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讲师杨丽娴、副教授张锦坤在《中小学教育》第4期上撰文认为,学习者在学习时的习得速度较为迅速的学习方式或策略,往往无法实现学习内容的长效保持和迁移,从而导致低效学习,而那些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者形成一定挑战,甚至是延缓了学习速度的学习方式或策略却使得学习内容能够得到较好的保持和迁移。原因在于,有效学习往往包含了一定的“必要难度”,使学习者的记忆保持得更持久、可迁移性更强。常见的包含“必要难度”的有效学习策略有三种:一是变换学习“情境”,除了改变学习的具体环境,还可以改变学习方式、学习策略等,比如,对待同样的学习内容,在不同的环境里各学习一次的效果要比在同一环境里学习两次的效果要好;二是运用交错式学习方式,将某一学习内容分成若干专题或环节,各部分交替进行,学习者必须克服不同学习内容间的干扰,这就迫使学习者集中精神注意其间的异同,从而促进知识技能的长期保持和迁移;三是生成与测试,学习者自己生成解决问题的方案、解决办法或程序,并通过测试确认所学内容是否已经理解或掌握,保证学习的长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