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弘扬南开精神构建校园慈善文化

2013-04-10 07:15:48南中
慈善 2013年1期
关键词:南开义工慈善

南中

天津南开中学是爱国教育家严范孙、张伯苓创办的系列南开学校的发祥地。建校至今,南开经历了一百多年的沧桑风雨、磨练砥砺,并逐步熔铸积淀了厚重的德育传统。张伯苓老校长早在20世纪初就提出了“以德育为万事之本”的教育思想。1934年,张伯苓校长总结南开三十年的办学经验,制定了“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校训,目的是要培养学生们的“爱国爱群之公德,与夫服务社会之能力”。南开传统的大量德育活动至今仍具有鲜明的特色。现代南开很好地继承了南开的德育传统,同时又依据当今社会及教育的特点,不断地发展和创新。正是这些教育蕴育了“南开精神”,造就了一批又一批国家栋梁之才。

我校按照上级有关部门关于开展“慈善文化进校园”暨《慈善读本》宣传推广活动的实施意见,认真组织我校学生阅读了《慈善读本》。学生在学习《慈善读本》后纷纷表示受益匪浅。有同学在读后感中写到“只要献出一点爱,生命因你而精彩。”“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爱有很多方式。”“亲人朋友的爱,陌生人无私奉献的爱……没有爱就没有这个和谐的家园,也没有这么多动人的故事。爱是一种循环,是一种人与人之间情感的分享和交流,这样才能生生不息。”

此外,结合“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我们进一步深入开展了我校传统的“义工制”活动。根据当前社会环境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校2001年在全国中学范围内率先创立了“义工制”。这是一种由在校中学生向社会(主要是社会公益组织或社会弱势群体)提供无偿服务的机制。开展“义工”活动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主动、全面发展,让学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回报社会、服务社会,从小培养社会责任感。同时使学生更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以便今后更好地融入社会。该活动开展以来,对学生的教育效果非常明显,社会反响强烈。

我校义工制的基本内容是: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走出校园,在社会上开展义工活动。规定每名学生全年要完成50小时义工工作。具体时间分配为每学期8小时、暑假20小时、寒假14小时。“义工制”活动要求班班有基地、人人有岗位。通过实行学生联络员制、班级指导教师制及学分制对学生义工活动进行管理。

义工活动与以前班级社会实践活动相比最根本的不同在于活动中更强调“服务社会”,强调慈善精神的践行。中学生特别是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工作能力和一定的专业知识,因此在活动中除了“体验社会”的意义以外,应该让他们的工作更具有实际价值,同时也应向社会公益组织和弱势群体倾斜,切切实实为和谐社会的构建贡献他们力所能及的力量。在活动中能够直接看到自身工作的实际成果,这种良性反馈自然会促进他们社会责任感的形成。

目前,据统计我校义工涉及的实践点达300多个。除在周邓纪念馆、平津战役纪念馆、市图书馆、养老院、儿童福利院等长期开展的基地活动外,还出现许多新颖的活动形式。有的学生到医院导诊处做引导员,有的慰问农民工并为其子女讲课,有的为社区困难家庭学生进行一帮一学习辅导等。在多样的活动中,“服务、公益,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的主题和慈善精神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义工制”活动使学生为社会做出了具有实际意义的工作,对受助的组织或弱势群体提供了很多有效的帮助,最为重要的是给予了他们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励,这正是我们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关键所在。参加义工活动的学生普遍感到收获很大。在接触社会、认识社会、服务社会的过程中,他们意识到了自身对社会的责任,增强了社会责任感,提高了办事的勇气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认识到平日里家长、老师工作的艰辛,从而更加珍惜今天的学习生活条件。

学校里活跃的“爱心联盟”作为学校专门从事慈善活动的社团,一直积极组织开展各类慈善活动。他们曾与河南金色阳光艾滋病救助组织、天津血友病之友协会、天津圆梦学校(民间脑瘫患儿救助组织)等组织联合开展了大量活动,并于2011年被评为“天津市十佳学生社团”。

天津市义工服务队帮我们联系到一位贫困独居老人,住在没有煤气和暖气的平房中,最好的饭菜就是馒头和咸菜,一日三餐皆如此,但他吃得津津有味,每次去领政府补助时好几站地的路程他都步行前往,他常挂在嘴边的两个字就是——知足。每次去,我们帮助他打扫卫生和陪他聊天,他做饭需要烧柴,我们还帮他砍出够烧三天的劈柴,虽然没有掌握熟练的劈柴技巧,经常累得满头大汗浑身是灰,但大家没有任何怨言。

在意式风情街,我们穿着笨拙的人偶服装,为圆梦基地的孩子们募捐;在西站消防队,我们重复着站起与蹲下,忙碌于整理满地的捐赠物资,直到累得连话都说不出来;在养老院,在滨江道,在中心妇产医院,在河南,在山东,在内蒙古,在所有有南开身影的地方……我们看到这种慈善精神,正在延续着时代的强音,并在南开,被赋予了新的力量。

今后的工作中,我校会进一步结合德育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结合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加强慈善教育理论的学习,不断提高学生的慈善意识,提升学校的慈善文化氛围,为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慈善精神的全面发展的拔尖创新型人才而不懈努力。

猜你喜欢
南开义工慈善
《南开诗学》
文学与文化(2021年1期)2021-03-31 05:28:46
《南开话语研究》系列丛书再推出两本新书
二十岁的她,实现了让全球义工来苏州的愿望
现代苏州(2019年18期)2019-10-15 08:49:46
慈善之路
环球慈善(2019年6期)2019-09-25 09:06:46
慈善义卖
我要当义工
爱心“义工”
完美义工进万家
慈善组织相关知识问答
大社会(2016年8期)2016-05-04 03:42:50
慈善组织的登记、认定和终止
大社会(2016年4期)2016-05-04 03:4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