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卫星测高监测高邮湖水位变化

2013-04-07 07:47:18梁子亮岳建平
测绘通报 2013年11期
关键词:高邮淮河湖面

梁子亮,岳建平

(河海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南京 210098)

一、引 言

卫星测高以卫星为载体,以海面作为遥测靶,由卫星上装载的雷达测高仪向海面发射微波信号,该雷达脉冲信号传播到达海面后,经过海面反射,再返回到雷达测高仪[1]。通过计算信号往返的时间可以得到卫星高度的测量值[2]。

相较于常规方法,卫星测高具有实时、全天候的特点,尤其在偏远的内陆湖地区,利用卫星测高可以近实时监测水域的水位变化,建立水域水位的多年时间序列[3]。近年来利用卫星测高技术监测内陆湖泊水域变化,国内已经做了很多研究。褚永海等利用Jason-1数据分析了呼伦湖水位变化[3];李建成等利用ENVISAT的数据分析了长江中下游湖泊水位的变化[4];高永刚等利用波形重定后的T/P和Jason-1卫星测高数据对呼伦湖水位再次进行了分析[5];姜卫平等利用ENVISAT数据分析了青海湖水位变化[6];李景刚等利用Jason-2卫星测高数据分析了南洞庭湖的水位变化[7]。本文利用 Jason-1、Jason-2卫星测高数据分析了高邮湖2003—2012年的水位变化情况。

二、研究区与数据

1.高邮湖概况

高邮湖是江苏省第三大淡水湖、中国第六大淡水湖,总面积约780 km2。它的湖盆高出东部里下河平原1.0~2.5 m。湖水较浅,最大水深2.40 m,平均水深仅1.44 m[8]。高邮湖位于淮河下游地区,为浅水湖泊,处于淮河入江水道的中段,是淮水入江的主要通道。高邮湖主要承泄淮河70%以上的来水,是典型的过水型湖泊,行洪期间河湖连为一片[9]。图1为 Google Earth环境下显示的Jason-1、Jason-2卫星通过洞庭湖的地面轨迹。在每个Cycle内,Jason-1、Jason-2总共有254个 Pass文件,只有Pass153弧段经过高邮湖。

图1 Jason-1、Jason-2卫星通过高邮湖的轨迹

2.测高数据

本文采用 OSTST发布的 Jason-1、Jason-2的GDR数据,两类数据均从AVISO网站下载。GDR数据中,每个 Cycle包含154个 Pass文件。每个Pass文件中所包含的数据记录个数与卫星通过的地面状况有关。每个记录中包含了时间、位置、高度、姿态、测高、环境改正、有效波高、海况改正、后向散射系数等数据项,每个数据项的定义、单位、缺省值和取值范围可以参考卫星测高产品手册。Jason-1、Jason-2卫星只有Pass153弧段经过高邮湖。Jason-1测高数据为从2003年1月3日至2009年1月22日(Cycle036~Cycle259)的GDR-C数据。Jason-2测高数据为从2009年2月1日至2012年12月29日(Cycle000~Cycle128)的 GDR-T数据。Jason-2为Jason-1的后续卫星,基本特征与Jason-1相同,一个轨道周期为10 d,地面轨迹在赤道上间距约为315 km。

三、数据分析

1.湖水位计算

精确测定高度及发射的脉冲往返于卫星与湖面的双程传播时间,便可以确定卫星到水面的距离。该观测值与卫星相对于参考椭球面的高度均可以从GDR数据文件中获取。将这两个观测值相减,可以得到湖水面相对于参考椭球的高度,即

式中,H表示湖面椭球高;Halt表示卫星相对于参考椭球的距离;Hran表示卫星到湖面的距离;δcor表示误差改正。

在开阔海域,GDR数据中提供了包括固体潮、电离层、对流层(干、湿)、海潮、极潮、逆气压和海况偏差等在内的多项改正。对于内陆湖泊,测高数据内的最优改正模型并不完全有效和适用,湿对流层和电离层改正经常缺损,这是将测高数据用于监测湖泊精度受到限制的主要因素[3]。本文改正包括对流层(干、湿)、电离层、海况、固体潮、极潮5项改正。式(1)中误差改正为

