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解透明质酸基因 解析青春永驻的密码
日本研究人员日前发布一份报告称,他们发现了透明质酸的新分解机制。这一发现将有助于开发抗皮肤老化的新技术,以及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和骨关节病的方法。
透明质酸是一种胶状的氨基多糖酸,存在于组织间、关节头的滑液中和眼球内的玻璃质中,起到黏合、润滑和保护的作用。透明质酸新陈代谢速度很快,如果合成和分解之间的平衡失调,皮肤中的透明质酸含量就会减少,类风湿性关节炎或骨关节病患者体内也会出现透明质酸分子变小及含量减少等情况。日本庆应义塾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查明,在数万个基因中,只有当“KIAA1199”基因的表达受到抑制时,才会使细胞的透明质酸分解能力显著降低。而向不能分解透明质酸的细胞植入“KIAA1199”基因后,细胞可重新获得分解透明质酸的能力。
研究人员指出,“KIAA1199”基因正是在透明质酸分解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分子。该基因在关节滑膜处的异常表达可导致透明质酸过度分解,成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或骨关节病病情恶化的重要原因。
韩国扩大“化学阉割”的适用范围
日前,韩国法务部宣布实行《性暴力犯罪者的性冲动药物治疗相关法律》修订案,内容包括向所有性暴力犯中的性欲倒错症患者实行“化学阉割”。在该修订案实施前,“化学阉割”只适用于受害者为不到16岁未成年人的案件,现在则将范围扩大到了任意年龄受害者的案件。
“化学阉割”于1973年诞生于丹麦,目前已在欧美多个国家实行。“化学阉割”的具体实施方式是对罪犯使用控制内分泌的药物,抑制其性欲,但不会使其丧失性能力。在对性变态者使用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心理治疗,使其在一定时期内减弱性欲。
韩国是首个引入“化学阉割”的亚洲国家。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韩国全年共发生9400多件性暴力案件,性犯罪问题已经成为韩国主要犯罪类型之一。2012年5月,韩国法务部曾对一名数次强奸女童的罪犯进行“化学阉割”。今年1月,韩国南部地方法院对一名被控性侵五名女童的犯罪嫌疑人做出了“化学阉割”三年的判决。尽管很多女性欢迎实施这项惩戒措施,但是这种方式依然在韩国引发了争议。
“蝙蝠”鼠标专治“鼠标手”
捷克布拉格基尔巴金设计室近日推出了一款无线悬浮电脑鼠标,能有效防止用户患上腕管综合症。
这款鼠标名叫“蝙蝠”,实际上由一张鼠标垫和一个带有磁环的鼠标组成,磁环是它悬浮在半空中的秘诀。它能悬浮在距鼠标垫40厘米的空中或者你掌下10厘米处。腕管综合症主要表现为腕部损伤、手指疼痛等症状,和长期使用鼠标有关。“蝙蝠”正是在此基础上应运而生,能有效对抗手部的神经损伤和功能障碍。
尽管“蝙蝠”已经名动一时,但该产品目前还处在测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