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秀溪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我一直在探寻语文教学方法的有趣、高效,希望学生在学习语文时乐在其中。”来宾市象州县特级教师李德燕这样告诉记者。1985年从事教育工作至今,李德燕积极参与新课改,逐渐摸索出了一条让学生获得语文学习乐趣的教学之路。不断学习,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李德燕从一名普通教师逐步成长为县先进班主任、县教学骨干、县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市教学骨干、原柳州地区优秀教师,并在2009年被评为自治区特级教师。如何才能让学生获得语文学习的乐趣?随着与李德燕交谈的深入,记者逐渐了解了个中奥妙。
激趣古诗文教学
对于古诗文教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提出了“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诵读优秀诗文,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重视学生的品德修养,使学生形成健全人格”等要求。然而,古诗文产生的年代久远,而小学生的心智尚未成熟,语言积累和生活经验有限,较难理解古诗文的深刻内涵,通常只能是机械、被动地学习。
那么,如何改变现状,调动学生学习古诗文的积极性、主动性,实现新课程的目标?李德燕的答案是:激趣。她说:“激趣就是激发兴趣。在教学中,我常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行体验,自主感悟。”
在执教人教版六年级《两小儿辩日》一课时,李德燕以情景剧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首先,她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组4个人,小组成员根据课前预习的情况在小组内自由表演。表演结束后以小组自荐或他人推荐的方式,派代表到讲台上表演。小薇和小玉是学生推荐出来的代表,两人学着古人的样子摇头晃脑地争辩,其余学生则在台下观看,看到精彩处就鼓掌,觉得哪些地方演得不到位就与同桌轻声讨论。
李德燕说:“尽管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不是很深,但他们的表演很精彩。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很喜欢,都能积极参与进来,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在活动中被激活了。”
李德燕认为,小学生的好奇心很强,教师要善于揣摩学生的心理,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活化古诗文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通过教师的有效激趣,学生学习古诗文就会逐渐从“无趣”到“生趣”再到“寻趣”。在教学中,除了让学生表演情景剧,李德燕还利用多种方法激趣。
“唱诗”就是其中一种有效的方法。学生在唱歌时,会随着旋律的起伏变化,调动起心中喜怒哀乐的情感。上课时,李德燕利用从网络中获取的古诗词歌曲资源,点击网站上的歌曲让学生边听边跟着唱。李德燕曾教过的一名学生说:“我很喜欢上李老师的经典诵读课,因为上课能听歌,很好玩。”李德燕则说:“学生边听歌曲,边跟着唱,耳濡目染,自主记忆古诗词的兴趣会变得十分浓厚。”
李德燕认为,每个学生都有被教师肯定的愿望,教师的鼓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她常采用语言激励、肢体语言激励、物质激励等方法,鼓励学生参与诵读经典诗文活动。比如,在组织学生“触景吟诗”时,对于吟诵得好的学生,李德燕会称他为“小诗人”“小小播音员”;对能快速背诵古诗文的学生,李德燕则奖励学生一颗“星”,每背诵一篇,奖励小星一颗,背诵十篇就嘉奖大星一颗。学生在老师的鼓励下,诵读的兴趣得到了提高。
注重学生的朗读训练是激发学生诵读兴趣的重要方式之一。李德燕认为,对学生朗读的指导和训练要循序渐进,从读正确到读流利再到读得有感情,不断培养学生的语感。比如,执教人教版五年级《泊船瓜洲》一文,她便通过范读、领读、跟读、自由读、分组读、对读等多种形式,一遍又一遍地进行朗读训练。她说:“得法的朗读,如一双巧手,能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
对小学生进行经典诗文的教学,李德燕遵循“朦胧性”原则,不求学生能深刻透彻地理解所学诗文,只要有所了解即可。她认为,不切实际的严要求只会抹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读书百遍”,通过长期积累,慢慢浸润,待学生的心智逐渐成熟之后,定会“其义自见”。
“三步阅读法”
李德燕告诉记者:“让学生获得语文学习乐趣的另一条重要途径,是让他们学会读书。在多年的教学中,我摸索出了一条较为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三步阅读法。”
