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双音节名词的理据分析

2013-04-10 02:42:51刘静
大理大学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理据语素音节

刘静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南京210016)

现代汉语双音节名词的理据分析

刘静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南京210016)

词的理据对于加深汉语词汇的理解、扩大词汇量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分析词的理据类型,对现代汉语双音节名词的词内理据和词外理据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对留学生双音节名词的教学提出了若干教学建议。

现代汉语;双音节名词;理据分析;语素

词的理据又称词的内部形式。在分析一个词的时候,往往会发现某些词的词汇意义的构成有一定的原因、依据,一定的道理,所以词的理据就是词义构成的道理,是一个词的词素和词素之间的语义联系或一个词词义发展的逻辑根据。

对现代汉语双音节名词而言,可以通过寻找、挖掘词义同其构词语素的意义之间可能存在的种种关系,来展现词义的理据。通过对双音节名词理据分析的研究,可以使留学生透过词语的表面意义,更深地领悟中国人的深层文化心理,以提高留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使他们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融入中国社会〔1-2〕。

一、词的理据类型

词的理据可分为词内理据和词外理据,显性理据和隐性理据。

词内理据(也叫语文理据),是一种反映词语的若干两两相对的构成要素相结合的理据,主要从内部形式进行探究,在词语内进行,属于系统内部的理据。例如从词语内部分析“布鞋”的理据,就是考察语素“布”“鞋”与“布鞋”意义之间的联系。“布鞋”是由“布”和“鞋”按偏正关系组合,用“布”修饰“鞋”,表示词义“布做的鞋”的。

词外理据(也叫文化理据),是一种反映语言符号同外部世界的联系的理据,属系统外部的理据。例如“红娘”指媒人,典出《西厢记》;“古稀”指人七十岁,是由杜甫“人生七十古来稀”诗句得来的〔3〕。

显性理据指有些复合词的语素义与理据有着直接的和直观的联系,因而从语素义可以窥视出词的理据。如“油灯”一词即知其理据是用油作燃料的照明工具,其理据和词义互相提示,理解起来轻松自如。隐性理据难以从字面上直接看出,这与显性理据形成鲜明的对照。例如“布鞋”是显性的:布的鞋、用布做的鞋。但“雨鞋”是隐性的:不是“雨的鞋”,而是下雨天穿的鞋。

结合现代汉语双音节名词的实际,考虑到外国学生学习汉语的特殊情况〔4〕,本文进行理据分析时,主要采取词内理据和词外理据这种分类。

二、词的理据分析

(一)词内理据分析

探求双音节名词词内理据,要涉及到语素义和双音节名词的结构。

1.语素义

在进行理据分析时,不仅要关注语素本来的意义,而且要留意语素的基本义。如通过分析《现代汉语》中“兵”词条下所有双音节名词,可以看出“兵”的本义是指“兵器、武器”,现在只保留在少数的几个词中,如“兵戈、兵器、兵戎”等。“兵”引申出来的基本义为“(拿武器的)士卒、军队”,大多数词中的“兵”使用的是基本义,如“兵役、兵士、兵源、兵营”。

2.结构方式

对词的结构方式的分析,目前采用的是现代汉语学界比较通用的类型,有并列、偏正、补充、陈述、支配、重叠、附加等方式。对《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下文简称《大纲》)中双音节名词构词方式的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大纲》中不同结构方式双音节名词所占比率

从表1中可以看出一些明显的特点:在双音节名词中,数量最多的结构方式是偏正结构,有1 468个,占总数的48.4%。其次是并列结构,占总数的36.4%。这两种结构一共占到了全部名词的84.8%,由此可见,偏正和并列是双音节名词的主要构词方式。在其余的所占分量较少的结构方式中,附加为第一,补充为第二,支配、陈述都非常少,重叠结构最少。重叠方式主要集中于一些表示人的称呼的词语上,如爸爸、爷爷、姐姐、舅舅等。

(二)词外理据分析

1.词外理据分析意义

词外理据,也叫文化理据,是一种反映语言符号同外部世界的联系的理据,是从词语外部寻找词语的理据,是较为深层的语义内容。可以从物质、社会、心理三个方面,来探讨词的文化理据,比较贴近对外汉语教学的实际,能引起教师在词汇教学中充分注意不同词语的不同文化属性,从而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

2.物质文化赋予的理据

人类创造的物质文明,在词义中留下了文化痕迹,反映了本民族特有的事物和文化现象。比如汉语中的长城、故宫、京剧、孔庙、华表、窑洞、胡同、鼓楼、月饼、粽子、年糕、汤圆、筷子、二胡、旗袍、花轿、毛笔、砚台、鞭炮等词语。故宫是清朝的宫殿,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建筑之一;京剧是我国全国性的剧种之一,流传很广;毛笔是古时人们写字、画画的工具。这些词都是汉族社会所特有的,极富中国样式,它们的意义,只有中国文化才能解释〔5-7〕。

在汉语学习中,如果学习者不懂“故宫、京剧、毛笔”这些词语的文化理据,可能会使他们由于知识准备不足,出现某种不理解局面,但一般不会造成交际方面的误解。这些词语在文化背景不同的人们之间进行交际时,不直接干扰信息的传递,不易引起误解。

3.社会文化赋予的理据

一个民族的社会制度和生活习俗等社会文化,会深深地反映在这个民族的词汇中。一定的时代形成的一定的交往方式,也被赋予了特定的文化内涵,形成了一定的民族文化传统。这种社会文化内涵附加在词语上,便形成了词义文化理据,包括生活方式、婚姻形式、风俗习惯、亲属关系、姓氏名讳、礼仪等方面的内容都会成为词语的理据〔8〕。比如春节、中秋、重阳、清明、科举、举人、道台、门生、理学、监生、衙门、当铺、私塾、香灰、案头、送灶、庙祝、长房、嫡亲、本家、表兄、丈人、总角、聘礼、月钱、桑梓等词语,都深深凝聚着汉民族的社会文化信息。

