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明
毛泽东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喊出 “人民万岁”的领袖。他把为人民服务作为中国共产党人干事创业的唯一目的性。他书写的 “为人民服务”五个大字,永远镌刻在被誉为 “第一国门”的新华门。
在谈到和人民群众的关系时,毛泽东说过 “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党离不开群众,而群众却是独立于党之外的力量,党和群众的关系是鱼与水的关系。” 毛泽东还进一步解释说: “党群关系好比鱼水关系,共产党是鱼,老百姓是水;水里可以没有鱼,鱼可是永远离不开水啊!”。毛泽东用 “鱼水论”来比喻自己和老百姓的关系,比喻党群关系干群关系。而历代统治者,形容自己和老百姓的关系时,都说成是水和舟的关系,舟是在水上,水是载着舟的,舟还是浮在水上的,就是说封建的统治者,还是在老百姓之上的。而毛泽东把自己比作为鱼,说我永远离不开你,你却可以离开我,这是非常非常深刻的道理。
1947年8月,沙家店战役胜利结束后,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来到了陕北佳县。在副县长李德玉的陪同下,毛泽东详细视察了佳县县城地形。县城三面环水,只有北门可以进入县城。一贯擅于利用有利地形打歼灭战的毛泽东,产生出在这里同胡宗南打一仗的想法。他们征求县委书记张俊贤的意见,同他讨论有没有能力支持四万多战士作战七天的粮食。
张俊贤一听高兴地说: “有!第一,现在已有几千斤公粮;第二,因旱灾严重收成不好,但总还可以收一些粮食;第三,全县有两万多头毛驴,可以杀了吃。这三项合起来,供四万多人吃七天没有问题,有再大的困难也要支持打好这一仗。”
毛泽东听了张俊贤的话,表示不赞成杀毛驴这个主张。他语重心长地说: “毛驴是老百姓的生产工具,把毛驴杀了怎样恢复生产啊?”张俊贤说:“不把胡宗南消灭了,什么也干不成,只要把胡宗南消灭了,毛驴还可以再发展起来。”毛泽东说:“你说的有道理,但我们共产党人不能那样做,那样做了,边区的老百姓付出的代价也太大了。”周恩来一听主席不赞成杀毛驴的主张,马上意识到部队几万人在生活困难的情况下有可能发生杀毛驴的事件,他立即布置说: “发加急电报,给所有单位都发,说清楚无论任何单位和个人,在任何困难的情况下,都不能杀牲畜,违者严惩不贷。”任弼时认为几万人的部队到了佳县,没有吃喝就没有办法打仗。毛泽东也觉得后勤保障不足,便放弃了在佳县利用有利地形和胡宗南打一仗的想法。
毛泽东在部署战斗时,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宁愿错过战机放弃在这里打仗也不杀老百姓的驴,群众的利益保住了,共产党的民心留下了。毛泽东走前给佳县县委题词时,写下了 “站在最大多数劳动人民的一面”十三个大字。
1947年春,中共中央机关转战陕北,来到安塞县王家湾驻扎下来。有一天,毛泽东得暇,背着双手健步向双羊河畔走去。途经警卫团手枪连的驻地时,他猛然听见窑洞里有人在急促地呻吟。他问道: “谁病了?”战士回答: “小马驹。”
“小马驹”是中央警卫团手枪连的通讯员,那年只有17岁。毛泽东三步并作两步走进窑洞,见小伙子昏迷不醒,便问: “怎么不请医生来看?”同志们回答说: “已请任医生看过好几次了,可一次比一次严重,医生好像也没什么好办法。”
毛泽东叫他们快到卫生队把任医生再次请来,问: “他是什么病?” “回归热”,任医生说。 “怎么不想办法治呢?”毛泽东接着又问。 “我已经看过几次了,也采取了可以采取的措施,因没有特效药品,所以见效很慢。”任医生将治疗情况作了简短的汇报。
毛泽东说: “什么没有特效药,盘尼西林不是特效药吗?为什么不给他注射呢?” “这……”“这什么?”毛泽东不容医生分说,顿时火冒三丈。他用手指着医生的鼻子,厉声说道: “这些药品是战士们从战场上,用生命和鲜血缴获来的,他们遇到了危险,还不给他们用,那再给谁用?我说同志,要多为战士着想,不要为我操心,我的身体不是很好吗?任医生见主席动了火,再不敢坚持自己的意见了,便抬出了一些部队领导的名字,喃喃地说: “这样做是违背首长命令和单位计划的,如果中央首长遇到危险时,拿什么去抢救嘛!”