式中,δwet为湿对流层改正;δdry为干对流层改正;δlono为电离层改正;δset为固体潮改正;δpol为极潮改正;δssb为海况改正。

2.数据编辑

在内陆水域,由于其面积较小,并且相对于开阔海面,卫星测高的数据量相对较少。介于此,海洋上的数据编辑标准并不能完全适用。在本文研究中,采用BRAT软件对读取的GDR数据进行编辑,标准为:① 数据位于湖泊水面范围内,根据surface_type==1进行判断;② 测高仪所观测的高度有效,根据qual_alt_1hz_range_ku==0进行判断;③各项改正的数值在有效的范围内;④同一Cycle中的GDR数据与同一Cycle平均值的差值在3倍中误差的限差范围内;⑤剔除经上述判断后所得数据中的粗差[5]。

由于Jason-2卫星发射升空后,Jason-1卫星仍在轨。从2008年7月8日至2009年1月22日两卫星存在重叠数据,为了选择质量较好的数据,本文对两卫星在此期间的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见表1。分析得出Jason-1的数据质量优于Jason-2数据,其原因可能为Jason-2卫星此时仍处于验证阶段,数据质量相对较低。选择Jason-1数据作为2008年7月8日至2009年1月22日的湖面高计算数据。

表1 2008年7月8日至2009年1月22日间Jason-1、Jason-2湖面高数据统计 m

根据前文数据编辑标准,对测高数据进行编辑,得到时间跨度为2003年3月1日至2012年12月29日共310个湖面高数据。分析发现,每年的1月、2月及3月存在部分数据为负数,与实际不符,原因可能为冬季湖面结冰,卫星高度计跟踪模式不同所造成的,应 剔 除 该 异 常 数 据。在 (32°58'42″N,119°23'55″E)附近的数据同样存在部分不符值,原因可能为该地区有部分陆地延伸进湖泊内,卫星高度计在测量的过程中产生了误差,以也应将其剔除。表2是将所有数据进行统计的结果,可以看出,如果剔除粗差,计算湖面平均椭球高度的标准差约0.799 4 m,精度明显优于剔除前。

表2 高邮湖2003—2012年湖面高数据统计表 m

四、计算结果

瞬时湖面高由两个分量之和构成:①相对于参考椭球面的大地水准面高;②相对于大地水准面的湖面高。由于内陆湖泊地区的大地水准面通常很难确定,本文将每一个瞬时湖面高减去平均湖面高,从而得到时间序列,并以此来分析水位变化,该过程同样可以消除部分误差的影响[3]。本文使用的平均湖面高是将9年(2003—2012年)的瞬时湖面高求取平均值而获得的。

1.年水位异常

高邮湖位于淮河下游地区,其水位受淮河影响严重。将每一年内所有瞬时湖面高取平均值,减去10年平均湖面高,得到年水位异常(如图2所示)。年水位较高处出现在2003年、2005年和2007年,这与2003年、2005年和2007年淮河发生的洪涝灾害相符[10]。其中2003年水位明显高于其余各年,这也与当年在高邮湖发生的特大洪涝灾害相符,该年淮河水位达到了历史第二高[11]。从图2中可以看出,10年内高邮湖水位呈下降趋势,自2009年之后下降趋势尤为明显,这也与近年来降水量呈减少趋势相符[12]。

图2 高邮湖2003—2012年年水位时间序列

2.月水位异常

高邮湖位于淮河下游地区,处于淮河入江水道的中段,其水位受淮河影响严重,每当洪水季节,水位升高;枯水季节,水位下降。从图3可以看出,高邮湖水位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特征,每年的最高水位出现在7月。从5月开始,由于梅雨季节来临,水位逐渐上升;7、8月达到最高峰,这个时期也是淮河流域洪峰时期。9月以后水位逐渐降低,进入平水期,11月至翌年的4月水位为年内最低值。每年的冬季和春季水位较低且稳定,变幅不大,这与淮河流域水位变化有明显的相关性。

2003年6 月29 日至2003年7月4日和2005年7月4日至2005年7月11日淮河流域(31°~36°N、112°~36°E)出现了连续性的强降水[13]。2007年江淮流域从6月19日开始入梅,降雨增加,特别是2007年6月29日至2007年7月10日,淮河流域出现了集中强降水[11],受淮河及降水影响,高邮湖水位连续超警戒水位。上述实际情况与图中反映出的水位起伏相符。

