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亚培 王秀娟
(天津中医药大学·300073)
蒿芩清胆汤出自清代医家余根初的《重订通俗伤寒论》,该方由青蒿、竹茹、仙半夏、赤茯苓、黄芩、生枳壳、陈皮、碧玉散(滑石、甘草、青黛)组成,具有清利肝胆湿热,调畅气机,兼化痰浊的功效,主治少阳湿热痰浊证。方中青蒿与黄芩合用,前者清透少阳邪热,后者清泄胆热且燥湿,两药相合,透邪外出并为君药。竹茹与半夏两药配伍,清化痰浊,和胃止呕,并为臣药。枳壳下气宽中,除痰消痞;陈皮理气化痰,宽胸畅膈,两药相合以利湿化痰;重用碧玉散、赤茯苓使湿热之邪从小便而去,热清则湿化,共为佐使药。诸药合用,上、中、下三焦分消走泄,则邪热得清,湿浊得化,气机畅疏,诸症可除。此方在现在临床中也应用较为广泛,涉及的疾病较为普遍,现将其临床及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庄秋红[1]用蒿芩清胆汤加减治疗急性肺炎60例,基础方为:青蒿、淡竹茹、制半夏、生枳壳、荷叶各6g,茯苓、杏仁、桔梗各10g,陈皮、黄连各3g,黄芩15g,碧玉散(甘草2g,滑石30g,青黛3g)。咳嗽脓血者加鱼腥草、三七各10g。对照组给三代头孢哌酮舒巴坦钠,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67%和8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王继建[2]认为流行性感冒属于中医“温病”的范畴,外感六淫和时行疫毒是其主要发病机制,遂采用具有清热解毒、和胃化痰功效的蒿芩清胆汤进行加减化裁治疗流行性感冒,治疗组药物组成:青蒿25g,枳壳、竹茹、陈皮、茯苓、姜半夏各12g,大青叶、石膏、金银花、黄芩各20g,麻黄6g,甘草3g。水煎服。对照组给予抗病毒颗粒。两组三天为一个疗程,结果显示,两组差别对比有统计学意义。赵东凯等[3]应用蒿芩清胆汤治疗58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中医称之为哮病,其中胆胃郁热,肺气上逆型在临床较为多见,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给予蒿芩清胆汤、苏子降气丸进行临床对照,结果显示两组有效率分别为86.20%、44.82%。两组总疗效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商洪林[4]在SARS防治过程中,对112例患者进行临床观察,根据症状把SARS分为早期、中期、极期和恢复期。在中期治疗中,就用到蒿芩清胆汤来清热化湿、宜畅气机,并且取得良好的效果。王洪等[5]运用蒿芩清胆汤加减治疗感冒兼有湿热内蕴两例,在原方的基础上,去青黛(咸寒之品),增加桔梗用量,与枳壳相配伍,两药一升一降,条畅气机。
田俊等[6]临床运用蒿芩清胆汤治疗脑梗塞,其病机为气机运行不畅,郁久化痰,痰上扰清窍,其方药为原方加茶树根、柴胡、郁金、灵磁石、石菖蒲。方中茶树根活血调经,柴胡、郁金疏肝解郁,灵磁石平肝潜阳,聪耳明目,石菖蒲醒脑开窍。宋云娟[7]认为心脏神经官能症属于胆郁痰热,内扰心神,临床用蒿芩清胆汤治以清胆内湿热,化痰安神,在此方基础上加远志、瓜蒌祛痰安神,煅龙骨、牡蛎重镇安神。刘维等[8]认为蒿芩清胆汤在治疗多发性肌炎方面有独特的疗效。多发性肌炎属于中医痹证的范畴,辨证属少阳湿热证,故在原方基础上进行加减,热毒内蕴明显者,加白花蛇舌草及鬼箭羽。
王顺民[9]应用蒿芩清胆汤加减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160例,对照组给予西药吗丁啉,并监测服药前后的胃镜,病理及幽门螺杆菌的改变,两组临床对照比较,总有效率分别为95.00%、51.96%,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李启秀等[10]从和法论治肝胃郁热型反流性食管炎的60例临床观察,治疗组给予蒿芩清胆汤,对照组口服雷尼替丁胶囊和吗丁啉,两组对照显示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程东泰等[11]用蒿芩清胆汤治浅表性胃炎121例,口黏者加藿香、佩兰;纳食少者加炒麦芽、鸡内金;胃脘部灼热明显者加蒲公英、大贝母,治疗总有效率为94.2%。尹雪峰[12]观察蒿芩清胆汤治疗慢性胆囊炎湿热证的临床疗效,治疗组给予蒿芩清胆汤、对照组口服消炎利胆片。总有效率分别为96.9%、85.7%。治疗组综合疗效优于对照组。林长军加减蒿芩清胆汤治疗急性胆囊炎30例。运用蒿芩清胆汤进行加减,若疼痛明显者加乳香;白细胞过高者加金银花、连翘;胆结石急性发作者加海金沙、金钱草、茵陈。结果显示治愈率达93.3%。甄丙社[14]辨证分型治疗慢性胆囊炎180例疗效观察,把慢性胆囊炎分为肝胆郁热型、胆胃湿热型、胆热脾阳虚型,其中胆胃湿热型运用蒿芩清胆汤加减,基本治愈133例,占73.9%,总有效率为96.7%。胡雨峰等[15]加味蒿芩清胆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60例,治疗组口服加味蒿芩清胆汤,对照组口服复方益肝灵,两组疗效对比,提示治疗组在改善中医症候的疗效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朱雪琼[16]使用蒿芩清胆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35例,若出现上腹部饱胀明显者,加香附、苏梗,泛酸明显加左金丸,便溏加香连丸,便秘加大黄,口干加芦根、天花粉,纳少者加麦芽、山楂。经上述方法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5.7%。杨强等[17]用蒿芩清胆汤治疗顽固性腹痛一例.