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玉清 肖亚慧 于 辉
(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吉林 吉林 132021)
课程项目化,是根据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密切联系地方产业发展实际,将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成具体技能的训练项目,根据项目组织实施教学与考核,使专业人才培养的能力目标得以实现。
课程项目化是高职职业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其意义主要有三:一是有利于培养高职学生综合的职业能力;二是有利于造就高职优秀的师资队伍;三是有利于形成高职院校的优良学风。
(1)高职课程《模具材料的选用与热处理》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确立该课程总体目标应紧紧围绕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2)课程项目基于工作过程,选取企业真实、典型的工作任务,进行课程整体和单元设计。(3)课程项目(任务)顺序的安排,按照前后逻辑关系采用流线式依次进行。(4)课程内容的选取需注意两个方面:一是课程受众对象的智力特点;二是课程内容指向的基本范畴。注重实践环节,尤其是经验和策略。(5)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过程,应当保证工作过程结构的完整性,即包括明确任务、制订计划、做出决策、实施、控制和评价反馈等6 个阶段。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确定模具各零件性能要求,学会选择模具各零件材料,能够制订模具各零件热处理方案,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为专业课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模块一:确定垫片落料模各零件的性能要求,16 学时;模块二:选择垫片落料模各零件的材料,22 学时;模块三:制订垫片落料模各零件的热处理方案,18 学时;总计56 学时。
能力训练项目名称:垫片落料模结构零件材料选用及热处理方案制订。
任务一:确定垫片落料模各零件的性能要求。
拟实现的能力目标:能根据各零件的工作条件和失效形式,确定各零件性能要求。相关支撑知识:1)垫片落料模的结构及工作过程;2)失效、失效分析、失效形式;3)材料的性能及衡量指标。训练方式:角色扮演法、思维导图法、小组讨论法等。结果(可展示):个人报告书、小组作品。
任务二:确定垫片落料模各零件的性能要求。
拟实现的能力目标:能根据模具材料选用原则和零件性能要求,选择各零件材料。相关支撑知识:1)材料的选择原则;2)材料的分类;3)材料特性及用途。训练方式:角色扮演法、思维导图法、小组讨论法等。结果(可展示):个人报告书、小组作品。
任务三:制订垫片落料模结各零件的热处理方案。
拟实现的能力目标:能根据零件性能要求,制订各零件热处理方案。相关支撑知识:1)钢在加热和冷却时的组织转变产物、形貌特征和性能特点;2)模具的常规热处理和表面热处理方法;3)模具热处理方案的制订方法。训练方式:角色扮演法、思维导图法、小组讨论法等。结果(可展示):个人报告书、小组作品。
本课程的重点:1)垫片落料模各零件的失效分析与力学性能指标的确定;2)垫片落料模各零件的金属材料选择;3)垫片落料模各零件的热处理工艺方案编制。
本课程的难点:1)金属的晶体结构与结晶;2)铁碳合金相图:3)钢在加热和冷却时的转变。
解决方法:在答疑过程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动画、图片、视频资料、案例分析、三维造型、加强练习等。
学习情景:某市龙腾模具制造有限公司,专业从事冲压模具设计、制造、冲压件加工等,现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垫片落料模结构零件材料选用及热处理方案制订”项目,该项目由技术部技术主管负责。根据项目任务的需要,将参与工作的技术人员分为5~6 个人为一组的技术小组,实行例会制。
角色转换:教师转换为技术主管,学生转换为技术员,教室转换为会议室。
考核采用百分制。总成绩为任务一成绩的30%加上任务二成绩的35%,再加上任务三成绩的35%;完成每个任务的成绩为自评成绩的10%加上组评成绩的10%,再加上师评成绩的60%和测验成绩的20%。
(1)应加强对学生实际职业能力的培养,强化项目教学,注重以任务引领项目诱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在项目活动中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2)应以学生为本,注重“教”与“学”的互动。通过选用典型活动项目,由教师提出要求或示范,组织学生进行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实际操作能力。(3)应注重职业情境的设计,提高学生岗位适应能力。(4)教师必须重视实践,更新观念,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探索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的新模式,为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1)为配合项目化教学,多媒体教室配有教师计算机和大屏幕。(2)每组学生配备1 台计算机,计算机需要装如下软件:操作系统WindowsXP;Word2003。(3)每台计算机组成局域网,为了收集资料能够上网。
实践证明,高职《模具材料的选用与热处理》课程项目化教学效果良好。通过项目化教学,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了学生勇于克服困难、积极探索的兴趣,较好地实现了本课程的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