图3 高邮湖2003—2012年月水位时间序列

3.水位异常序列的Fourier分析

首先取各个半年的水位异常数据作为输入数据,利用 Fourier变换对高邮湖湖泊水位(2003—2012年)的时间序列进行分析。在分析中由频率和幅度构成频率-幅度图,用于确定水位变化,从中发现湖泊水位变化周期项。图4给出了高邮湖水位变化序列的频谱分析,振幅图中有一个较大的峰值,由此推断高邮湖水位具有较强的周期性,且周期为1.5年。

图4 高邮湖水位变化的频谱分析图

五、结束语

本文利用Jason-1测高卫星6年(2003—2009年)和 Jason-2测高卫星3年(2009—2012年)的GDR数据,经数据编辑,得到了高邮湖年水位异常和月水位异常的时间序列,并利用Fourier变换分析了水位变化的周期。从两个时间序列来看,高邮湖水位呈现下降趋势,且自2009年之后尤为严重。每年的7、8月高邮湖水位达到峰值,且在9月以后水位逐渐降低。分析发现:高邮湖水位呈现出显著的周期变化,周期为1.5年。高邮湖位于淮河下游地区,其水位受淮河影响严重。本文利用卫星测高资料所得出的高邮湖水位变化序列,与近几年高邮湖及淮河水位实际情况相符。

[1] 高永刚,岳建平,郭金运,等.卫星测高波形重定方法的改进研究[J].测绘通报,2008(11):7-9.

[2] 翟国君,黄谟涛,谢锡君,等.卫星测高数据处理的理论与方法[M].北京:测绘出版社,2000.

[3] 褚永海,李建成,姜卫平,等.利用Jason-1数据监测呼伦湖水位变化[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05,25(4):11-16.

[4] 李建成,褚永海,姜卫平,等.利用卫星测高资料监测长江中下游湖泊水位变化[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7,32(2):144-147.

[5] 高永刚,郭金运,岳建平.卫星测高在陆地湖泊水位变化监测中的应用[J].测绘科学,2008,33(6):73-75.

[6] 姜卫平,褚永海,李建成,等.利用ENVISAT测高数据监测青海湖水位变化[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8,33(1):64-67.

[7] 李景刚,李纪人,阮红勋,等.Jason-2卫星测高数据在陆地水域水位变化监测中的应用——以南洞庭湖为例[J].自然资源学报,2010,25(3):502-510.

[8] 孙羊林,姚志刚.江苏省十大湖泊[J].森林与人类,2008(9):54-57.

[9] 张炜,周雪晴.湖泊保护规划中行洪通道的研究——利用水力计算确定高邮湖行洪通道[J].水利规划与设计,2009(5):16-17.

[10] 王东勇,张娇,朱红芳,等.2007年等淮河洪涝年7月上旬环流特征与多年平均环流特征差异分析[C]∥第四届全国灾害性天气预报技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中国气象学会,2007.

[11] 矫梅燕,金荣花,齐丹.2007年淮河暴雨洪涝的气象水文特征[J].应用气象学报,2008,19(3):257-264.

[12] 袁喆,杨志勇,郑晓东,等.近50年来淮河流域降水时空变化特征分析[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2,10(2):24-29.

[13] 张娇,王东勇,田红,等.2003年与2005年淮河流域强降水过程环流特征的对比分析[J].气象科学,2008,28(4):402-408.

猜你喜欢
高邮淮河湖面
傍晚的湖面
淮河防总召开2021年工作会议
治淮(2021年5期)2021-08-05 07:58:46
第二届淮河文化论坛在阜阳举行
好歌好酒好高邮
民族音乐(2019年6期)2020-01-15 06:50:18
湖面上的“绿宝石”
湖面(外一首)
天津诗人(2017年2期)2017-11-29 01:24:23
看千帆竞渡,数高邮风流
——高邮博物馆精华演绎
大众考古(2016年5期)2017-01-16 09:32:16
高邮风光
江苏高邮鸭集团
纸船湖面漂