此外,麻春杰等[18]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孙良秀[19]治疗沙门氏菌感染,孔凡[20]治疗阳黄证,这些在临床上都有报道,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王建军等[21]治疗流行性出血热5例,在给予抗病毒药的基础上,对疾病进行辨证论治,发热期为邪在少阳,治以蒿芩清胆汤加减,用药后症状显著改善。王秀娟[22]用蒿芩清胆汤治疗发热不退,临床加减∶高热者加银花、连翘、黄连;头重乏力者加蕾香、佩兰、白豆蔻;烦躁者加桅子、淡豆鼓,服药后发热均退,效果显著。刘维等[23]运用蒿芩清胆汤治疗12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期的临床观察,治疗组用蒿芩清胆汤和泼尼松,对照组用泼尼松和环磷酰胺,疗程为3个月,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刘延杰等[24],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16例临床观察,对16例患者辨证分型为肝胆蕴热型和肝热痰湿型,前者给予蒿芩清胆汤,后者口服柴胡疏肝散,服药后治愈率81.25%。
蒿芩清胆汤在现代临床应用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普遍适用于临床各种疾病,治疗流行性感冒,胆囊炎,胃炎,发热等常见疾病作用更加明显,古方新用,发挥了中医药作用多途径的特点,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1] 庄秋红.蒿芩清胆汤加减治疗急性肺炎[J].吉林中医药,2010,30(3):196.
[2] 王继建.蒿芩清胆汤加减治疗流行性感冒26例[J].中医研究 ,2010,23(3)∶37-38.
[3] 赵东凯,王檀.应用蒿芩清胆汤治疗支气管哮喘(胆胃郁热,肺气上逆型)58例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工程,2011,19(7)∶136-138.
[4] 商洪林.论中医药在SARS防治中的作用[J].辽宁中医杂志 ,2003,30(7)∶535.
[5] 王洪,叶品良.蒿芩清胆汤化裁治疗感冒[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04,25(4)∶62-63.
[6] 谈宏强,张叶青,田俊.田俊主任医师临床运用蒿芩清胆汤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经验[J].光明中医,2011,26(8)∶1556-1557.
[7] 宋云娟.蒿芩清胆汤治疗内科杂病临证体会[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8,15(5)∶87-88.
[8] 柴仲秋,刘维.蒿芩清胆汤加减治疗多发性肌炎1例[J].中国中医急症,2008,17(5)∶709-710.
[9] 王顺民.蒿芩清胆汤加减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160例[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0,24(2)∶66-67.
[10] 李启秀,王彭龄.从和法论治肝胃郁热型反流性食管炎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8,15(10)∶71-74.
[11] 程东泰,杨修策.蒿芩清胆汤治浅表性胃炎121例[J].国医论坛 ,1996,11(3)∶37.
[12] 尹雪峰.蒿芩清胆汤加减治疗慢性胆囊炎肝胆湿热证30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1,17(4)∶56-57.
[13] 林长军.加减蒿芩清胆汤治疗急性胆囊炎30例[J].河南中医 ,2010,30(9)∶922-923.
[14] 甄丙社.辨证分型治疗慢性胆囊炎180例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 ,2001,23(9)∶669-670.
[15] 胡雨峰,杜斌,石历闻等.加味蒿芩清胆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60例[J].四川中医,2011,29(11)∶72-73.
[16] 朱雪琼.蒿芩清胆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35例[J].吉林中医药 ,2001,(6)∶26.
[17] 马月,杨强.蒿芩清胆汤治疗顽固性腹痛1例[J].吉林中医药 ,2010,30(11)∶985.
[18] 麻春杰,韩雪梅,新燕等.蒿芩清胆汤在脾胃病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15)∶65-66.
[19] 孙良秀.蒿芩清胆汤新用[J].陕西中医,2009,30(12)∶1660.
[20] 孔凡.蒿芩清胆汤治疗阳黄临证心得[J].内蒙古中医药,2010,(9)∶53.
[21] 王建军,王建勤.中西医结合治疗流行性出血热5例[J].河南中医,2001,21(5)∶43-44.
[22] 王秀娟.蒿芩清胆汤加味治疗发热不退的临床体会[J].天津中医 ,1995,12(5)∶20.
[23] 刘维,王慧,杨晓砚等.蒿芩清胆汤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期临床观察[J].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26(5)∶31.
[24] 刘延杰,李爱军,任朋顺等.辨证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16例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08,30(1)∶448-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