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皮塞联合弹力绷带固定法对PICC置管后穿刺点压迫时间的研究

2013-04-09 01:09:10张新春谢爱芹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3年8期
关键词:瓶塞贴膜绷带

张新春 成 芳 谢爱芹

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能有效避免反复穿刺,减少化疗药物等对静脉的刺激及损伤[1],最长可留置2年[2],广泛应用于肿瘤患者围手术期及术后的辅助化疗,为肿瘤患者开辟了无痛静脉绿色通道[3]。

使用改良赛丁格PICC置管技术需扩皮,置管后穿刺点局部易渗血,国内外学者已对PICC置管术后局部弹力绷带压迫止血[4]进行了深入研究,但弹力绷带缠绕方法和使用时间尚未见明确报道。

目前临床用于PICC穿刺点止血的方法有绷带压迫、冰袋压迫、藻酸盐敷料压迫等。弹力性绷带具有自粘性和弹性且不粘毛发、皮肤及衣物,采用纺织技术,固定牢固,具有好的透气性,对过敏性皮肤无损害,容易贴敷在易活动的部位。弹力绷带缠绕用于PICC置管后穿刺点压迫止血,护士需随时观察肢端血运和穿刺点出血情况,目前尚无指南明确指出绷带缠绕方法和时间,临床护士需在多个时间点松解弹力绷带观察穿刺点情况,增加了工作量。为了达到止血和避免置管侧肢体肿胀的目的,笔者对60例癌症患者进行分组,对弹力绷带科学的缠绕时间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5~8月我院收治的癌症患者60例,男31例,女29例。年龄34~58岁,平均44.5岁。均采用美国巴德公司4Fr三向瓣膜式PICC,在B超引导下改良赛丁格技术置管,置管部位在肘关节上5~10 cm处,其中贵要静脉40例,肱静脉19例,头静脉1例。导管尖端位于第5胸椎水平处31例,第6胸椎水平处25例,第7胸椎水平处4例。既往无心脑血管疾病,近1周血常规及出凝血时间结果正常,无静脉化疗史,无PICC置管史。将其按照置管顺序分为A组、B组、C组,各20例,三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病变部位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操作方法 由同一位操作者在血管B超仪的引导下行改良赛丁格技术穿刺置管。穿刺点用1 cm×1 cm的4层纱布覆盖,外用10 cm×10 cm透明贴膜固定。

1.2.1.1 橡皮瓶塞压迫穿刺点 于穿刺点处,倒立放置一个直径为2 cm的橡皮瓶塞,这样可以使压迫受力点集中,加强止血效果,缩短弹力绷带的缠绕时间,降低置管侧肢体肿胀的发生率[5]。

1.2.1.2 弹力绷带的固定方法 按照弹力绷带的使用说明,采用1.5倍弹性,缠绕3~4圈。因此弹力绷带规范固定法为:绷带的长度是臂围的2倍,于患者上肢穿刺点上缠绕3圈,每圈都重合,完全覆盖穿刺点处的橡皮瓶塞。A组缠绕2 h,B组缠绕4 h,C组缠绕6 h后,分别取下弹力绷带和橡皮瓶塞。置管侧肢体避免主动用力,于取下弹力绷带后15 min观察穿刺处渗血情况。

1.2.2 评价指标 (1)弹力绷带取下15 min后观察三组患者穿刺处藻酸盐敷料渗血程度,轻度:穿刺处纱布渗血面积不足1/2;中度:穿刺处纱布渗血面积为1/2至3/4;重度:穿刺处纱布渗血面积大于3/4。(2)对三组患者的舒适满意度进行评价。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PEMS 3.1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三组患者的止血效果比较采用多样本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舒适满意度采用多样本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三组患者穿刺处纱布渗血程度比较(表1)

表1 穿刺处纱布渗血面积比较(例)

2.2 三组患者舒适满意度比较(表2)

表2 三组患者舒适满意度比较 例(%)

3 讨论

表1可知,B组和C组止血效果优于A组,表2可知,A组和B组患者的舒适满意度明显高于C组。因此,弹力绷带加压包扎用于预防PICC穿刺点渗血的合理包扎时间为4 h。3.1 传统止血方法的不足 PICC置管成功后,在穿刺点处放置一块1 cm×1 cm的纱布再加以透明贴膜,这样一方面可以起到加压止血的作用,另一方面利于观察出血情况。一般情况下24 h更换贴膜,严密观察穿刺点有无出血、水肿,如出血量较少直接更换贴膜即可,出血量较大时可在贴膜外用沙袋压迫,置管侧肢体制动,达到止血目的。传统止血方法的不足之处在于患者活动后即易导致穿刺点出血,沙袋压迫限制患者活动,使患者不适感增加。

3.2 常规弹力绷带缠绕止血方法的不足 常规弹力绷带缠绕存在缠绕方法和缠绕时间不规范的问题。根据操作者个人的习惯,弹力绷带的弹性和缠绕的圈数没有统一的标准,有的缠绕3圈,有的缠绕4圈或其他不固定的圈数,且未能统一缠绕手法,存在每一圈弹力绷带与上一圈弹力绷带未能完全重合的问题。弹力绷带缠绕的松紧度和缠绕的圈数都会影响穿刺点的止血效果和置管侧肢体的血液循环情况[6],使用时间不规范则增加了护士工作量及患者的不适感。

本研究采用橡皮瓶塞,使受力点集中,联合弹力绷带规范固定法用于PICC置管后穿刺点渗血,采用1.5倍弹性,即取臂围2倍长的弹力绷带,于穿刺点上缠绕3圈,每圈都重合,缠绕4 h后取下弹力绷带,可以缩短包扎时间,减轻患肢肿胀,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

[1] 郭 淼,李志红.化疗性静脉炎的发生因素及防治进展[J].护理与康复,2008,7(2):94 -96.

[2] 袁乃芳,王 铃,林文花.PICC置管前测量方法对比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07,12(2):169.

[3] 李 黎,李金叶,周令明,等.增强型透明贴治疗PICC带管期机械性静脉炎的疗效研究[J].医学临床研究,2008,25(8):1439 -1440.

[4] 张志英 ,薛东华.弹力绷带在PICC局部止血的应用[J].护理学报,2007,14(4):61.

[5] 贾晓燕,席延荣,黄鹤鑫.肿瘤患者高凝状态下PICC置管综合护理干预研究[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09,30(4):311 -312.

[6] 李俊英,余春华.肿瘤患者PICC相关性血栓的研究进展[J].华西医学,2008,23(4):893 -894.

猜你喜欢
瓶塞贴膜绷带
贴膜固定法换药在压疮治疗中的应用
智能绷带促进伤口无痕修复
微创医学(2022年6期)2022-02-13 14:19:40
透明的绷带
保健医苑(2021年7期)2021-08-13 08:47:50
揭秘推动瓶塞的能量
某贴膜机设计
对雪人的诽谤
西湖(2016年9期)2016-05-14 09:04:22
瓶塞『跳』出来了
兽医临床上绷带法的应用
超薄晶圆的贴膜研究
瓶塞国一日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