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问题研究

2013-04-11 05:32:14卓卫云
河南社会科学 2013年9期
关键词:河南河南省优势

卓卫云

(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 财税系,河南 郑州 451464)

一、河南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优势分析

(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明显

河南处在我国典型的中部位置,全国重要的京广、陇海交通运输线路不仅在此交会,由东向中西部的地区产业转移梯度也避不开这里,西部地区要向外输出能源资源更要经过这里。目前由陆空形成的综合铁路、公路、航空运输网已经能够到达全国的各个角落,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明显。

(二)能源与原材料资源等基础产业优势明显

河南不仅是农业大省,更是我国中部地区重要的能源、原材料、粮食和装备制造业的基地。2011年,河南省的工业增加值达到14401.70亿元,比上年增长16.1%。其中,高技术产业增长迅速,达到53.3%。在一些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原煤下降1.1%,发电量增长13.8%,钢材增长12.3%,铝材增长40.2%,汽车增长55.0%。在农业产品中,畜肉制品增长15.0%,速冻米面食品增长26.7%。不难看出,完善的农业基础设施及农产品供应,强大的能源供给能力,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的原材料产业和相对完善的配套产业体系等,为河南省承接国内外的地区产业转移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三)经济发展的硬实力稳步提升

近年,河南省的企业规模、数量、GDP数据都处在中西部的领先位置。从经济总量看,2011年河南省全年生产总值27232.04亿元,居中部六省首位。“十一五”以来,河南省的高新技术产业年均增加值在20%以上,比同一时期的工业增长速度还高6个百分点。通过“强心固边”政策的实施,从区域经济支撑层面讲,河南省有能力也有信心成为中部崛起的领头羊。

(四)市场体系已经形成,需求空间进一步扩大

河南是一个农业大省,更是一个人口大省,其市场空间不仅广阔,而且市场潜力巨大,也是一个消费大省。2011年,全省人均GDP只有2.59万元,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75.3%(全国人均GDP3.44万元),处于消费性结构升级的重要时期。社会消费品的零售总额达到9322.90亿元,同比增长18.1%,市场稳步扩大的趋势明显。依托交通区位优势,省内和省外的商品流动正在加快,成为全国重要的贸易辐射中心及商品集散地。

(五)现阶段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特别是近年国际经济、政治形势的不断变化,东部沿海地区已逐渐丧失了上面提到的优势,原材料、劳动力价格的上涨,交通运输成本的攀升,使得劳动密集型的发展工业的原有条件恶化。相对河南来说,劳动力、土地、水利、电力等基本生产要素供应充足,且价格低廉,具有综合成本低的比较优势,对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二、河南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存在问题分析

(一)产业发展的软环境有待进一步完善

软环境就是指人们容易用心理感受到的环境,它强调精神性,比如说服务、文化环境等。外来资金是否愿意到某个地方进行投资,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看这个地方产业发展的软环境如何。“十一五”以来,河南在产业发展的软环境方面做了很多优化工作,但还是存在亟须解决的问题。比如说管理方面出现的错位、缺位、越位以及地方政府职能没有根本性转变等;职能部门相互之间没有形成合力,协调不到位;特别是在有些外资项目的引进推动过程中,有些政府职能部门仍然不积极主动为外商去进行协调、解决问题;重审批、轻服务问题时有发生,审批环节多、流程复杂。这些不仅使企业的运营成本提高,还阻碍了河南承接产业转移的步伐。

(二)交通信息网络建设不到位

交通信息网络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出口不畅,通往周边发达省、市的高速公路还不完善,一体化服务的供应商还不到位,也没有形成一条龙服务的社会化供应链。现代化的物流业没有形成规模、形式较为单一,物流成本居高不下,而且近期降低的幅度也不会很大,难以满足进行产业转移的企业对现代物流业服务的需要。其次,信息技术发展缓慢,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化信息通信网络等基础建设还很不发达,同时,从事信息分析与加工的人才少,制约了各地方政府机关、与此相关联的企业在传递东部企业向中西部转移过程中需要的及时信息。

(三)促进产业集聚发展的相关基础设施不配套

产业的集聚发展不仅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的必要手段,也是承接地方产业转移的基础工程。至2012年年底,河南省共建成180个产业集聚区,在集聚生产要素、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部分产业集聚区建设还不完善,配套设施不足,功效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很难吸引发达地区的同类或者关联企业入区发展。如环保设施、标准厂房、金融、公交、娱乐等方面的设施不配套,公共服务建设平台还很滞后。产业集聚区综合保障体系不够健全,开发机制和管理体制不完善,促进集聚区发展的配套政策跟不上。

(四)企业科技创新有待进一步提高

多年来,河南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方面经费严重缺乏。2011年,创新型国家级试点企业河南只有16家,创新型省级试点企业河南只有219家,这方面的总经费支出为253亿元,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企业创新的后劲就不足。2011年,重大的科技专项河南只取得了18项,国家级的科技进步奖河南也只是取得了24项,省级的科技进步奖河南有346项,这些都排在全国的后面,形成技术被动局面。