分析文化色彩浓的双音节名词要注意揭示其蕴涵的社会文化信息。如汉语“婆婆”一词,凝结着中国的封建伦理观念。它在词典里释为“丈夫的母亲”,但在汉语里“婆婆”同时还有“权威”的意思。因为,在中国传统的社会观念里“婆婆”对儿媳有绝对的权威,儿媳对“婆婆”应绝对服从。虽然今天,社会已经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婆婆”一词的“权威”之意却进入现代汉语,还带有贬义。懂得了这层意思,外国学生就很容易理解“企业有个好婆婆”“新经济需要新婆婆吗?”这些句子了。

典故意义是社会文化赋予词语理据的一种。有些词语的文化理据来源于文学作品、典故。如人们把热心促成别人婚姻的人叫“红娘”,典出《西厢记》。如果没有读过此书,或者不了解中国古代“男女授受不亲”的礼教规范,男女结识须有中间人介绍的习俗,恐怕很难准确理解“红娘”的词义。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赋予了“蜡烛”——“生命不息,战斗不已”“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文化理据。

4.心理文化赋予的理据

心理文化属于社会心理和意识形态范畴,反映着一个民族的道德观念、宗教信仰和思维方式等方面的文化特征,是文化的核心部分。心理文化是以更抽象更隐晦的形式融入词语中,赋予其理据的,它对词义影响的程度更深,范围更广,主要是指一些反映人们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宗教感情、民族性格等方面的词语。如诞辰、贵庚、高寿、阳寿、征兆、亲戚、东道、下首、在下、孔子、面子、后台、红人、内人、东家等等。

汉语里比较典型的具有心理文化内涵的词是一些表示动物、颜色及方位的词语。这些词语的感情色彩与汉民族的心理观念直接相关,具有强烈的民族性和深刻的文化内涵。

三、教学建议

为了帮助留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双音节名词的静态词义,在理据分析的基础上,对双音节名词的教学,提出以下几点教学建议。

(一)要重视语素教学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应该重视并贯穿语素教学,把语素分析作为词义教学的有效手段,可以大大加快留学生学习生词的速度,有效地扩大词汇量。

语素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可以独立成词,也可以构成新的词。现代汉语中,有100多个构词能力最强的常用语素。应以这些能产性强的语素为教学重点,要教好这批构词能力强的语素,使学生掌握其本义、基本义,然后充分利用它们的能产性,为词汇教学带来便利。

(二)掌握好词的理据分析的度

词汇理据为留学生掌握词语的意义提供了一定的帮助。然而一方面语言的理据并不全都显而易见;另一方面词的理据和词的意义只是有一定的联系,词义更复杂。因此,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运用词的理据要把握好度。所谓“度”,是指教师在教学时既要重视语素教学,也要指出有许多词的词义不能通过语素分析得出,不能任意类推。

(三)要重视文化理据的揭示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双音节名词独特文化理据的揭示。教学时,不仅要指出双音节名词的词汇意义,还应该给出词语所蕴含的文化意义;必须联系文化背景知识,透过词汇层面,了解文化内涵。教师有针对性地结合文化理据进行词汇教学,学生学习起来会觉得饶有兴趣,理解比较容易,运用也不易出错〔9-10〕。

〔1〕李莉.对外汉语教学中儒家文化的导入〔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2(4):101-103.

〔2〕朱焕芝.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误区及纠正策略〔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2(17):122.

〔3〕王熙.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建构〔J〕.教育学报,2012,8(3):24-29.

〔4〕王成伟.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语新词语教学〔J〕.经济研究导刊,2012(22):310-311.

〔5〕胡金晓,南潮.“被”字句的语用分析及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发〔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2(4):37-39.

〔6〕唐蒋云露.论歇后语的文化意蕴及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2,10(6):175-178.

〔7〕李敏,孙茂恒.“差”义结果比较句“和/比”可选性探析〔J〕.汉字文化,2012(2):39-45.

〔8〕张爱萍.跨文化交际背景下对外汉语教学中民间谚语问题〔J〕.铜陵学院学报,2012(3):118-120.

〔9〕陈一宽,范茸.对外汉语教学原则和教学法刍议〔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13(12):93-95.

〔10〕彭雪.浅谈语块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27(6):48-49.

(责任编辑 党红梅)

Motivation Analysis of Modern Chinese Double Syllable Noun

LIU Jing
(Colleg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Nanjing 210016,China)

Word motivation could deepen the understanding of Chinese vocabulary and expand the vocabulary.Through the analysis of word motivation types,the inner motivation and outer motivation of modern Chinese double syllable nouns were investigated,and on this basis,some suggestion on disyllabic nouns teaching was proposed.

modern chinese;double syllable noun;motivation analysis;morpheme

G424:H195

A

1672-2345(2013)02-0094-03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0YYВ011)

2012-11-16

刘静,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和管理研究.

猜你喜欢
理据语素音节
《最低入门等级音节、汉字、词汇表》语素和语素义分析
华中学术(2020年2期)2020-11-30 02:49:34
多义语素识别及教学探讨
——针对对外汉语语素教学构想
长江丛刊(2020年30期)2020-11-19 09:48:13
拼拼 读读 写写
语素的判定、分类及语法单位关系研究述评
因果复合词
藏文音节字的频次统计
从文化理据看英汉语词翻译
英语中爱情隐喻及其认知理据分析
人间(2015年20期)2016-01-04 12:47:16
全译繁化机制的内涵、理据与类型
语言与翻译(2015年1期)2015-07-18 11:10:08
快乐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