
井冈教育(2022年2期)2022-10-14 03:11:44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今日农业(2021年9期)2021-11-26 07:41:24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处处留心皆物理
化难为易 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