(五)利用外资水平不高,产业结构不合理

从总量和规模看,目前河南正处于利用外资的最高水平。2011年河南新批准外商投资企业355个,全省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00.82亿美元,较上年同比增长61.4%,但总量依然偏小,占全国的比重仅为8.69%。有的地方政府和行业部门,仅仅从本地区、本行业经济发展出发,片面追求引资数量而出台一些违背国家产业方面的政策,这样的现象不时都会发生。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结构有的也不合理,重数量轻质量、高污染高能耗、特色不明显等老问题仍然存在。高新技术产业、地区优势产业比例较小,制造业在外商直接投资的比重很大,像加工业、电信业、交通运输业、教育、科研、技术服务业这些第三产业占外商直接投资的比重却很小,这对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是不利的。

三、河南进一步强化承接产业转移的对策

(一)改善河南省的投资环境,增强市场吸引能力

首先,创造优良的竞争环境。通过健全市场的体制措施,促使企业在营销、运输、管理、劳动力、信息处理、融通资金等方面降低成本,以实现环境的良性运行。其次,建立健全法律和法规方面的制度措施,河南在承接地区产业转移中,解决土地使用、利益分配、信贷融资、产权纠纷等实际问题,进一步明确和调整与发展不太适应的有关政策、法律法规,从而提高司法效果。再次,提高政府各部门的整体办事效率。此外,进一步加强人才的储备和培训,加速发展各类教育,强化培训高素质人才和技术工人等。重视能人所带来的效应,继续推动外出务工人员回流工程的建设,以加快河南省经济发展。

(二)提升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增强经济竞争实力

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河南省应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依靠现有优势企业,充分发挥内在潜力,继续提高经济发展动能,增强经济发展核心竞争力。首先,在区域经济竞争力方面,对那些传统的比较优势又不明显的企业,要进一步挖潜、整合现有的劳动力、自然资源、交通运输、市场等要素,以发挥整体的优势作用。其次,在商贸和物流方面,要充分发挥中原经济区的引导力作用,发挥好政府对行业市场的规划、引导作用,促进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更好地构建区位、行业竞争的新型优势资源。再次,在竞争的产业层次与要素方面,有序实现低成本的比较优势要素到技术变革、创新能力的高级竞争优势转变。

(三)以中原经济区发展建设为契机,提升河南经济的引领作用

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就要提高河南省的产业集中度,优化资源配置,加快制度创新,营造产业生态环境,拉长产业的链条。这不仅是投资者对承接产业转移的要求,也是河南省产业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所以,我们要下大功夫,提升经济增长极的辐射带动作用,以促使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和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河南省应利用好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契机,加强产业集聚区的建设,突出“关联”,发挥“集中”。从行业和地区这两个方面,来规划河南省产业集聚区的发展,真正体现“节约、循环、复合、紧凑”理念,促进资源的集约利用、污染物和废弃物的集中治理和综合利用,降低经营成本,增强竞争力,更好地发挥产业链条在招商引资过程中的整体效果。利用好产业链条承接转移的产业,以实现用优势产业为核心,用配套产业来吸引龙头企业,又用龙头企业来带动配套产业发展的承接目标。

(四)重视高新技术产业建设,增强河南省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计算机、通信设备、其他电子设备这些高新技术产业目前是河南省比较弱势的产业,不管是产业集聚的动态趋势还是现在发展的态势,它们在河南省的工业产业中是排在比较靠后的位置的。但是创新可以推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不断发展,创新也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持续不断发展的基础。河南省要围绕目前的优势产业,通过加大相关政策的支持力度,吸引产业转移。通过加强内涵建设,进一步增强关键技术的研发与创新能力,提高现有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促进河南现有企业向高新技术产业升级转换。通过改善投资环境、提高办事效率、增大财政投入与税收减免等形式,以吸引产业转移来的高新技术产业,使河南省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

(五)优化承接产业转移与开放型经济相适应的产业结构

2011年河南省进出口总额326.42亿美元,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和设计咨询业务合同额29.34亿美元,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100.82亿美元,省外资金额4016.30亿元,比上年增长46.4%。河南省“引进来、走出去”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可以打破原有比较封闭的产业链条,有助于对省外经济、国外经济的进一步联系,这样,就能很好地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优质资源。河南省承接能源开发这些项目的转移,就能发展好原材料的精深加工业,进一步提升和巩固其能源基地优势地位。这种优势地位在东部产业转移到河南省后会明显表现出来,这几年,东部地区所出现的用电荒、用煤荒就已表明其发展的瓶颈地位。因此,在综合考虑与其他发达地区产业之间所存在的差异度、关联度、互补度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发挥好河南省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

猜你喜欢
河南河南省优势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矮的优势
趣味(语文)(2020年3期)2020-07-27 01:42:46
出彩河南
青年歌声(2019年7期)2019-07-26 08:34:58
河南:过大年,逛庙会
金桥(2018年3期)2018-12-06 09:05:34
河南:走进就业的春天
人大建设(2017年11期)2017-04-20 08:22:39
画与话
放歌河南
人大建设(2017年5期)2017-04-18 12:5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