何为三步阅读法?李德燕解释道,第一步是“初读感知”,第二步是“精读理解”,第三步是“诵读升华”。三个步骤的阅读训练,可逐步引导学生走进课文。比如,教学人教版四年级《鸟的天堂》一课,李德燕就采用了“三步阅读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涵。
在“初读感知”之前,需要完成两次预习任务。预习分为课前预习和课堂预习。在课前预习环节,李德燕要求学生通过网络、图书馆等途径查阅与课文有关的资料,了解作者巴金及与“鸟的天堂”有关的知识,并自学生字词,把课文读通、读顺。课堂预习则以听写生字生词和提问的方式完成。李德燕说:“在预习环节,我要求学生分小组完成。在农村学校,不是每个学生都有条件完成课前预习,分组学习既能让没有条件的学生完成预习任务,实现资源共享,又能训练学生的胆量和语言表达能力。”
完成预习工作后,便进入了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初读感知。在这个环节,李德燕要求学生以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鸟的天堂指的是什么?作者几次经过鸟的天堂,每次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然后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默读、小声朗读、同桌齐读)读课文第1至第9自然段,读后谈谈对大榕树的印象。她说:“在预习的时候,我已经要求学生把课文读通读顺,课中要求学生快速阅读,是让他们对全文内容进行一次回味,加深记忆,从整体上感知课文,为精读课文打好基础。”
在第二个环节“精读理解”环节,李德燕先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两个自然段自学10分钟,要求默读所选段落,结合课文插图,用铅笔标记出自己认为文中写得精彩的词语或句子,并说说理由。接下来是请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朗读精彩的语句,体会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情感,并以图画、文字、表格等形式呈现自学的成果。
李德燕认为,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有不同的学习需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喜欢哪一段就精读哪一段,能较好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自学完成后,李德燕鼓励学生以“开处方”的方式汇报自学的成果,内容包括学到什么,是怎么学的,用何种方法,逐条列出,并让学生以图画、表演等方式,讲讲自学的收获。李德燕说:“引导学生以不同的方式呈现学习结果,表达思想,教师则扮演一个组织者,在学生有疑问或者讲得不到位的时候,进行适当的点拨,把更多的时间、空间、机会留给学生。”学生晓丹在自学第8自然段之后,是这样汇报自学成果的:(他在投影仪上展示自己的图画作品,画的是一棵茂盛的榕树)第8自然段写榕树的美丽和强大的生命力,我是从课文中“茂盛、簇、堆、展示、翠绿、明亮、照耀、颤动”这些词看出来的。我认为这一段表达了作者对榕树的赞美之情,在朗诵时要读出赞美的语气。
经历了“精读理解”,便进入了教学的第三个环节“诵读升华”。“诵读升华”主要是通过让学生观看视频、配乐诵读、比赛背诵、疑问抢答等方式,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李德燕说,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初读、精读、诵读“三步阅读”设计,可以很好地引导学生运用“读段—找词(句)—析词(句)—品读—赏读(悟情)”的学习方法阅读文本,培养学生的自学本领。“而要做好‘三步阅读,关键在于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才会得到更好的激发。况且,这种阅读方法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一旦养成,会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强大的促进作用。”
目前,李德燕在象州县教师进修学校执教,从事小学教师培训工作。她将自己的教学理念传递给了一线教师,象州县鸡沙小学语文教师李德文是她的学员,李德文对记者说:“李老师的教学方法很管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李德燕的语文教学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所带班级学生参加象州县小学教学质量调研检测、来宾市小学毕业水平测试,多次获得教学质量优秀奖。在采访的最后,李德燕告诉记者:“现在,虽然我不从事基础教育了,但是我希望自己的教学方法能够传授给更多的一线老师。当然,我也会继续学习,研究更新更有效的教学方法,为教育的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
(个人小档案:李德燕,现任教于来宾市象州县教师进修学校,2009年被评为“中华经典诵读全国优秀校长”,同年被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特级教师”称号,2011年起主持“象·燕之志”特级教师工作坊。)
(责编 欧孔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