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校本教研的困境和破题

2013-04-25 07:43:38潘诚慧
考试·教研版 2013年2期
关键词:破题校本教研困境

潘诚慧

【摘要】 目前农村校本教研的展开存在许多现实的困境,可操作性的模式几乎没有,如何立足农村教育教学实际,切切实实的进行农村校本教研,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工作实际,探寻农村校本教研的困境及破题,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 校本教研 农村 困境 破题

【中图分类号】 G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3)02(b)-0210-01

1 校本教研的背景和意义

校本教研的内容直接来源于学校和教师的需求,以学校中出现的问题为研究起点,其最终的目的是如何让教师更加合理地解决这些问题,校本教研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实践性,如:针对教师教育教学时出现的多批评少鼓励的倾向开展赏识教育研究等等。

1.1 理论意义

校本教研具有自身发展的特异性和地域差异性,其可操作的内容和层面具有不可预见性和复杂性,只有深入学校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丰富理论,才有可真正能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

校本教研可以使教师丰富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使教师从单纯的经验型向学者型转变,从而更好地回归教育教学实践,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

1.2 实践意义

校本教研有利于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的结合,针对性地解决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校本教研最直接的作用是促进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将新理念直接转化为教育教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最本质的作用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本,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2 农村校本教研的现实困境

2.1 理论缺乏,盲人瞎马

任何探索性的实践,没有一定的科学理论作指导,那只能是盲人瞎马,而只顾借鉴其他先进地区的教改经验和理念,不去考虑农村教学自身的落后性和特殊性,最终也只能是“画虎类犬”,因此“行动必须基于研究”,农村校本教研,必须找到切合农村自身教学实际的理论作为引领,才有可能事半而功倍。

任何理念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都会出现各种现实困境,因此又必须要进行“行动研究”——不断的反思、总结经验,不断的整合理念:理论和实践不断交融,农村教研才有可能破题发展,才有可能走出困境。

2.2 教学环境滞后

农村学校基本现状:社会环境、教育资源、教育环境、经济待遇等远远落后于城市, 严重影响了农村教师专业成长的积极性。学校办学条件差、信息闭塞、教师整体水平低,教师编制不够,学科结构不合理,扎根山区教育思想不稳定等等客观因素,校本研究所遇到的困难是显而易见的。

教学大环境的滞后直接导致了校本教研整体困境:教研评价制度的缺失及教研组织和管理制度的缺失让校本教研形式化和表面化。

2.3 教师自身积极性发展观念落后

农村教育大环境的滞后也促使教师自身积极性发展观念落后,教师的校本教研也就因此而失去了内驱力,许多教师对教研的认识只是如同:“带着脚镣跳舞——多余而难受”,校本研究往往也只是——“隔靴搔痒”,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很大程度在于教师传统观念的落后,认为教师的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而忽略了自身知识结构的可持性发展。

3 农村校本教研的破题

真正找到了农村校本教研的困境所在,也就找到了农村校本教研顺利展开的突破口,因此笔者认为农村校本教研的破题在于如下几个方面:

3.1 政府支撑:前瞻性

校本教研的特点——“指导思想明确,教研内容实在,实施措施具体,可操作性强”,缺乏必要的制度保证是目前校本教研主要外在困境问题:

课改研究、校本教研首先是一种政府行为,区域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为子孙教育做些力所能及的实事,切实地为教师创造宽松、和谐、舒畅的工作和生活空间,让教师远离职业倦怠。

组织保障:校本教研的开展离不开区域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和规划,如:及时总结,发现典型,推介经验等等,校本教研才有可能向纵深方向发展。

制度保障:区域教育行政部门的职责是使学校校本教研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正常化,如:把教师参与校本教研工作的工作情况列入绩效考核内容,并建立相应的校本教研工作激励机制,缺乏考核和奖惩机制会造成校本研修效果不佳,流于形式。

资源保障:区域教育行政部门应尽其所能加大对学校资源投入,如:优化校本教研资源,通过整合校本资源拓展视野,启迪思维,及时获取和交流教学信息。

3.2 理论骨架:预见性

终身教育是当今社会发展的潮流,农村学校教师整体水平滞后是校本教研无法正常开展的主要内在因素,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办法是如何让教师持续性学习。

地区教育行政部门有组织有计划地对教师进行继续教育培训是一种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师可以通过持续性再学习,收获更为有效和更为科学的教育教学理论,有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理论作为“骨架”,普通教育工作者需要做的只是为这个“骨架”丰富皮毛和肌肉,“行动必须基于研究”,因此,农村校本教研,必须有一套切合农村自身教学实际的理论作为引领,以突破制约校本教研的“瓶颈”,才有可能事半而功倍。

3.3 联动式校本教研:共享性

资源整合优质共享,搭建农村教师专业成长平台,课改的全面推进要求建立更为宽泛的校本教研制度。

结束语

总之,校本教研只有立足农村教育自身的教学实际,兼容其他地区的先进教改经验,以理论引领实践,切切实实的进行农村校本教研,才能使校本教研真正走出困境,内涵发展、均衡发展、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良华著.《校本行动研究》,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

[2] 刘良华著.《校本教学研究的几个问题》,载《教育发展研究》,2003年第10期.

[3] 郑金洲著.《校本研究指导》,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4] 叶澜主编.《学校教育研究方法》,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破题校本教研困境
困境
文苑(2020年12期)2020-04-13 00:54:08
“邻避”困境化解之策
提升校本教研品位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甘肃教育(2016年22期)2016-12-20 22:06:34
让农村初中校本教研更接地气
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有效问题情境创设校本教研的探讨
东方教育(2016年4期)2016-12-14 10:37:18
浅谈小学语文校本教研策略
深化创新 破题前行
中国卫生(2016年8期)2016-11-12 13:26:58
我国雾霾治理的困境与出路
环境科技(2016年3期)2016-11-08 12:14:20
医改举措“单兵推进”亟待破题
中国卫生(2015年3期)2015-11-19 02:53:32
对当前PPP模式困境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