毛泽东不听则罢,听了任医生的辩解,更生气了。他大声吼了起来,训斥如雷贯耳: “什么首长、首长,首长只有巴掌大,兵民是我们胜利之本!现在要紧的是抢救病人,一刻也不能延误!”“小马驹”还在微弱地呻吟,毛泽东在 “小马驹”的身旁守候。任医生急匆匆地从卫生连领来三支盘尼西林,迅速给 “小马驹”注射。 “小马驹”终于脱险了。毛泽东曾对贺子珍说过: “我就怕听穷苦老百姓的哭声,看到他们流泪,我也忍不住要掉泪。”
1947年3月,党中央、毛泽东开始了转战陕北的艰难历程。战争一开始,好多地方来电报催促毛泽东等中央领导过黄河,到山西安全的环境指挥全国的解放战争,毛泽东都一一拒绝了。他深情地说: “我们在延安住了十几年,都一直处在和平环境中,现在一有战争就走,我无颜面对陕北乡亲,日后也不好再见面。我决定和陕北老百姓一起,不打败胡宗南绝不过黄河!”
4月13日毛泽东带领部队来到王家湾,50多天这样的长时间住在一个地方,是离开延安后的头一回。时间长了,部队和老百姓都处熟了,关系处得像一家人一样。就说毛泽东的房东薛如宪吧,不只叫儿媳妇时常帮战士缝补衣被,就是做了一点好吃的,也不忘给首长和战士们端些来。只要是部队需要的东西,他们什么都舍得。
6月7日这天,敌人已追至距王家湾几十里的地方。情势非常危急,中央机关决定转移。当时敌人正由西南往东向我逼来。毛泽东瞅了瞅响着枪声的方向,不容置疑地说: “我们向西去!”向西?许多人不理解。毛泽东的见解总是高人一招: “敌人从西南来,是要压我们往东,逼我们过黄河。我们不能听他的指挥,我们向西冲,神不知鬼不觉地插到他的侧后,就把敌人给甩开了。”
老百姓一听说部队要走,都忙着坚壁清野。毛泽东一面指示部队派出一些人去帮助群众,不要给敌人留下一粒粮食。一面特别关照地说: “要有计划地组织老乡撤退,不能让老乡乱跑,把我们的行动方向告诉村干部,让他们带着群众转移。”
有人担心带着一大群老百姓会暴露我们的目标,提议让老百姓向其他方向转移。毛泽东一听这话,立即火了: “不行!一定要让老乡跟着我们部队撤退,这样可以减少损失。现在军民已凝成一体,我们应该对群众负责到底,害怕暴露目标就不顾群众安全,这是什么群众观点?”
这时候,民运组的同志跑来报告说,一部分老乡看天阴的很重,害怕下雨,刚才已经顺着东沟走了。毛泽东一听,急切地说: “赶快派人把老乡追回来,告诉他们不能往东走!”
大约过了一个时辰,东去的老乡被战士们领回来了。他们和原来没走的乡亲们一道,在村干部和民兵的带领下,扶老携幼,吆驴赶羊,进行转移。毛泽东站在高处看着老乡们一群一伙地向西走了以后,才放心地回到窑洞。
毛泽东安顿完许多事,跨上马回首望了一眼住过50多天的窑院说: “我们走吧!”于是,顺着王家湾村后的小路,冒雨向西进发了。
毛泽东走后,敌人占了王家湾。刘戡恰好也住在薛如宪家毛泽东住过的窑洞里。转移到山上的乡亲们不明白村里的情况,薛老汉自告奋勇下山侦察,不幸被敌人抓住。敌人严刑拷打,要他说出毛泽东的去向,他紧咬牙关,不吐一字。敌人剁掉他一根手指头,昏死过去的他苏醒时,只有一句话:“毛主席还在陕北。”
敌人从薛老汉口里得不到什么,就想找他们自己的人摸点线索。王家湾附近村子里有个小学教员是国民党员,平时伪装积极,刘戡一来,就去献媚请功。可是老百姓早就看出他不是好人,向他严密地封锁了一切消息。敌军官问他毛泽东哪里去了,他大瞪两眼,竟连中央机关在王家湾住了50多天的事也才知道。敌人不相信,也把他吊起来打了一顿。
还有一件有趣的事:中央机关转移时,丢下一个信封,压在炕席底下,上面写着 “周副主席亲收”。薛老汉捡到后藏了起来。恰好刘戡走时也丢了一个信封,上面写着刘戡的名字,里面有一份机密电报,敌人退走后,薛老汉在炕洞里发现了这份电报,他立即追赶部队送给了我们参考。
这些事后来都被毛泽东知道了,他感慨地对身边工作人员说: “老百姓的心是向着我们的。他们分得清好人和坏人,他们才是真正的铜墙铁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