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忠平 陈益明 熊翠莲 褚雪莲 孙红燕
2 153例儿童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水平分析
王忠平 陈益明 熊翠莲 褚雪莲 孙红燕
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存在佝偻病症状的患儿,而患儿家属对何时开始补充维生素D,以及维生素D缺乏对健康的影响却知之甚少。国内外已明确,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水平,可作为维生素D营养状况的客观指标[1-2]。本研究调查了本地区部分儿童血清25(OH)D3水平及营养状况,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1-04—2012-03在我院就诊的患儿以及体检的儿童检测25(OH)D3的结果,排除溶血及黄疸的标本,共计2 153例,其中男1 306例,女847例,年龄1d~13岁。按临床佝偻病分期,分为<1个月、1~3个月和>3个月共3组,分别有患儿101、252和
1 800例。依据是否有合并疾病分为喘息组、佝偻病组和健康组。
1.2 诊断和评估标准 佝偻病诊断均符合儿科学第6版的诊断标准[3]。评估标准以:25(OH)D3值<30ng/ml为不足,其中20~30ng/ml轻度缺乏,15~20ng/ml为中度缺乏,5~15ng/ml为重度缺乏,<5ng/ml为极重度缺乏,>100ng/ml为过量[1]。
1.3 检测仪器与试剂 德国罗氏公司Cobas e601型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原装配套25(OH)D3试剂(批号为16151801和16364801)、定标血清及低值、高值2个水平质控品,有效期内使用。检测范围是4~100ng/ml。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呈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中位数及百分位数(P2.5,P97.5)表示95%置信区间。不同性别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不同组间比较采用单向有序的列联表分析中的Kruskal-Wallis H检验,两两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
2.1 受检儿童中25(OH)D3缺乏情况 以30ng/ml为25(OH)D3充足的界值,上述儿童中25(OH)D3缺乏的比例为16.40%(353/2 153);以20ng/ml为25(OH)D3充足的界值,上述儿童中25(OH)D3缺乏的比例为7.71%(166/2 153)。
2.2 血清25(OH)D3水平与儿童性别的关系 其中男孩25(OH)D3水平为27.9(10.9~71.0)ng/ml,女孩25(OH)D3水平为28.1(10.7~78.8)ng/ml,性别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不同年龄间血清25(OH)D3水平比较 <1个月新生儿血清25(OH)D3中位数为28.0(9.8~67.4)ng/ ml,1~3个月婴儿为23.8(8.5~67.9)ng/ml,>3个月为28.6(11.2~75.2)ng/ml,1~3个月组和>3个月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
2.4 合并不同疾病的3组儿童25(OH)D3缺乏程度比较 见表1。
表1 3组儿童血清25(OH)D3缺乏程度比较(例)
由表1可见,佝偻病组与健康组儿童25(OH)D3缺乏程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喘息组与佝偻病组和健康组比较,25(OH)D3缺乏程度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
在学术界现已明确,血清25(OH)D3水平可以作为维生素D营养状况的客观指标,并可应用于临床[2],但儿童维生素D营养充足的标准尚存争议。2011年美国医学研究院和儿科内分泌学会一致同意以25(OH)D3≥50nmol/L(20ng/ml)为维生素D营养充足的界值,同时又认为≥80nmol/L(32ng/ml)的成人标准[4]是否适应儿童尚需要更多研究确定。
Heaney等[5]认为当血清25(OH)D3在80nmol/L(32ng/ml)以上时,甲状旁腺素才能维持恒定并处于最佳的生理浓度。Holick等[6]也认为,75nmol/L(30ng/ml)应为血清25(OH)D3最低水平,儿童及成人血清25(OH)D3浓度应在100~150nmol/L(40~60ng/ml)。本组研究结果显示如以30ng/ml为维生素D营养充足的界值,有16.40%患儿被诊断为维生素D营养缺乏,而以20ng/ml为维生素D营养充足的界值,有7.71%患儿被诊断为维生素D营养缺乏,两标准间有较大差距。按维生素D血清水平与甲状旁腺素水平相适应来判断,认为以30ng/ ml为界值更能反应儿童血25(OH)D3营养状况。
不同年龄儿童血清25(OH)D3水平比较,结果表明>3个月组儿童血清25(OH)D3水平明显高于1~3个月组,原因可能为1~3个月组儿童生长旺盛、日光照射和营养补充不足、母体来源不足等,因此建议维生素D的补充应从出生后不久即开始。本研究结果发现血清25(OH)D3水平与儿童性别无关,故未对性别进行分组。
近年来研究表明非肌肉骨骼系统的疾病,包括癌症、代谢综合征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如过敏)等与维生素D水平不足密切相关[7-9]。本研究结果提示,喘息组血清25(OH)D3水平与佝偻病组、健康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表明患儿喘息与其维生素D营养缺乏程度间可能存在关连,与上述研究结果类似,但由于本组患儿例数较少,有待积累资料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本研究认为儿童补充维生素D应从出生后即开始;以30ng/ml为维生素D营养充足的界值,更有利于儿童健康。
[1] 向伟,黎海芪.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防治建议[J].中华儿科杂志, 2008,46(3):190-191.
[2] Misra M,Pacaud D,Petryk A,et al.Vitamin D deficiency in children and its management:review ofcurrentknowledge and recommendations[J].Pediatrics,2008,122(2):398-417.
[3] 杨锡强,易著文,沈晓明.儿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73-81.
[4] Abrams S A.Dietary guidelines for calcium and vitamin D:a new era[J].Pediatrics,2011,127(3):566-568.
[5]Heaney R P,Dowell M S,Hale C A,et al.Calcium absorption varies within the reference range for serum 25-hydroxyvitamin D[J].J Am Coll Nutr,2003,22(2):142-146.
[6] Holick M F.Optimal vitamin D statu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osteoporosis[J].Drugs Aging,2007,24(12):1017-1029.
[7] Baz-Hecht M,Goldfine A B.The impact of vitamin D deficiency on diabetes and cardiovascular risk[J].Curr Opin Endocrinol Diabetes Obes,2010,17(2):113-119.
[8] Holick M F.The vitamin D epidemic and its health consequences [J].J Nutr,2005,135(11):2739S-2748S.
[9] Colston K W,Lowe L C,Mansi J L,et al.Vitamin D status and breast cancer risk[J].Anticancer Res,2006,26(4A):2573-2580.
2012-10-08)
(本文编辑:胥昀)
杭州市科技计划引导项目(2012-社会发展-30);杭州市余杭区科技局科研项目(2012-医药-22);
311100 杭州市余杭区妇幼保健院儿科(王忠平、熊翠莲、孙红燕),检验科(陈益明、褚雪莲)
陈益明,E-mail:cxy4034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