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晓龙
(河南煤业化工集团,河南 郑州 450002)
当今时代,以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为标志的信息技术革命的浪潮席卷全球,迅猛地改变着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行为方式。信息化已成为各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军事等领域激烈竞争的制高点。中国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不仅在经济上面临在转型提升的需求,而且中国社会也到了重要的转型期。如何在汹涌澎湃的信息化浪潮中,在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网络环境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实现社会发展的顺利转型,构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和制度,是我国建设发展中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
社会管理是国家以维系社会秩序为核心,通过制定一系列社会政策和法律规范,对社会组织和社会事务进行规范和引导,培育和健全社会结构,调整各类社会利益关系,引导社会舆论,回应社会诉求,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认同,优化社会内外部环境,维护社会公平公正,促进社会和谐有序发展的活动及过程。社会管理创新是指国家根据社会发展的规律和现有社会管理的条件、资源和经验,运用新的理念、方式方法和手段,变革传统的社会管理模式,构建新的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和制度,促进社会和谐有序健康发展的活动及过程。在信息时代的网络环境下,创新社会管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创新社会管理理念是创新社会管理的基础和前提,在网络环境下创新社会管理应确立以下理念。一是以人为本的理念,即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保障人民的各项权益,发挥人民的首创精神,把人民利益作为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二是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即政府一切工作都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工作人员都是人民的公仆。要强化“小政府、大服务”的概念,建设服务型政府,强化公共服务意识,端正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把人民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政府工作的基本标准。三是共同治理的理念,即把“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制保障”[1]的思想贯穿于社会管理的全过程。尤其是要充分利用各类社会组织的协同自治和公民依法理性有序参与,形成社会管理人人参与、人人有责、人人共享的良好局面。四是宪法、法律至上理念,即社会管理的一切工作都必须依照宪法和法律行事,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能凌驾于宪法和法律之上。政府要依法行政,依法办事,阳光透明,公平正义,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打造“阳光政府”、“法制政府”、“清廉政府”的形象。公民要自觉学法、知法、守法、护法。五是“虚拟管理”的理念,即在网络环境下,社会管理要与时俱进,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手段,切实加强网上“虚拟个人”、“虚拟团体”、“虚拟社区”等的管理,抢占网络管理的制高点,不断提高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加强和改进网络内容建设,唱响网上主旋律。加强网络社会管理,推进网络依法规范有序运行。”[2]的宏伟目标。
创新社会管理关键是创新社会管理的体制和机制,即从传统的社会管理和计划经济下的管理模式中解放出来,建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信息时代要求相匹配的管理体制和机制。一是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把政府社会管理从过去管的过多、统的过死、单枪匹马、单打独斗的状态中解放出来,充分发挥政府的科学规划、统筹协调、主导引导功能,以及社会组织的协同配合,广大群众及网民的监督与参与作用,使社会管理处在科学有序、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最佳状态。二是优化管理结构,建设高素质的专兼职相结合的网络管理队伍。网络环境渗透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社会作为现实社会的反映和延伸,已成为当前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必须适应时代发展,优化管理结构,建立健全网络管理组织,建设一支思想过硬、政治坚定、技术精良的专兼职相结合的网络管理队伍。三是广开门户,构筑强有力的网络阵地。政府网站、政务微博等新媒体是政府与广大群众及网民沟通交流的重要平台,也是政府政务公开,接受监督改进工作的重要平台。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研究中心发布的《2012年中国政务微博客评估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12月20日,新浪网、腾讯网、人民网和新华网四家微博客网站共有政务微博客帐号176714个,较去年增长249.51%。开设微博客的党政机构中,县处级机构占43%;开设微博客的党政干部中,县处级以下占66%。政务微博客从最初的以信息发布为主,逐渐发展成集信息公开、舆论引导、政民互动、为民服务等为一体的新媒体平台,进入务实应用发展的新阶段[3]。现代信息技术更新换代快,社会思潮、社情民意发展变化快,因此政府网站、政务微博等新媒体建设要与时俱进,及时更新设备、形式和内容,增强针对性和时效性,以适应网络环境下社会管理的需要。
网络社会是现实社会的映射和延伸,其管理既有现实性也有虚拟性。因此,网络环境下创新社会管理的方式方法显得尤为重要。一是深入网民,调查研究,为社会管理决策提供依据。如广泛开展网络民意调查,网上政民互动、官民互动、平等交流、广交网民朋友等。网络舆情千变万化、真假难辨,海量信息难以梳理,只有深入网民,问情于民,才能真正了解社情民意,把握网上舆情动态。二是问政于网民,还政于网民,动员群众参与网络社会管理,监督网络社会管理。社会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政府把大事要事管好,把那些不需要政府管,而且也管不好的事,放手让各类社会组织和广大群众去做,发挥各类社会组织的协同、协助、配合作用和广大群众及网民的广泛参与和自我管理、自我监督作用,促进社会管理的科学化,尤其是对“虚拟社区”,“虚拟社会”的管理,更要广泛听取网民和意见领袖的主张,动员鼓励网民积极参与,依法自律自治,科学有序管理。三是“唱响网上主旋律”,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一思想、引导舆论、疏导情绪、化解矛盾,构建文明、健康、向上的网络舆论环境。消除各种不良影响的网络渗透。四是依法治网,净化网络环境。依照有关法律法规,严厉打击网上违法犯罪活动和破坏活动,充分发挥广大群众和网民的网上监督作用,对于网上发现、发生的各种乱象和案件依法严肃处理。
社会管理制度是指在社会管理中被制定出来的规则、秩序和行为道德、伦理规范等。它既包括各种成文的法律、法规、政策、规章、契约等,也包括人们长期交往中形成的价值观念、文化心理、风俗习惯等。在当前社会管理中,我们已经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在网络环境下,在“虚拟社会”的治理中,虽然有了一些法律、法规和制度,总体上看仍然不足,存在一些薄弱环节甚至“空白地带”。因此,在网络环境下,创新社会制度建设显得尤为重要。一是加强和完善网络立法。近年国家出台了几部关于加强互联网管理的法律、法规。但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和广泛应用,“虚拟社会”和新媒体发展迅猛,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甚至一度出现网络管理混乱局面。因此,必须从中国国情和网络环境出发,不断建立健全网络管理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使网络管理走上法制化的轨道。二是加快促进“虚拟社会”、“虚拟团体”等虚拟组织的“行规”和“村规民约”及行为规范的建设。规范广大网民的思想道德和言行举止,使广大网民和各类虚拟社会组织依法依规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监督,步入健康有序发展的轨道。三是建章立制,规范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言行。政府及其工作人员承担着社会管理的重要职责,行使着人民赋予的权力,他们的言行不论是在现实社会中,还是在虚拟社会中,都对社会管理和广大人民群众具有重大影响。因此,必须建章立制,建立约束权力的牢笼,推进权力运行公开化、规范化,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不断推进法制政府、阳光政府、为民政府的建设,建设一支忠于宪法和法律,忠于职守,忠于人民,清正廉洁的政府工作人员队伍。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网络环境对社会管理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甚至有颠覆破坏的危险。网络环境下创新社会管理就是要根据党的十八大的要求,充分利用网络环境的有利因素,化解不利影响,唱响网上主旋律,抢占网络竞争的制高点,不断变革社会管理的理念、体制机制、方式方法和制度,促进现实社会和“网络社会”健康有序协调发展,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
[1]曾令辉.网络虚拟社会的形成及本质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教版),2009,(4):40—43.
[2]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M].北京:学习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2.
[3]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研究中心.2012年中国政务微博客评估报告[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