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赛珍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甲状腺乳头状(微)癌诊断中的应用
於赛珍
甲状腺癌中女性患者较多,其中乳头状癌占50%~80%,以30~40岁多见,有年轻化的趋势,可向颈部淋巴结转移,早期诊断后治疗10年存活率高达80%~90%。本文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75例甲状腺癌患者,分析病灶的二维声像及彩色血流特点,旨在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特征性声像,尤其是乳头状微癌的特征性声像改变,以提高其早期诊断率及治愈率,现报道如下。
1.1 对象 选取2009-01—2011-11我院收治的甲状腺癌患者75例,男21例,女54例,年龄23~81岁,平均49岁。术前均接受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简称高频彩超)检查,术后均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甲状腺乳头状癌及乳头状微癌。
1.2 方法 采用Philips HDI 5000 SonoCT、Philips Envisor、Philips HDII、Philips IE33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器,高频线阵探头,频率5~12MHz。检查前详细询问病史、临床症状及辅助检验结果,清理颈部附着物,取仰头平卧位,充分暴露颈部,行常规甲状腺双侧叶及峡部的多切面的连续及扇形扫查并左右对比,测量甲状腺的各径线大小,观察甲状腺形态、包膜及内部回声改变,甲状腺内结节的数目、位置及大小、形状、边缘、有无晕征、内部回声、后方有无声影及衰减等、有无钙化及钙化的分类,尤其避免遗漏甲状腺边缘外凸结节,并作详细记录及描述,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观察病灶内部及周围血流分布情况,测量甲状腺上动脉血流速度、病变区最高流速及其血流阻力指数(RI)。病灶血流分级采用Alder半定量分为0~Ⅲ级:0级:肿瘤内部无血流信号;Ⅰ级:肿瘤内部可见1~2个点状或短棒状血流信号;Ⅱ级:肿瘤内可见3~4个点状血流信号或1条管壁较清晰的血流信号;Ⅲ级:肿瘤内可见多条彩色血流信号,呈网状或片状,或2条管壁清晰的血管。0级和1级定为少血供,2级和3级为高血供。钙化分4型:微钙化:多个强回声光点(<0.1cm),呈簇状或散在分布,伴或不伴声影;内部粗钙化:结节内部>0.1cm的强回声光斑,伴声影;周边钙化:环绕甲状腺结节周边的粗钙化,呈环形或弧形;孤立钙化斑:单个粗钙化,钙化斑周边未见甲状腺结节环绕。
2.1 超声检查结果 75例患者(98个恶性结节)中癌灶位于右侧叶28例,左侧叶24例,双侧15例,峡部4例,峡部及右侧1例,峡部及左侧3例。其中滤泡型乳头状癌4例,乳头状癌伴鳞状细胞癌1例,并发于结节性甲状腺肿24例(4例为结节性甲状腺肿伴腺瘤样结节形成),并发于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7例、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2例、甲状腺功能减退1例。结节最大直径>1cm(大结节)71个,结节最大直径≤1cm(小结节)小结节27个,结节大小0.3cm×0.2cm×0.2cm~7.2cm× 3.2cm×3.5cm。其中73个结节内可见钙化,51个结节微钙化,16个结节粗钙化,5个结节周边钙化,1个结节骨化(累及周边颈部组织,为最大结节、最大年龄患者),病理结果提示为乳头状癌伴鳞状细胞癌。伴中央区或及颈部淋巴结转移54例,其中1例侵及同侧喉返神经。一侧甲状腺癌术后10年以上复发2例,术后4年复发1例。CDFI显示少血供40个结节,高血供58个结节,PW测及频谱呈混合型,RI一般>0.70。98个恶性结节中大、小结节钙化、微钙化及血流情况的分布见表1。
表1 98个恶性结节中大、小结节钙化、微钙化及血流情况的分布[个(%)]
2.2 典型病例声像图 见图1~7。
目前,甲状腺癌的发病率逐年提高,一方面是由于环境改变导致患病增加,另一方面是由于近年来高频彩超的迅速普及,使得检出率和诊断率明显提高。甲状腺乳头状癌及甲状腺乳头状微癌超声征象特点为:低回声实性结节、内回声不均,形态不规则,边缘不整齐、无包膜,绝大部分结节周边呈“小毛刺状”生长,微钙化,粗大迂曲的血流信号。
图1 低回声实质性光团,大小约1.8cm×1.2cm,边界尚清晰,CDFI显示肿块内血流信号丰富,呈高血供。
图2 低回声实质性光团,大小约1.5cm×0.8cm,边界不清,外形不规则,侵及甲状腺包膜及颈前组织,肿块内见簇状微钙化。
图3 与图2为同一患者,CDFI显示数支点条状血流信号进入
图4 CDFI:大结节内血流信号丰富、紊乱,PW:PSV 82.2cm/s,RI 0.76,显示典型的高速高阻血流。
图5 CDFI:大结节内显示爪状分布的高速、高阻典型血流
图6 低回声微小结节,大小约0.4cm×0.3cm,内呈高血供
图7 低回声微小结节,内见簇状微钙化
对于甲状腺乳头状癌及乳头状微癌的超声诊断,笔者体会如下:(1)尽管微钙化是其特征性改变,但不能滥用微钙化征象,需慎用,恶性结节中以粗糙不规则钙化和砂粒样钙化(砂粒体)更为常见,良性以点状和圆形钙化多见,胶质沉积多表现为细小强回声光点后方伴彗星尾征,仔细观察不难鉴别。(2)迂曲、粗大、紊乱的血流信号是其特征性改变之一,在大结节中更能体现。恶性结节的血流分布特点一般为结节内部和周边均丰富,而良性结节大多内部及周边均无血流、或周边血流丰富而内部少或无血流;良性结节的血流最高流速及RI不及乳头状癌,乳头状癌呈高速高阻的特征。(3)甲状腺乳头状癌局部转移较早,淋巴结转移多位于中央区及癌结节同侧颈部。文献报道,淋巴转移率约为83.3%~90.0%[1]。本组中54例(72.0%)患者术后病理结果提示发生淋巴结转移,与报道相近。但若超声检查发现中央区有肿大的淋巴结,须排除桥本氏甲状腺炎所致,转移的淋巴结内出现与甲状腺病灶相同的彩球征,可作为淋巴转移的特征性声像改变。
另外,甲状腺恶性结节常不单独存在于正常的甲状腺组织中,本组标本中34例患者并发于其他病变,而且大多数小结节与大结节共存。因此超声检查时应多切面连续重复扫查,尽量避免微小病灶及甲状腺边缘病灶的遗漏,尤其应避免甲状腺微癌的漏诊。文献报道,甲状腺乳头状微癌在结节性甲状腺肿和腺瘤中的发现率为4%~24%,在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中的发现率为0.5%~23.8%[2]。甲状腺乳头状微癌瘤体最大直径≤1cm,是甲状腺乳头状微癌的一个特殊亚型。本组患者小结节边界尚清晰,多呈低回声,无肿瘤的膨胀性生特点,浸润不明显,尤其需与甲状腺炎形成的小病灶鉴别,结节是否有球体感、周边有无毛刺状生长是其鉴别要点。
[1] Wade N,Duh Q Y,Sugino K,et al.Lympy node metastasis from 259 papillary thyoid microcarconoma:frequence pattern of occurrence and recurrence,and optimal strategy for neck dissection[J].Am Surg,2003,237:399-407.
[2] 李泉水,张家庭,邹霞,等.甲状腺微小癌超声显像特征的研究[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9,25(10):940-942
2012-10-23)
(本文编辑:欧阳卿)
315700 象山县第一人民医院B超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